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23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是设有二互相枢接于一侧的第一、第二座,第一座在异于枢接处的另端分别设有二颈口,第二座对应该颈口设有卡扣座,其设有一与颈口相通的ㄈ形咬槽,一端面凹设有制口以供锁定组的锁制件装入卡扣座内,使锁制件在咬槽位置固定一具有拉头、弹簧的结合栓固定,当拉持拉头而压缩弹簧,带动锁制件在卡扣座的贯孔内转动,控制拉头分别在第一、第二座靠合时对应扣入颈口,以及松退于颈口而滑离咬槽,以便使第一、第二座彼此松开而可进行折叠。其具有可免用手工具即可操作迫紧的方便结构设计,以及具有多点扣制的反松动的强固结合结构设计,而可提供安全骑行、操作方便的优异功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陆用车辆领域自行车中具有折叠关节构造的折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于自行车折叠处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休闲活动经常结合自行车外出旅游,即使驾车出游,也有愈来愈多的人将自行车结合于车子而一起载运,到达定点后再以单车享受踏青的健康旅游。因此自行车有着各种折叠型态,其中有部份型式的折叠车,是在连接座垫与车首管间的上管设有折叠装置,通过该折叠装置上管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包含前轮、手把,另一部份是后轮与后下叉部,以该折叠装置为支点形成两段式折叠,而可缩小体积,且不致因折叠关节分布过多而影响车体的强度。前述自行车的折叠构造,大多是在上管两节分开的端面处,各设有一座体,两座体一侧呈枢设,另侧是分在上、下设有一管体,两座体折靠以后,两管体在轴线上分呈上下,以通过诸如螺栓等迫紧结构设计而锁迫两管体;但是,上述的折叠装置存在有以下缺点首先,以螺栓等组件的迫紧结构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必须随身携带手工具,在拆卸、组装自行车时都会造成携带工具的麻烦,尤其是到野外之际,万一忘了带手工具,更是不易在野外进行安装,从而造成使用的不方便;另外,仅以螺栓单一方向锁迫,显示出防止上管的两节管体松动的扣制点不足,使上管在折叠构造处出现松晃的现象,甚至影响车体骑行不稳定、不放心。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的折叠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使其具有可免用手工具即可操作迫紧的方便结构设计,以及具有多点扣制的反松动的强固结合结构设计,而可提供安全骑行、操作方便的优异功效。本技术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座,该第一座的一端分别在两处剖设有缺口状的颈口,第一座在两颈口之间是突设有一夹块,该夹块的两端面各突设有一未遮挡颈口的突部;一第一座枢接的第二座,该第二座的一端在异于第一枢座设置夹块的另一侧,设为可相对转动的枢接状,该第二座的另一端对准第一座颈口处突设有一卡扣座,该卡扣座在相同于突部方向另设有一贯穿的贯孔,卡扣座以相同于颈口开口方向,在相邻的两侧面剖穿设有一道相通贯孔并呈ㄈ形的咬槽,两卡扣座在相对方向的端面凹设有一开口朝突部的制口,前述的贯孔至第二座外侧间的距离,是小于贯孔至第一、第二座相叠处外侧间的距离;一用以连结第二座的锁定组,该锁定组包含有锁制件、一拉头、一弹簧及一结合栓,其中,该锁制件是一设置为在贯孔内滑动的柱体状,其一侧面对应咬槽、颈口相通处设有一锁孔,一端对准卡扣座的制口而凹设有扣槽,以由锁制件经转动而让锁制件在扣槽以外之处,封闭制口并包围突部,该锁制件在锁孔位置设置有一拉头,该拉头的一端设有一颈部、一外径大于颈部的锥面,该拉头为中空状,在拉头内设置有一套穿有弹簧的结合栓,该结合栓穿过拉头而连结于锁制件的锁孔;该拉头压缩弹簧即带动锁制件在卡扣座的贯孔内转动,由拉头分别可扣入迫紧或经拉开而退出迫抵第一座的颈口状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座的颈口外缘,对应拉头锥面设有对应的斜度。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座的突部,可设置为一螺栓锁入夹块而外露的螺栓头。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锁定组的锁制件是为圆柱体,其一侧的锁孔是设置为内螺纹,结合栓对应内螺纹而设有相互螺合的螺纹身。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拉头在相邻锥面处设有一段柱状的拉持部,该拉头在颈部底侧设有一环向内横伸、呈径向的抵面,该抵面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结合栓的螺纹身相螺合,而抵面与锥面之间则设有弹簧抵压。