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及变速操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090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在两个位置简便、可靠地进行变速操作的方案。其副变速操作装置20f、20r可安装在与主变速操作装置10f、10r不同的端杆14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21a、21b分别与主变速操作装置10f、10r连接。而主变速操作装置10f、10r可安装在把手杆本体12上,并具有通过从初始始位置的操作使变速齿轮传动机构向两个变速方向动作的第一变速杆33及第二变速杆34。副变速操作装置上装有可安在端杆14上的副操作托架60、第一副变速杆61、第二副变速杆61以及复位扭簧63。副变速杆61、6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副操作托架60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两变速杆33、34连接。复位扭簧63使两副变速杆61、62各自复位到预定的位置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可装在自行车把手杆上的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可另装在与副变速操作装置不同的把手杆上的主变速操作装置及包括这两者的自行车用变速操作系统。主变速操作装置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副变速操作装置连接并同时借助变速拉线与变速装置连接。在已有的自行车把手杆上设有把手杆本体和为获得与把手杆本体不同的把手安装位置而延长的把手杆。在把手杆本体的两端或安装制动杆或安装变速杆。特别是,在越野赛用的山地车上,为获得多个把手安装位置,在直线的把手杆本体的两端或一体或两体地安装有称为端杆的延长杆。此外,在单车慢骑比赛(トライアスロンレ-ス)或单车记时比赛使用的载重自行车上,为维持可减少空气阻力的姿势,在把手杆本体中央安装有称为DH杆的延长杆。端杆是棒材部件,以一体或两体的方式安装在把手杆本体的两端上,相对于把手杆本体向前并略微向上,与把手杆本体交叉着。这种端杆在诸如上坡或平地行驶时常用来代替把手的位置。此外,DH杆是以一定间隔并向前或向上安装在诸如下弯型杆本体的中央的棒材部件。不过,在使用这样安装的延长杆的情形下,配置在其两端的变速杆离手的位置较远。因此,在变速时,手必须返回来够到这么长的杆本体两端上安装的变速杆,这样就难以在握住延长杆的状态下迅速地进行变速操作。日本特开平8-183491公报及特开平8-18349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在两个把手位置上对变速杆进行操作以便在两个把手位置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系统。在前一公报所揭示的变速操作系统中,主变速操作装置与副变速操作装置并列布置在变速齿轮传动机构等变速装置上。在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到变速装置上的变速拉线的途中,把副变速操作装置也连接到变速拉线上。在两个变速操作装置的任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卷绕变速拉线的卷绕体、确定卷绕体位置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操纵卷绕体的变速杆。在后一公报所公开的变速操作系统中,主变速操作装置的主变速杆与副变速杆是通过以推拉方式操作操纵拉线而连接在一起的,从使两者而联动。主变速操作装置上设有用于卷绕变速拉线的卷绕体、确定卷绕体位置的定位机构以及用于操纵卷绕体的主变速杆。在前一公报所揭示的变速操作系统上,若将任一变速操作装置设置在延长杆上,而将另一变速操作装置设置在把手杆本体上,便可在两个把手位置进行变速操作。在后一公报所公开的变速操作系统中,若将任一变速杆设置在延长杆上,而将另一变速杆设置在把手杆本体上,便可在两个把手位置进行变速操作。在前一公报所公开的已有变速操作系统上,由于在途中连接的两根变速拉线与变速装置连接,在操作一个变速杆而使变速拉线处于卷绕状态时,另一变速杆不能进行变速操作。因此,在一个杆进行变速的情况下,另一变速操作装置的变速拉线常常不得不拉出,从而影响变速操作。在后一公报所揭示的已有变速操作系统上,变速拉线的卷绕体只有一个,而两个变速杆相互联动,因而不会产生上述问题。但是,在该已有变速操作系统中,变速杆都是一个,因而变速杆的操作位置会因卷绕体上确定的位置不同而各异。这样,对应于不同的变速档必须在不同的位置上操作变速杆,因而难以可靠、便利地在两个把手位置上进行变速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在两个把手位置上的变速操作可靠且易行的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中,提供一种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该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装在与主变速操作装置不同的自行车把手杆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主变速操作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把手杆上,通过从初始位置的操作,使变速装置向各自不同的变速方向动作,从而实现两个变速操作,所述副变速操作装置备有副操作托架、回转操作体及复位装置。副操作托架可装在把手杆上。回转操作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副操作托架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通过该回转运动,可有选择地操作两根操纵拉线中的任一根拉线并使其动作的回转操作体。