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800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机散热系统,属于汽车检测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涡流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空气驱动件和风道,所述风道通过中间管道与空气驱动件的出风端口连通,在风道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朝向涡流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定部位的对涡流机进行风冷;并且可与涡流机自身转子扇叶产生的空气流进行叠加,增强散热冷却效果;可避免因散热不佳致使温度上升,可增强涡流机的抗热衰退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直接安装在涡流机的机架上,并且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优化测试场地的现场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流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测功机是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检测设备,也是汽车排放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汽车底盘测功机大多采用电涡流机作为功率吸收单元,汽车的动能被涡流机转化为转子的热能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涡流机通常为风冷式,并且一般随涡流机同轴设置有转子扇叶结构,在涡流机工作时,转子扇叶随之转动,吸引空气流过涡流机的转子表面来进行风冷散热。然而,由于涡流机吸收功率的能力随转子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也就是所谓的涡流机的热衰退现象,尤其在对大功率柴油车连续检测时,其热衰退现象严重,甚至会出现烧毁定子线圈骨架等零件的情况。为了增强涡流机的散热效果,目前绝大多数测功机会在其涡流机整体的外部放置一风机,直接对涡流机进行吹风冷却;但是此种方式下由于增加的风机所形成的空气流向会对涡流机自身的转子扇叶形成的空气流向产生较大的干扰,其冷却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涡流机散热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涡流机散热系统,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涡流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空气驱动件和风道,所述风道通过中间管道与空气驱动件的出风端口连通,在风道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朝向涡流机。进一步的是:所述出风孔有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孔沿风道的流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是:所有出风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上。进一步的是:所述风道呈环形,所述风道与涡流机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风道上的出风孔的中心所在圆的直径小于涡流机外轮廓直径。进一步的是:所述风道呈拱形,拱形风道的弯拱段与涡流机同轴设置,所述拱形风道的一端封口,另一端通过中间管道与空气驱动件连通。进一步的是:在涡流机轴向的一侧设置有转子扇叶,所述出风孔朝向转子扇叶侧。进一步的是:所述空气驱动件为离心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风道结构,并且通过在风道上设置出风孔结构,通过出风孔朝向涡流机进行吹风冷却,可实现对涡流机的特定部位进行散热,降低了对涡流机大面积的吹风冷却时与涡流机自身转子扇叶的空气流向产生干扰。并且通过定部位的对涡流机进行风冷,可与涡流机自身转子扇叶产生的空气流叠加,增强散热冷却效果。即使停机时,当转子扇叶停止转动,仍可通过本技术对涡流机进行冷却散热。本技术可避免因散热不佳致使温度上升,造成相关零部件损坏。另外,本技术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直接安装在涡流机的机架上,并且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无需在额外设置风机,因此可优化测试场地的现场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标记为:机架1、涡流机2、转轴21、转子扇叶22、空气驱动件3、出风端口 31、风道4、出风孔41、中间管道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包括机架I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涡流机2,还包括安装在机架I上的空气驱动件3和风道4,所述风道4通过中间管道5与空气驱动件3的出风端口 31连通,在风道4上设置有出风孔41,所述出风孔41朝向涡流机2。本技术对涡流机散热方式如下:通过空气驱动件3产生气流,气流通过中间管道5流至风道4内,然后通过风道4上的出风孔41朝向涡流机吹出,实现风冷散热。相比常规的在涡流机外部设置风机而言,本技术的优势如下:第一,可实现定位置的对涡流机进行散热,由于出风孔41可沿着风道4进行设置,因此出风孔41朝向涡流机的位置可根据风道设置,并且,由于将风道4直接设置在机架I上,因此出风孔41相对涡流机的距离较小,从出风孔41上出来的气流只朝向涡流机的特定区域,降低了在设置有转子扇叶22的情况下对转子风扇22产生的气流的影响;第二,可优化测试场地环境,降低占地面积,由于将空气驱动件3、风道4等部件直接设置在机架I上,因此无需在涡流机外部再设置风机;第三,可与转子风扇22产生的气流叠加,增强冷却效果。一般而言,出风孔41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多个出风孔41 一般沿风道4的流向均匀分布。至于所有出风孔41的位置一般根据需要对涡流机2上需要冷却的部位进行设置。考虑到涡流机2通常为圆形结构,因此所有出风孔41 一般设置在同一个圆上;当然,此时相应的风道4也可设置为环形结构或者与出风孔41适配的多边形结构。当然,出风孔41应当朝向涡流机2,并且其吹出的气流应当对应到涡流机2上,因此,在上述将所有出风孔41设置在同一圆上时,一般要求所有出风孔41的中心所在的圆的直径小于涡流机2的外轮廓直径。另外,考虑到方便安装,还可采用如图1和图2中所示结构,将风道4设置成呈拱形,并将拱形风道的弯拱段与涡流机2同轴设置,将拱形风道的一端封口,另一端通过中间管道5与空气驱动件3连通。这样,通过将拱形结构的风道4的两端设置法兰后可便于将风道4安装在机架I上。通常在涡流机2轴向的一侧设置有转子扇叶22,在涡流机2工作时,转子扇叶22随之转动,吸引空气流过涡流机2的转子表面来进行风冷散热。此时,本技术可将出风孔41朝向转子扇叶22侧,这样可实现使出风孔41吹出的气流与转子扇叶22形成的气流相叠加,增强对涡流机2的散热效果。空气驱动件3的作用是产生空气气流,理论上只要能实现上述要求的设备均可,如空气泵、压缩机等均可。从简化设备、节约成本考虑本技术优选采用离心风机。综上,本技术可定部位的对涡流机进行风冷,可与涡流机自身转子扇叶产生的空气流进行叠加,增强散热冷却效果。即使停机时,当转子扇叶停止转动,仍可通过本技术对涡流机进行冷却散热。本技术可避免因散热不佳致使温度上升,可增强涡流机的抗热衰退现象。另外,本技术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直接安装在涡流机的机架上,并且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无需在额外设置风机,因此可优化测试场地的现场环境。【主权项】1.涡流机散热系统,包括机架(I)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涡流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I)上的空气驱动件(3)和风道(4),所述风道(4)通过中间管道(5)与空气驱动件⑶的出风端口(31)连通,在风道⑷上设置有出风孔(41),所述出风孔(41)朝向涡流机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41)有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孔(41)沿风道(4)的流向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出风孔(41)的中心位于同一圆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呈环形,所述风道(4)与涡流机(2)同轴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上的出风孔(41)的中心所在圆的直径小于涡流机(2)外轮廓直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呈拱形,拱形风道的弯拱段与涡流机(2)同轴设置,所述拱形风道的一端封口,另一端通过中间管道(5)与空气驱动件(3)连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涡流机(2)轴向的一侧设置有转子扇叶(22),所述出风孔(41)朝向转子扇叶(22)侦U。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流机散热系统,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涡流机散热系统,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涡流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空气驱动件(3)和风道(4),所述风道(4)通过中间管道(5)与空气驱动件(3)的出风端口(31)连通,在风道(4)上设置有出风孔(41),所述出风孔(41)朝向涡流机(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斌秦光华董文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成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