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茂源专利>正文

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34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一种以电为动力源的摩托车。由于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源,驱动系统由电机及与其做成一体的行星减速器组成,采用电力传动,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尺寸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一种以电为动力源的摩托车。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以燃料油为动力源,其缺陷是驱动系统结构复杂,发动机需定期大修,故障率高,采用电动的方案经多方研究,因减速部分尺寸大而未能实施。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以蓄电池为动力源,电机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一体的电动摩托车。本技术的实现方式是该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转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外壳,其技术要点是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源,驱动系统由电机及与其做成一体的行星减速器组成;行星齿轮轴16铆接在电机右端盖20上、并与行星齿轮12通过轴承6联接,行星支持架15与安装轴1螺纹联接、压紧小轴套14,减速端盖18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行星支持架15联接,螺钉穿过减速端盖18将内齿轮11固定在减速外壳10上,减速外壳10的左端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电机定子外壳9联接,压环4与减速外壳10螺栓联接,压环4挡住向心推力轴承5外圈电机轴套7的右端加工出的主动齿轮21与行星齿轮12啮合,行星齿轮12与内齿轮11啮合,减速外壳10与驱动轮联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采用电力传动,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尺寸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电动摩托车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轴、2-左压盖、3-电机左端盖、4-压环、5-向心推力轴承、6-轴承、7-电机轴套、8-电机定子、9-电机定子外壳、10-减速外壳、11-内齿轮、12-行星齿轮、13-卡簧、14-小轴套、15-行星支持架、16-行星齿轮轴、17-螺母、18-减速端盖、19-右压盖、20-电机右端盖、21-主动齿轮。本技术中电机定子8与电机轴套7静联接,电机轴套7与安装轴1滑动联接、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6与电机定子外壳9和端盖21联接。电机左端盖3与电机定子外壳螺栓联接,行星齿轮内圈由卡簧13挡住轴承6外圈,主动齿轮21与行星齿轮12相啮合,行星齿轮12与内齿轮啮合;3个轴承,向心推力轴承2个。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齿轮模数选为1.25,主动齿轮齿数20,行星齿轮齿数50,内齿轮齿数120;行星齿轮3个,也可为1个或多个。电机外壳部分及行星支持架与安装轴固定在一起。工作时,电机转子带动主动齿轮绕安装轴转动,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带动内齿轮转动,由于行星齿轮轴与电机外壳部分固定在一起,内齿轮与减数外壳相对安装轴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轮转动。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转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外壳,其特征在于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源,驱动系统由电机及与其做成一体的行星减速器组成;行星齿轮轴(16)铆接在电机右端盖(20)上、并与行星齿轮(12)通过轴承(6)联接,行星支持架(15)与安装轴(1)螺纹联接、压紧小轴套(14),减速端盖(18)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行星支持架(15)联接,螺钉穿过减速端盖(18)将内齿轮(11)固定在减速外壳(10)上,减速外壳(10)的左端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电机定子外壳(9)联接,压环(4)与减速外壳(10)螺栓联接,压环(4)挡住向心推力轴承(5)外圈;电机轴套(7)的右端加工出的主动齿轮(21)与行星齿轮(12)啮合,行星齿轮(12)与内齿轮(11)啮合,减速外壳(10)与驱动轮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一种以电为动力源的摩托车。由于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源,驱动系统由电机及与其做成一体的行星减速器组成,采用电力传动,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尺寸小。文档编号B62K11/00GK2362771SQ9922286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于茂源, 于岚 申请人:于茂源, 杨志, 于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转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外壳,其特征在于:由蓄电池提供动力源,驱动系统由电机及与其做成一体的行星减速器组成;行星齿轮轴(16)铆接在电机右端盖(20)上、并与行星齿轮(12)通过轴承(6)联接,行星支持架(15)与安装轴(1)螺纹联接、压紧小轴套(14),减速端盖(18)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行星支持架(15)联接,螺钉穿过减速端盖(18)将内齿轮(11)固定在减速外壳(10)上,减速外壳(10)的左端通过向心推力轴承(5)与电机定子外壳(9)联接,压环(4)与减速外壳(10)螺栓联接,压环(4)挡住向心推力轴承(5)外圈;电机轴套(7)的右端加工出的主动齿轮(21)与行星齿轮(12)啮合,行星齿轮(12)与内齿轮(11)啮合,减速外壳(10)与驱动轮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茂源于岚
申请(专利权)人:于茂源杨志于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