复位装置使回转操作体回到预定的位置上。该副变速操作装置可安装在例如把手杆的延长杆上,而主变速操作装置安装在把手杆的杆本体上。在此状态下,当使回转操作体转动一定量时,操纵拉线之一开始动作。因此,与正在动作的操纵拉线相连的主变速操作装置向某一变速方向动作,从而实现变速。由于该主变速操作装置在向某一变速方向动作的情形下,是通过从各自原始位置开始的操作而向任一变速方向促动变速装置动作的,因而,可以通过回转操作体在不与变速档挂配的状态下从预定的回转位置开始进行变速操作。因此,在变速操作中止时,回转操作体通过复位装置回到预定的回转位置上。这样,通过该副变速操作装置使变速操作既容易又可靠。同样,对主变速操作装置的操作也可在不与变速档挂配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开始进行操作,因而使变速操作简单、可靠。由此使在两个把手位置的变速操作简单、可靠。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中,对应于方案1中的上述装置,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上的上述回转操作体包括具有用于把一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一拉线连接部并可从第一位置回转的第一操作杆件;具有用于把另一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的第二拉线连接部并可从第二位置回转的第二操作杆件。上述复位装置包括可使第一操作杆回到上述第一位置上的第一复位件及可使第二操作杆回到上述第二位置上的第二复位件。在此情形下,当使第一操作杆件从第一位置回转时,通过与一根操纵拉线连接的主变速操作装置可向一个变速方向操作。此后,当操作终止时,第一复位件使第一操作杆件回到第一位置上。主变速操作装置也回到其初始位置上。当第二操作杆件从第二位置开始回转时,通过与另一根操纵拉线连接的主变速操作装置向另一变速方向进行操作。此后,当操作终止时,第二操作杆件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又回到第二位置上。主变速操作装置也回到其初始位置上。在该方案中,通过两个操作杆件也与操作主变速操作装置相同地可从各自的位置开始向某一变速方向进行变速操作,因而变速操作简便易行。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中,对应于方案2中的上述装置,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中的两个操作杆件可从两个位置起沿相同的方向回转。在此情况下,由于两操作杆件沿相同方向回转,因而可在握住如延伸杆的状态下通过一个手指的相同动作实现两个变速方向的变速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中,对应于方案1的中上述装置,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的回转操作体包括具有用于把一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三拉线连接部并可从预定位置向两个方向回转的第三操作杆件;及具有用于把另一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第四拉线连接部并只能与第三操作杆件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联动的回转件。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使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的回转件连同第三操作杆件一起回到预定位置上的第三复位装置;及使沿另一方向转动的第三操作杆件回到预定位置上的第四复位装置。在此情况下,由于借助于回转体可通过使一个操作杆件向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的转动实现变速操作,从而使变速操作更加容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中,对应于方案1的中上述装置,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上的回转操作体包括可从预定位置向两个方向回转的第四操作杆件;具有用于把一根所述操纵拉线与所述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第五拉线连接部并只能与所述第四操作杆件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联动的第一回转件;及具有把另一根所述操纵拉线与所述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的第六拉线连接部并只能与第四操作杆件的另一个方向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副变速操作装置,装在与主变速操作装置不同的自行车把手杆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主变速操作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把手杆上,通过从初始位置的操作,使变速装置向各自不同的变速方向动作,从而实现两个变速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变速操作装置包括: 可装在所述把手杆上的副操作托架; 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副操作托架上并借助于两根操纵拉线与所述主变速操作装置连接,通过该回转运动,可有选择地操纵两根操纵拉线中的任一拉线动作的回转操作体;以及 使回转操作体回到预定的位置上的复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濑宪治高桥则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