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18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以卷取体的单一方向旋转的摆动操作式第1操作体及另一方向的旋转的滑动操作式第2操作体的不会突出于卷取体的径方向外方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第1操作体被配置成对上述卷取体的轴芯成同芯状,其由以上述卷取体的轴芯为中心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可能摆动旋转的毂部及该毂部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延伸的杆部所构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为介着变速钢绳操作变速装置,其具备有,为卷取上述变速钢绳而以轴芯为中心可旋转的卷取体,及令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单一方向的摆动旋转移位式的第1操作体,以及使用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另一方向的第2操作体,而构成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类似于上述形态的自行车用变速装置有,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1-222889号公报所揭示的。依此装置时,即藉着形成为环状体的卷取体的外周面形成有齿,从变速操作装置的侧壁突出状态地设置有介着与该齿相啮合的棘轮爪而摆动旋转式的第1操作体。又卷取体的两端面的外缘区域分别形成有,决定变速位置的棘轮齿以及暂时的实施卷取体的位置保持的切开部。而以挟接该棘轮齿与切开部的一部分地被配置,备有上侧棘轮与下侧棘轮的第2操作体,沿着卷取体的旋转轴芯滑移自如。该卷取体的变速时的一单一方向的旋转乃以第1操作体来实施。该时操作杆的移位即,介着啮合于形成于卷取体这外周面的齿的棘轮爪而传递于卷取体。卷取体的变速时的另一方向的旋转即,由压下操作体而使设于该操作体的上侧棘轮侵入于切开部内,同时从变速位置定位用棘轮而脱离该设定于该操作的下侧棘轮,由复原弹簧的作用使的侧棘轮复位旋转到碰至切开部的档止壁为止(同时使卷取体复位旋转,而后由操作机构的上升移动,使下侧棘轮侵入于变速位置定位用棘轮齿,同时由切开部移出上侧棘轮来实现。上述先前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是,第1操作体的棘轮爪会从卷取体的侧方突出,所以须有罩盖它的盖体,由而变速操作装置整体的构造变大。同样地第2操作体这一方面也是采用由该上侧棘轮与下侧棘轮从卷取体的径方向外方挟进的形态,因此第2操作体的构造呈显从卷取体的旋转轴芯而局部的突出于侧方的形状。从卷取体的侧方突出的二个主要构件的存在构成变速操作装置的紧凑化小型化的障碍,同时设计上安装的自由度也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实施卷取体的单一方向的旋转的摆动操作的第1操作体,及实施卷取体的另一方向的旋转的滑动操作式的第2操作体的不致于突出于卷取体的径方向外方的构造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是为介着变速钢绳操作变速装置,具备有为卷取上述变速钢绳而以轴芯为中心可旋转的卷取体;及令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单一方向的摆动旋转移位式的第1操作体;以及使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另一方向的直线滑动式的第2操作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操作体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成同芯状,同时其由以上述卷取体的轴芯为中心,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摆动可旋转的毂部及由该毂部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延伸的杆部所构成,上述第2操作体即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成同芯状,同时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可以直线移动,上述第1操作体构成上述变速操作装置的下面,上述第2操作体构成上述变速装置的上面。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毂部的外周壁乃构成上述变速操作装置的侧壁。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毂部内收纳有上述卷取体。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变速操作装置乃使用安装构件而安装于自行车把手杆的上面,此时上述第1操作体的杆部即超过上述自行车把手杆的下面地延伸。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第1操作体的杆部的前端,形成有延伸于上述卷取体轴芯的径方向外方的手指抵档部。