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兴初专利>正文

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26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适用于一切自行车,也包括各种助动自行车。它以最简单的办法-在车架前管里增加一个弹簧,改变数个零件来实现前轮缓冲。特别是当它与专利申请号92240753.3减震自行车架配套使用后,可以解决整车减震、缓冲问题,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车速,让骑车人感到轻快、舒适。(*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属自行车
它适用于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也包括各种助动自行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自行车几乎全是不带缓冲装置的。它对路面不平引起的跳动,仅靠轮胎和鞍座弹簧减震。轮胎能缓冲的幅度极微小,而鞍座弹簧仅适用于缓冲车身平动形式的震动,它对于缓冲由前轮跳动引起的,车架摆动形式的抖动,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自行车的性能在不断改进,车速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解决随之而带来的震动加剧问题,专利技术家们动了不少脑筋,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缓冲装置。一般都是前、后轮各一套,每套又少不了左右对称的两部分零、部件以及使它们动作协调的构件。然而由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原因,所有这些专利技术总是很少被自行车生产厂家所采纳。本技术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的目的,就是为生产自行车的厂家提供一种既简单易制,又安全可靠的自行车缓冲装置。其实该装置挺简单,只需在车架的前管里增加一根最平常的圆柱形压簧,其它零、部件基本照旧,尤其是前叉,仍可采用市面上的通用件。具体结构和装配顺序如附图所示。通常自行车的导向组件中的前叉是通过一对径向止推轴承固定在车架前管上的。本技术将这对径向止推轴承改换成“纯径向轴承”。所谓“纯径向轴承”的特征是(1)轴承内圈(或外圈)的滚道无限宽。(2)轴承外圈相对内圈可沿轴向不受约束地窜动。(3)不承受任何轴向力。本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中的下轴承外圈13,其外螺纹13-1拧入联接车架8的前管6的下端之内螺纹6-1,其滚道13-2内塗润滑脂后布以滚珠14,一下轴承内圈12套入前叉15的管胫15-1,其下端12-1支靠在管胫15-1的下肩15-2上,带下轴承内圈12的前叉15穿入下轴承外圈13的内孔,让滚珠14接触下轴承内圈12,在管胫15-1上套进一垫圈11支靠在下轴承内圈12的上端12-2,再在管胫15-1上套进一上轴承内圈4,其下端4-1支靠在垫圈11上,垫圈11上塗润滑脂后放进滚珠10,再在上轴承内圈4上套进一垫圈9与滚珠10接触,然后再在上轴承内圈4的外面,前管6的里面放入一弹簧7,其下端7-1支靠在垫圈9上,在一上轴承外圈2的滚道2-1内塗润滑脂后布以滚珠3,将其下端2-2抵住弹簧7的上端7-2,加压套入上轴承内圈4,让滚珠3接触上轴承内圈4,并依靠其外螺纹2-3拧入前管6的上端内螺纹6-2,支靠在前管6的上端6-3上,再在管胫15-1的上端螺纹15-3处拧入压紧螺母1,支靠到上轴承内圈4的上端4-2,车把立管5是用通常办法插入并固定在前叉15的管胫15-1的内壁15-3上。自行车前轮导向组件的径向约束在本缓冲装置里是靠一对“纯径向轴承”来实现的。其包括下轴承外圈13、下轴承内圈12、滚珠14和上轴承外圈2、上轴承内圈4、滚珠3。轴向载荷力的传递顺序是车架8,前管6,上轴承外圈2,弹簧7,垫圈9,滚珠10,垫圈11,下轴承内圈12,前叉15,再通过前轮到大地。在这环节里,垫圈9、滚珠10和垫圈11实际上组成一只止推轴承,它既要承受全部轴向力,又能使整个导向组件转动灵活、自如。当自行车空载时,由于弹簧7的作用,前管6的位置升得最高,直到上轴承外圈2和压紧螺母1接触才止位。当自行车受到很大过载时,弹簧7被压缩,前管6的位置降到最低,直到下轴承外圈13和前叉15的下肩15-2接触才止位。弹簧7设计成这样当人骑在车上,自行车保持直立静止时,前管6正好处于中间位置,这样,上下便各留出了缓冲的幅度。与其它缓冲装置相比较,本技术的特点是简易(1)常用摩托车的前轮缓冲装置总有三根轴,其中一根轴管转向,另两根轴装弹性件起缓冲作用。