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峰专利>正文

涡流增压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9538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增压动力系统,主要是透过将容置于壳体的转子配置于进气端与气缸体之间,且转子上的叶片又配置成为第一端侧长度大于第二端侧长度的形状,据此使气体通过转子的进气压力小于排气压力而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压缩气体再提供予气缸体而能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末端出力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是与车辆动力装置的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一般车辆于出厂时即具有一定的动力输出能量,而车辆的动力来源来自于引擎,引擎动力的产生主要是透过进气端导入气体进入引擎燃烧室与油气混合进行燃烧,藉由燃烧爆炸的爆发力推动活塞而产生驱动动力。因此,燃烧效率将直接影响后端的出力表现,越能驱近于完全燃烧也就能达到最佳的出力表现,而必须达到完全燃烧的空气需求往往大于一般车辆输入引擎燃烧室的气体量;因此,市面上便有一种涡轮增压系统,如图1所示,该涡轮增压系统10主要包含一汽缸11、一废气涡轮12以及一从动压缩涡轮13,该汽缸11燃烧的废气由一排气端111连通输入该废气涡轮12驱动该废气涡轮12转动,而该废气涡轮12再透过一从动轴121带动该从动压缩涡轮13转动,而该从动压缩涡轮13同时吸入新鲜空气,该从动压缩涡轮13吸入新鲜空气并压缩空气后再将气体送入该汽缸11的进气端112,据此使汽缸11接收压缩后的空气进而提升燃烧效率。然而,由于该涡轮增压系统10必须接收废气产生动力,又必须吸收新鲜空气进行压缩,因此无法由单一个涡轮达成,而必须配置一个废气涡轮12及一个从动压缩涡轮13,如此导致整体涡轮增压系统10具有一定的重量及体积,而会增加车辆的负载。且就结构方面来说,由于该涡轮增压系统10必须衔接于引擎的排气端111及进气端112之间,管线的配置及构件位置的配置都必须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才能顺利组装于车辆内,一般使用者自行安装的难度高,因此一般使用者欲安装该涡轮增压系统10就必须负担整体结构成本以及专业人员的安装服务成本,如此往往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欲望,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是改善一般涡轮增压系统结构结构组态复杂、装配难度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包含:一进气端;一壳体具有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该外周面为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而该内周面相较于该外周面为斜面,该内周面围绕界定出一圆锥形的容置空间,该内周面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壳体以该第一端连通连接该进气端;一转子由一中轴的周缘呈辐射状地发散间隔成形多个叶片,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转子的该中轴两端的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X,而各该叶片具有相对的一叶片正面以及一叶片背面,各该叶片的叶片正面是面对相邻的叶片的该叶片背面,且各该叶片分别以一连结侧衔接于该中轴,相对该连结侧为一外侧,该连结侧与该外侧的两端则再分别以一第一端侧与一第二端侧连结,且该第一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一端侧长度,该第二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二端侧长度,该第一端侧长度大于该第二端侧长度,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使该转子的该第一端侧面对该内周面的第一端,而该第二端侧则面对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一气缸体,具有相连通的一燃烧室、一进气口以及一排气口,该气缸体的进气口连通连接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本专利技术透过将主要用以压缩气体的转子设置成为第一端侧长度大于第二端侧长度的形状,据此使进气压力小于排气压力而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压缩气体再提供予气缸体而能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末端出力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涡轮增压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的涡流增压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中转子的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中转子的另一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的涡流增压组件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的系统图。