所述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第1操作体与上述第2操作体乃被弹拨于该操作终端至操作起端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是,摆动旋转移位式的第1操作体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同芯状,同时由以上述卷取体的轴芯为中心,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摆动旋转可能的毂部及由该毂部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延伸的杆部所构成,直线滑动移位式的第2操作体即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同芯状,同时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可以直线移动,上述第1操作体构成变速操作装置的下面,第2操作体构成变速操作装置的上面。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依上述构成时,摆动旋转移位式第1操作体,及直线滑移移位式的第2操作体的两者均对卷取体这轴芯配置于同芯状。同时第1操作体构成变速操作装置的下面,第2操作体构成变速操作装置的上面状,由上侧及下侧挟接卷取体。由而变速操作装置的整体构造呈显实质上几乎为以卷取体的外径为直径的细圆筒体的形态。只有第1操作体的杆部乃为了安装于把手杆时使于骑车者的变速操作而从上述圆筒体的底部而延伸于轴芯方向而已,不但外观简单,且可获得适合于紧凑化小型化的构造。由本专利技术的合适的实施形态,第1操作体的毂部的外周壁为构成上述变速操作装置的侧壁,由而不需要变速操作装置的外壳,可助益于构件件数的减低及小型化,该时如采用在毂部内收纳卷取体的构造,即更可紧凑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通常是使用箍带体等安装构件而安装于自行车把手杆的上面,因此令第1操作体的杆部越过所安装的自行车把手杆的下面而构成,就可以用握持把手杆的姆指来实施第2操作体的压入操作,同时也可摆动操作第1操作体,使操作性提向,为了使手指操作更舒适,在第1操作体的杆部先端形成延伸于上述卷取体轴芯的径方向外方的手指抵档部即行。第1操作体及第2操作体的由操作终端及操作起端的复位动作为可自动实施为宜。这件事乃在第1操作及第2操作体分别设置从操作终端弹拨于操作起端就可达是成。弹拨方法也可考虑磁性手段或其他弹性手段,惟利用弹簧的弹拨在成本上最合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触特及利点即由依照附图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说明而更可明了也。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的实施形态的部分断面侧面图。图2表示图1变速操作装置的平面图。图3表示图1变速操作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说明图。图4表示图2的箭视IV所视的平面图。图5表示图2的箭视V所视的平面图。图6表示图2的箭示VI所视的平面图。图7表示图2的箭示VII所视的平面图。图8表示图2的箭示VIII所视的平面图。图9表示图2的箭示IX所视的平面图。图10表示藉图1的变速操作装置的卷取动作的展开模式图。图11表示藉图1的变速操作装置的卷回动作的展开模式图。图12表示藉图1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主要部扩大部份断面侧面图。图13表示藉图1的变速操作装置的主要部扩大部分断面侧面图。于图1及图2表示,在于自行车的把手100上,使用箍带体2及托架安装的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变速操作装置1。该变速操作装置1乃,基本上,由备有轴芯X的筒轴10、被旋转摆动操作的第1操作体20、离合器构件30、固定于上述筒轴10的固定导引构件40、用于卷取变速钢绳4的卷取体50、惰轮60、基座构件70、以及第2操作体80所构成。第1操作体20,离合器构件30,固定导引构件40,卷取体50,惰轮50,基座构件70,第2操作体80均对于轴芯X配置成同芯状,由而这些全部构件均对于筒轴10插入于轴芯X的方向即可组合。为充分理解此状况,于图3表示将变速操作装置1的主要构件分离于轴芯方向的分解图,图3的从箭视IV所示的平面图为图4。图3的由箭示V所示的平面图为图5。图3的由箭示VI所示的平面图为图6,图3的由箭头VII所视的平面图为图7,图3的由箭示VIII的视的平面图为图8,图3的由箭头XI所示的平面图为图9地予以表示。筒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其是为介着变速钢绳操作变速装置,具备有:为卷取上述变速钢绳而以轴芯为中心可旋转的卷取体;及令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单一方向的摆动旋转移位式的第1操作体;以及使上述卷取体旋转于另一方向的直线滑动式的第2操作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操作体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成同芯状,同时其由以上述卷取体的轴芯为中心,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摆动可旋转的毂部及由该毂部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而延伸的杆部所构成,上述第2操作体即被配置成对于上述卷取体的轴芯成同芯状, 同时沿着上述卷取体的轴芯,在操作起端与操作终端之间可以直线移动,上述第1操作体构成上述变速操作装置的下面,上述第2操作体构成上述变速装置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卓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