本技术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将这三根轴合併成一根轴,既能转向又其起缓冲作用。(2)一般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都是由设置在前叉左右的两部分对称零、部件组成,往往还要有使它们动作协调的构件;而本技术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不设置左右对称的零、部件,真正增加的只是一只简单弹簧和两只垫圈加上一些滚珠,可谓足构简单。值得提一下的是,本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是与专利申请号92240753.3减震自行车架配套设计的。采用该减震自行车架后,自行车的后轮不必再装缓冲装置。后轮的震动可以通过车架横樑,借助前轮的缓冲装置得以缓冲。所以增加三只简单零件,解决整车减震问题,够称得上最简单而又经济的。本技术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实施起来也很容易,只需将自行车架中的前管6的直径加大一些,两端制出内螺纹,改变轴承结构即可以,其它前叉15、压紧螺母1和车把部件均可采用现有的。因此很适合于普通自行车厂作为改进型新产品批量生产。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包括车把立管5,前叉15,车把立管5用通常方法置入并固定在前叉15的管胫15-1的内壁15-3上,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一下轴承外圈13,其外螺纹13-1拧入联接车架8的前管6的下端内螺纹6-1中,其滚道13-2内塗润滑脂后布以滚珠14,一下轴承内圈12套入前叉15的管胫15-1,其下端12-1支靠在管胫15-1的下肩15-2上,带下轴承内圈12的前叉15穿入下轴承外圈13的内孔,让滚珠14接触下轴承内圈12,在管胫15-1上套进一垫圈11支靠在下轴承内圈12的上端12-2,再在管胫15-1上套进一上轴承内圈4,其下端4-1支靠在垫圈11上,垫圈11上塗润滑脂后放进滚珠10,再在上轴承内圈4上套进一垫圈9,与滚珠10接触,然后再在上轴承内圈4的外面,前管6的里面放入一弹簧7,其下端7-1支靠在垫圈9上,一上轴承外圈2的滚道2-1内塗润滑脂后布以滚珠3,依靠外螺纹2-3拧入前管6的上端内螺纹6-2,支靠在前管6的上端6-3上,其下端2-2抵住弹簧7的上端7-2,而滚珠3则接触上轴承内圈4,在管胫15-1的上端螺纹15-3处拧入一压紧螺母1,支靠到上轴承内圈4的上端4-2。专利摘要本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适用于一切自行车,也包括各种助动自行车。它以最简单的办法——在车架前管里增加一个弹簧,改变数个零件来实现前轮缓冲。特别是当它与专利申请号92240753.3减震自行车架配套使用后,可以解决整车减震、缓冲问题,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车速,让骑车人感到轻快、舒适。文档编号B62K21/20GK2163781SQ9321188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俞兴初, 沈勤我, 吴凤 申请人:俞兴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轮缓冲装置,包括车把立管5,前叉15,车把立管5用通常方法置入并固定在前叉15的管胫15-1的内壁15-3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下轴承外圈13,其外螺纹13-1拧入联接车架8的前管6的下端内螺纹6-1中,其滚道13-2内涂润滑脂后布以滚珠14,一下轴承内圈12套入前叉15的管胫15-1,其下端12-1支靠在管胫15-1的下肩15-2上,带下轴承内圈12的前叉15穿入下轴承外圈13的内孔,让滚珠14接触下轴承内圈12,在管胫15-1上套进一垫圈11支靠在下轴承内圈12的上端12-2,再在管胫15-1上套进一上轴承内圈4,其下端4-1支靠在垫圈11上,垫圈11上涂润滑脂后放进滚珠10,再在上轴承内圈4上套进一垫圈9,与滚珠10接触,然后再在上轴承内圈4的外面,前管6的里面放入一弹簧7,其下端7-1支靠在垫圈9上,一上轴承外圈2的滚道2-1内*润滑脂后布以滚珠3,依靠外螺纹2-3拧入前管6的上端内螺纹6-2,支靠在前管6的上端6-3上,其下端2-2抵住弹簧7的上端7-2,而滚珠3则接触上轴承内圈4,在管胫15-1的上端螺纹15-3处拧入一压紧螺母1,支靠到上轴承内圈4的上端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兴初沈勤我吴凤
申请(专利权)人:俞兴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