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兴初专利>正文

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53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是将包含鞍座5和中轴装置9(带脚蹬)的立管4从刚性车架中分离出来,依靠可相对活动的特殊接头3和中轴装置平叉联合体9、8两端的铰链同车架6连接,实现人体悬浮,从而避开前后轮10、7的各式震动。它的载荷力是分散后分配给前后轮的,所以不必象一般减震车那样,因载荷力被成数倍“放大”而不得不采用昂贵的高强度材料制造车架。实践证明,用它装成的车,前后轮胎可充足气,踏上去轻,跑起来快,骑在上面丝毫感觉不到震抖,非常舒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属于自行车
,它适用于普通自行车、轻便自行车、越野自行车、竞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传统的自行车架都是刚性结构件,前后轮直接安装在车架上,脚蹬和鞍座(暂不考虑鞍座弹簧)也直接装在车架上。这样,前后轮的任何跳动均会直接传给骑车人,尤其是前轮的弹跳,会给骑车人带来胸腔的前后交变震荡,这在医学保健上是最忌讳的。跳动不仅会给人体带来危害,还要白白消耗掉大量体力。为此,人们专利技术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减震自行车。有一类减震车是这样的,它利用各种办法来吸收后轮的弹跳,象专利号93204679.7及93246047.X均是如此。可是这些车的鞍座仍然是刚性固定在车架上,因此,前轮引起的跳动也仍然会通过鞍座带动人体一起作来回摆动。还有一类减震车,它们是仿照摩托车制成的,后轮靠一个悬臂的平叉支撑,车架甲部有一只强力弹簧压住平叉以吸收后轮的跳动。前轮跳动则靠另一套减震装置——两只减震筒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完全减震车。它尽管机构上繁杂一点,但理轮上讲还是完全能达到减震目的的。可是在实际制造中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由于结构限制,压簧的力臂必定小于后轮的力臂。后轮的支撑力约需50公斤,经过杠杆的放大,作用到压簧上的力已超过200公斤,造成车架受力情况恶化。虽然现在有钛合金、碳素纤维等高强度宇航材料可以解决,但会带来造价昂贵的后果。第二是压簧承载要200公斤以上,同样受结构限制,它的刚度无法做小。由于自行车的质量不很大(远小于摩托车),当骑行速度不太高时,弹跳的加速度(上下方向)也不会很大,所以惯性力较小,在低速骑时减震效果要相对差一些。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用普通材料廉价制造,在速度不很高时仍有良好减震效果,结构简单、可靠,乘骑舒适、轻便,并有可能成倍提高车速的新颖自行车架。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由两大部分组成(见附图说明图1)其一部分包含前管1和斜樑6。前管1内可按通常办法安置前叉11和车把2,也可以通过一般的减震装置安置前叉11和车把2。前叉11上安装前轮10。斜樑6的前端6-1固接在前管1上,后端6-2安装后轮7。车架的这一部分将跟随前轮10和后轮7的跳动而作顺逆时针的摆动。车架的另一部分由立管4、特殊接头3、中轴装置9和平叉8组成。立管4通过特殊接头3与斜樑6可移动地连接。立管4的上端4-1安装鞍座5,下端4-2与中轴装置9铰接。平叉8的前端8-1与中轴装置9固接,后端8-2与斜樑6的后端6-2铰接。骑行时,车架的这一部分依靠特殊接头3的缓冲作用将带着骑车人实现悬浮。斜樑6可以是一根“工”字型的杆件,后端分叉,也可以由两根并列的管子13R和13L以及它们的前后连接件12、14构成(见图2)。连接件12、14的两端分别固接在管子13R和13L上,管子13R和13L的前端13R-1和13L-1与前管1固接,后端13R-2和13L-2安装后轮7,一立管4通过一特殊接头3与斜樑13R和13L可移动地连接,立管4的上端4-1安置鞍座5,下端4-2与中轴装置9铰接,平叉8的前端8-1与中轴装置9固接,其后端8-2与斜樑13R和13L的后端13R-2和13L-2铰接。特殊接头3由滑板16、立管弹簧18、凸缘17和拉力弹簧15、19组成(见图3)。滑板16的中间部位开设圆孔16-1安插立管4。立管4上套以立管弹簧18,该立管弹簧18的下端18-2与滑板16接触,上端18-1与立管4上的凸缘17接触。滑板16的前端16-2由拉力弹簧15挂住至斜樑13的前连接件12,滑板16的后端16-3由拉力弹簧19挂住至斜樑13的后连接件14。这样,立管4不仅能在立管弹簧18的作用下作上下平动的缓冲,而且能够在拉力弹簧15、19的作用下,绕其下端4-2与中轴装置9的铰接点作摆动缓冲。自行车骑行时,两个轮子同时同步向上(或向下)跳动的机会是极少的。但只有在这极少的时候自行车架才作上下的平动。鞍座弹簧仅适合于缓冲上下的平动。