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洪专利>正文

无油针化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9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和V型喷嘴孔,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该结构的无油针化油器,能提高燃油雾化和分散效果,保证供油速度,降低燃油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油针化油器
技术介绍
汽车、摩托车等的作动原理,是将外界空气引入化油器内与燃油混合为油气,再输入引擎内利用点火装置点火产生燃爆,而后推动汽缸的活塞做功产生动力来推动后轮旋转,以带动前轮的同步转动,达到前进的目的。目前,公知的柱塞式化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主体下方设置有燃油室,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所述燃油室通过主油管与主气道连通,柱塞上设置有油针,所述油针伸入主油管内,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通过柱塞带动油针上下移动控制主喷油孔开启的大小来控制供油的多少。此种结构的化油器,高速流动的油雾会吸附在油针表面,凝结成油滴,使油雾流动性差,雾化不完全,影响供油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油针化油器,能提高燃油雾化和分散效果,保证供油速度,降低燃油损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和V型喷嘴孔,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拦截杆和设置在主体外的楔形块,所述拦截杆一端横向伸入主预混管内,另一端紧靠楔形块,所述拦截杆外包覆有复位弹簧,所述楔形块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柱塞连接。进一步,所述喷油嘴与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均镶嵌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和V型喷嘴孔,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该结构的无油针化油器,能提高燃油雾化和分散效果,保证供油速度,降低燃油损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喷油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2,主气道的上流侧201与空气过滤器(此处不绘出)相连接,主气道的下流侧202与引擎(此处不绘出)连接,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3,主体下方设置有燃油室(此处不绘出)和主油管4,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5,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601和怠速预混管602,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的一端均与空气过滤器连接,另一端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7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8,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801和V型喷嘴孔802,所述喷油嘴与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均镶嵌连接,方便更换喷油嘴,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拦截杆901和设置在主体外的楔形块902,所述拦截杆一端横向伸入主预混管内,另一端紧靠楔形块,所述拦截杆外包覆有复位弹簧903,所述楔形块上端通过连接杆904与柱塞连接。化油器工作的具体过程如下:当处于怠速状态时,柱塞带动楔形块下移,利用楔形块的斜面推动拦截杆伸入主预混管内,将主预混管阻断,避免从主预混管引入空气至主油管内,此时,外界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大部分引入主气道,另一部分由怠速预混管进入主油管,该气流对主油管中的燃油起辅助推动作用,因此,主油管内的燃油能从怠速喷油孔内的喷油嘴喷出,经喷油嘴雾化后进入引擎内燃烧爆破做功,供发动机怠速运转;当碰到不同的载荷状态需调节进油量时,通过柱塞带动楔形块上下移动,调节拦截杆前移或后退,从而控制主预混管开启的大小,以此调节由主预混管进入主油管的气流量,该气流对主油管中的燃油起辅助推动作用,进气量大,推动力大,由主喷油孔喷出的油雾多,进气量小,推动力小,由主喷油孔喷出的油雾小,以此来调节进油量。该结构的无油针化油器,利用喷油嘴雾化,喷油嘴上设置有V型喷嘴孔,喷油嘴对燃油的雾化原理由V型喷嘴孔形成的两股对向射流相互对撞而成,能使油雾分散性好,设置主预混管,通过控制主预混管内通气量的多少来调节进油量,无油针,避免了油雾吸附在油针表面,有效提高了燃油的雾化和流动效果,保证了供油速度,降低了燃油损耗。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I),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2),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3),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4),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601)和怠速预混管¢02),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7)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8),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801)和V型喷嘴孔(802),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针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拦截杆(901)和设置在主体外的楔形块(902),所述拦截杆一端横向伸入主预混管内,另一端紧靠楔形块,所述拦截杆外包覆有复位弹簧(903),所述楔形块上端通过连接杆(904)与柱塞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无油针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嘴与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均镶嵌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和V型喷嘴孔,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该结构的无油针化油器,能提高燃油雾化和分散效果,保证供油速度,降低燃油损耗。【IPC分类】F02M19-03, F02M7-24, F02M19-00【公开号】CN204552983【申请号】CN201520214024【专利技术人】张学洪 【申请人】张学洪【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油针化油器,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主气道(2),主体上方设置有柱塞(3),主体下方设置有主油管(4),所述主油管上设置有主喷油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下方还设置有与主气道并列布置的主预混管(601)和怠速预混管(602),所述主预混管的尺寸比怠速预混管的尺寸大,所述主预混管和怠速预混管均与主油管连通,怠速预混管通过怠速喷油孔(7)与主气道连通,所述主喷油孔和怠速喷油孔内均设置有喷油嘴(8),所述喷油嘴内设置有进料通道(801)和V型喷嘴孔(802),还包括用于调节主预混管开启大小的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洪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