附图标记说明涡轮增压系统10 汽缸11排气端111 进气端112废气涡轮12 从动轴121从动压缩涡轮13进气端20 空气滤清器30壳体40 外周面41内周面42 第一端421第二端422 内螺纹段423容置空间43 间隔肋45承座46 凹槽461转子50 中轴51叶片52 叶片正面521叶片背面522 连结侧523外侧524 第一端侧525第二端侧526 轴承53盖体60 抵段61组设段62 外螺纹部621肩部63 承座64凹槽641 止挡肋65节气门70 气缸体80燃烧室81 进气口82排气口83 轴向X第一端侧长度L1 第二端侧长度L2第一叶片端距D1 第二叶片端距D2第一外端部P1 第二外端部P2扭转角θ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涡流增压动力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如2至6所示,包含:一进气端20;一空气滤清器30,连通连接该进气端20;一涡流增压组件,一端连通连接该空气滤清器30,该涡流增压组件包含一壳体40、一转子50以及一盖体60,其中:该壳体40为一端完全开放,一端局部开放的空心筒形结构并具有一外周面41及一内周面42,该外周面41为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而该内周面42相较于该外周面41为斜面,据此使该壳体40的该内周面42围绕界定出一圆锥形的容置空间43,该内周面42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421及一第二端422,该壳体40的内周面42的第一端421完全连通该容置空间43,该壳体40的内周面42接邻该第一端421设置一内螺纹段423,而该壳体40的内周面42的第二端422则再成形多个间隔肋45,各该间隔肋45汇集至该内周面42的中心位置的一承座46,该承座46面对该容置空间43的一面设置一凹槽461,该壳体40的内周面42的第二端422受各该间隔肋45的配置成为局部开放的形态;该壳体40以该第一端421连通连接该空气滤清器30,并据此使该壳体40的该第一端421连通连接该进气端20。该转子50由一中轴51的周缘呈辐射状地发散间隔成形多个叶片52,该中轴51的两端分别穿套一轴承53,该转子50容置于该壳体40的容置空间43内并使一端的轴承53容置于该凹槽641内,且连接该转子50的该中轴51两端的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X,而各该叶片52具有相对的一叶片正面521以及一叶片背面522,各该叶片52的叶片正面521是面对相邻的叶片52的叶片背面522,且各该叶片52分别以一连结侧523衔接于该中轴51,相对该连结侧523为一外侧524,该连结侧523与该外侧524的两端则再分别以一第一端侧525与一第二端侧526连结,且该第一端侧525于该连结侧523与该外侧524之间具有一第一端侧长度L1,该第二端侧526于该连结侧523与该外侧524之间具有一第二端侧长度L2,该第一端侧长度L1大于该第二端侧长度L2,此外,该第一端侧525与该外侧524的衔接处为一第一外端部P1,而该第二端侧526与该外侧524的衔接处为一第二外端部P2,各该叶片52的第一外端部P1之间具有一第一叶片端距D1,而各该叶片52的第二外端部P2之间具有一第二叶片端距D2,该第一叶片端距D1大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进气端;一壳体具有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该外周面为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而该内周面相较于该外周面为斜面,该内周面围绕界定出一圆锥形的容置空间,该内周面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壳体以该第一端连通连接该进气端;一转子由一中轴的周缘呈辐射状地发散间隔成形多个叶片,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转子的该中轴两端的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而各该叶片具有相对的一叶片正面以及一叶片背面,各该叶片的叶片正面是面对相邻的叶片的该叶片背面,且各该叶片分别以一连结侧衔接于该中轴,相对该连结侧为一外侧,该连结侧与该外侧的两端则再分别以一第一端侧与一第二端侧连结,且该第一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一端侧长度,该第二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二端侧长度,该第一端侧长度大于该第二端侧长度,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使该转子的该第一端侧面对该内周面的第一端,而该第二端侧则面对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一气缸体,具有相连通的一燃烧室、一进气口以及一排气口,该气缸体的进气口连通连接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进气端;一壳体具有一外周面及一内周面,该外周面为两端直径相同的圆筒形,而该内周面相较于该外周面为斜面,该内周面围绕界定出一圆锥形的容置空间,该内周面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壳体以该第一端连通连接该进气端;一转子由一中轴的周缘呈辐射状地发散间隔成形多个叶片,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连接该转子的该中轴两端的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而各该叶片具有相对的一叶片正面以及一叶片背面,各该叶片的叶片正面是面对相邻的叶片的该叶片背面,且各该叶片分别以一连结侧衔接于该中轴,相对该连结侧为一外侧,该连结侧与该外侧的两端则再分别以一第一端侧与一第二端侧连结,且该第一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一端侧长度,该第二端侧于该连结侧与该外侧之间具有一第二端侧长度,该第一端侧长度大于该第二端侧长度,该转子容置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使该转子的该第一端侧面对该内周面的第一端,而该第二端侧则面对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一气缸体,具有相连通的一燃烧室、一进气口以及一排气口,该气缸体的进气口连通连接该壳体的内周面的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该转子的两端来看,各该叶片的第一端侧与该第二端侧之间具有一扭转角,该扭转角为10°~180°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角为7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增压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各叶片的外侧相对于该轴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峰罗方廷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峰罗方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