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9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缸体上开有缸孔,缸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左侧的进气侧冷却水路及设置于缸体右侧的排气侧冷却水路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水泵相连,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第一挡销上开有第一凹槽,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第二挡销上开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第一挡销、第二挡销,可均匀的分配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排气侧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量,从而使得缸孔冷却均匀,减少缸孔因冷却不均引起的变形,大大降低了PM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发展,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此各国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相对于汽油发动机机来说,柴油发动机排放物中微粒(PM)的含量比较高。PM除了来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有一部分来自润滑油的燃烧,而因润滑油燃烧产生的PM量与缸孔的变形有密切关系;缸孔变形会导致活塞环对缸孔的密封不严,一方面使机油更容易从油环窜入燃烧室燃烧,另一方面会增加窜气量,使得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窜到燃烧室的机油量增加。从缸孔结构上考虑,缸孔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量与缸孔周围冷却水套的冷却水流量密切相关。传统上,为了缸孔冷却的需要,会在缸孔周围设计冷却水套,冷却水通过水泵进入缸体的冷却水套,但由于水流压降的存在,进、排气侧的冷却水流量分布不均,从缸体进、排气侧带走的热量不一致,势必导致缸孔冷却不均,引起应力集中,使缸孔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变形量,进而限制了 PM排放量的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以解决现有缸体的冷却水套进、排气侧的冷却水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缸孔冷却不均,易产生较大变形,限制PM排放量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开有缸孔,所述缸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左侧的进气侧冷却水路及设置于缸体右侧的排气侧冷却水路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水泵相连,所述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所述第一挡销上开有第一凹槽,所述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所述第二挡销上开有第二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凸出于冷却水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挡销位于冷却水套远离进水口的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发动机缸体通过在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第一挡销,可均匀分配进入冷却水套进气侧冷却水路、排气侧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量,通过在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第二挡销,可有效调节进气侧冷却水路、排气侧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量,进而使得进气侧冷却水路、排气侧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量均匀,最终使缸孔能够冷却均匀,减少缸孔变形量,以降低发动机的PM排放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挡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挡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进气侧冷却水路;3、排气侧冷却水路;4、进水口 ;5、第一挡销;6、第二挡销;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挡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挡销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I,所述缸体I上开有缸孔,所述缸孔与缸体I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I左端的进气侧冷却水路2及设置于缸体I右端的排气侧冷却水路3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I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 4,所述冷却水套的进水口 4凸出于冷却水套,且其与水泵相连,所述进气侧冷却水路2紧邻进水口 4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5,所述第一挡销5上开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为2个,所述排气侧冷却水路3与进气侧冷却水路2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6,所述第二挡销6上开有第二凹槽8,且其位于冷却水套远离进水口 4的一端。冷却水由进水口 4进入冷却水套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排气侧冷却水路3,一部分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2,由于水泵的位置处于进气侧,根据流体的流动特性,往进气侧冷却水路2流动的压降较小,冷却水会较多的往进气侧冷却水路2流,故此,本技术于进气侧冷却水路2紧邻进水口 4处设置第一挡销5,可挡住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2的冷却水,第一挡销5的第一凹槽7与进气侧冷却水路2形成的间隙可供冷却水流入,通过设置第一挡销5,可控制流入进气侧冷却水路2的冷却水流量,进而使得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2、排气侧冷却水路3的冷却水流量均匀,此外,本技术于排气侧冷却水路3与进气侧冷却水路2的汇合处设置第二挡销6,并在第二挡销6上开设第二凹槽7,可调节排气侧冷却水路3、进气侧冷却水路2的冷却水,使得进气侧冷却水路2、排气侧冷却水路3中的冷却水均匀。本技术通过增设第一挡销5、第二挡销6,可均匀的分配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2、排气侧冷却水路3的冷却水流量,从而使得缸孔冷却均匀,减少缸孔因冷却不均引起的变形,大大降低了 PM排放量。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开有缸孔,所述缸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左侧的进气侧冷却水路及设置于缸体右侧的排气侧冷却水路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水泵相连,所述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所述第一挡销上开有第一凹槽,所述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所述第二挡销上开有第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凸出于冷却水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销位于冷却水套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缸体上开有缸孔,缸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左侧的进气侧冷却水路及设置于缸体右侧的排气侧冷却水路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水泵相连,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第一挡销上开有第一凹槽,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第二挡销上开有第二凹槽。本技术通过增设第一挡销、第二挡销,可均匀的分配进入进气侧冷却水路、排气侧冷却水路的冷却水流量,从而使得缸孔冷却均匀,减少缸孔因冷却不均引起的变形,大大降低了PM排放量。【IPC分类】F01P7-14, F02F1-14【公开号】CN204552961【申请号】CN201520095023【专利技术人】董佳宾, 沈达伟, 宣腾飞 【申请人】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开有缸孔,所述缸孔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由设置于缸体左侧的进气侧冷却水路及设置于缸体右侧的排气侧冷却水路构成,冷却水套上设置有缸盖上水孔,且冷却水套位于缸体进气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水泵相连,所述进气侧冷却水路紧邻进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第一挡销,所述第一挡销上开有第一凹槽,所述排气侧冷却水路与进气侧冷却水路的汇合处设置有第二挡销,所述第二挡销上开有第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佳宾沈达伟宣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