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两拉头之间连结设有一可同步拉动的提把。前述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座在异于夹块的另一面是固接设有一第一管,第二座在异于卡扣座的另一面固接设有一第二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是设有二互相枢接于一侧的第一、第二座,第一座在异于枢接处的另端分别设有二颈口,第二座对应该颈口设有卡扣座,其设有一与颈口相通的ㄈ形咬槽,一端面凹设有制口以供锁定组的锁制件装入卡扣座内,使锁制件在咬槽位置固定一具有拉头、弹簧的结合栓固定,当拉持拉头而压缩弹簧,带动锁制件在卡扣座的贯孔内转动,控制拉头分别在第一、第二座靠合时对应扣入颈口,以及松退于颈口而滑离咬槽,以便使第一、第二座彼此松开而可进行折叠。经以上的结构说明,本技术的设计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无须使用手工具,只需操控锁定组的拉头,沿着结合栓压缩弹簧,使拉头的锥面脱离咬槽,迅速到达颈口之处,放松拉头便可经偏心迫贴于第一座,达到迅速锁定、松开而让第一、第二座(含其第一、第二管)以其第一、第二枢座形成定位贴靠、拆卸,而可达到可折叠的功能,操控相当方便实用。2、本技术的锁定组是各有二点扣制定位,第一点是由拉头的颈部扣制于颈口中,第二点是由第一座的突部经锁制件扣制包围于第二座的卡扣座内,故借由双点扣制而具有极佳的防脱落功效,且扣制牢靠稳定。3、本技术由于是经由双组锁定组分别设于两处,以及锁定组弹性迫贴、突部被锁制件扣制的结构设计,因此该锁定组可以让第一、第二座锁迫定位后,不虞担心第一、第二座有任何松动的状况。综上所述,本技术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具有可免用手工具即可操作迫紧的方便结构设计,以及具有多点扣制的反松动的强固结合结构设计,而可提供安全骑行、操作方便的优异功效。其确是一极佳的改良设计,借由新颖的空间结构设计,完全改善了现有习知自行车折叠装置的缺弊,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件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于自行车车体的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4中5-5剖面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4中6-6剖面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动作端面剖视图一。图8是本技术的动作端面剖视图二。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10)第一座(11)第一管(12)第一枢座 (13)颈口(14)夹块 (15)突部(20)第二座(21)第二管(22)第二枢座 (23)卡扣座(231)贯孔 (24)咬槽(25)制口(30)锁定组(31)锁制件(32)锁孔 (33)扣槽 (40)拉头 (41)颈部(42)锥面 (43)拉持部(44)抵面 (45)内螺纹(46)弹簧 (47)结合栓(471)头部(472)螺纹身(50)车体 (60)提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座,该第一座的一端分别在两处剖设有缺口状的颈口,第一座在两颈口之间是突设有一夹块,该夹块的两端面各突设有一未遮挡颈口的突部;一第一座枢接的第二座,该第二座的一端在异于第一枢座设置夹 块的另一侧,设为可相对转动的枢接状,该第二座的另一端对准第一座颈口处突设有一卡扣座,该卡扣座在相同于突部方向另设有一贯穿的贯孔,卡扣座以相同于颈口开口方向,在相邻的两侧面剖穿设有一道相通贯孔并呈匚形的咬槽,两卡扣座在相对方向的端面凹设有一开口朝突部的制口,前述的贯孔至第二座外侧间的距离,是小于贯孔至第一、第二座相叠处外侧间的距离;一用以连结第二座的锁定组,该锁定组包含有锁制件、一拉头、一弹簧及一结合栓,其中,该锁制件是一设置为在贯孔内滑动的柱体状,其一侧面对应咬槽、颈口相 通处设有一锁孔,一端对准卡扣座的制口而凹设有扣槽,以由锁制件经转动而让锁制件在扣槽以外之处,封闭制口并包围突部,该锁制件在锁孔位置设置有一拉头,该拉头的一端设有一颈部、一外径大于颈部的锥面,该拉头为中空状,在拉头内设置有一套穿有弹簧的结合栓,该结合栓穿过拉头而连结于锁制件的锁孔;该拉头压缩弹簧即带动锁制件在卡扣座的贯孔内转动,由拉头分别扣入迫紧或拉开而退出迫抵第一座的颈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武赐
申请(专利权)人:骏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