自行车骑行时极大多数情况是一个轮子不动(指上下),另一个轮子向上(或向下)跳动,或者是一个轮子向上,另一个轮子向下运动。无论是哪种情况,对车架来说都是绕一定点的瞬时转动(该定点必定在前后轮轴的连线上)。这种转动连续来看,就是车架顺逆时针的来回摆动。这就是自行车骑行时车架震动的主要形式——是摆动而不是平动。这种摆动靠普通自行车上的鞍座弹簧是无法吸收和消除的。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将整车质量的绝大部分——骑车人(骑车人的质量约占整车的四分之三)安排在立管4上,因为立管4对车架的斜樑6能作摆动的缓冲,而且这摆动的定点又恰好落在前后轮轴的连线上,所以采用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的自行车行进中,无论前轮10、后轮7怎样跳动,尽管它们可以带动斜樑6作顺逆时针的摆动,但经特殊接头3对转动、平动的双重有效减震后,真正传到立管4上的震动就非常之弱了。立管4是载人的,四分之三质量得到稳定,整车骑行就会显得平稳,可以有效地减少用于带着人一起震动的这一部分能量的消耗。假如前轮10再装以通常的减震装置(例如专利号93211885.2),整车的减震效果将会更加突出。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上的载荷(骑车人)主要靠立管弹簧18承受后,通过滑板16分散在斜樑6,再分配到前轮10和后轮7上。不存在前述减震车那种“载荷放大”问题。这里的拉簧15及19基本上不承受载荷,因此它们的刚度可以制造得足够小。这样做,对于缓慢骑行时产生的微小震动,也能收到很好的减震效果,真正实现“悬浮”。普通自行车前轮的跳动会造成整个车架绕后轮轴作摆动,传给骑车人便成为胸腔的前后抖动。这种抖动不仅极大地限制了车速的提高,而且简直叫骑车人无法忍受。因此,通常自行车的前轮胎充气只能达七分饱。这样,行进中前轮的变形就大,会增加骑车阻力。采用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的自行车,前轮10充气可十分足,因而可以减少克服轮胎变形的这部分能量的消耗。普通自行车缓冲上下震动主要是靠鞍座弹簧。它工作时使人坐的鞍座和脚蹬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这种行程大了将不利于蹬力的发挥。而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特殊接头3缓冲上下震动时始终保持鞍座和脚蹬的相对位置不变。这样就有可能减小弹簧的刚度,加大缓冲行程,增强减震效果。一般带减震装置的自行车都是前轮跳动靠前轮减震装置缓冲,后轮跳动靠后轮减震装置缓冲。在这里,两套减震装置是“并联”的,经减震后留给车架的摆动仍得不到缓冲。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里,假如前轮10装了减震装置,则由于特殊接头3能缓冲摆动,后轮7上不必再添减震装置,后轮7的跳动可借用前轮10的减震装置得以缓冲。这里,前轮10的减震装置和车架中间的减震装置是“串联”的,前后轮的跳动首先经过前轮减震装置的减震,然后再由特殊接头3减震,实际上是两道减震。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能很好地同时缓冲摆动和平动形式的震动。用它装成的自行车过载小,可以缩小轴承和其它结构件的冲击力,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是对技术专利减震自行车架(专利号92240753.3)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试验样车证实,该类自行车在前后轮胎均充足气的情况下,骑在高低不平达±50mm的劣质路面上,任意高速快骑,胸口都感觉不到震抖。骑着它能不减速横过200mm的沟和φ100mm的坎,冲过瞬间只是一个颠簸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包括前管(1),其内安置前叉(11)和车把(2),一斜*(6)的前端(6-1)与前管(1)固接,后端(6-2)安装后轮(7),一立管(4)通过一特殊接头(3)与斜*(6)可移动地连接,立管(4)上端(4-1)安置鞍座(5),其特征在于,立管(4)的下端(4-2)与中轴装置(9)铰接,平叉(8)的前端(8-1)与中轴装置(9)固接,后端(8-2)与斜*(6)的后端(6-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悬浮式减震自行车架,包括前管(1),其内安置前叉(11)和车把(2),一斜樑(6)的前端(6-1)与前管(1)固接,后端(6-2)安装后轮(7),一立管(4)通过一特殊接头(3)与斜樑(6)可移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兴初
申请(专利权)人:俞兴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