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容器、液体进入容器的进液管、气体进入容器的进气管和液体排出的排液管;容器中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分隔为预混合室和混合室,预混合室处于进液管和进气管一侧,隔板设有复数个贯通的预混合孔,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还设有混合层,混合层由复数根微型管的构成,微型管的管壁设有单向开闭的触须孔,通过隔板将容器分隔成预混合室和混合室,溶入气体的液体在穿过隔板进入混合室后,液体中的部分气体逸出将混合室中的压力提升至高于预混合室的压力,混合室中的压力驱动气体在混合层充分溶入液体,确保气液混合装置能够在外部提供较小压力的情况完成所需求的气液混合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料制作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饮料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入液体饮料中,例如:制作碳酸饮料时需要在饮料中溶入大量的二氧化碳,通常使用泵等增压装置将水和二氧化碳压入饮料的气液混合装置中,在饮料的气液混合装置内实现二氧化碳与水的溶解;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直接采用高压的方法将液体和其它混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压,这不仅对增压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整个气液混合装置的耐高压性要求更高,同时高压设备的能耗也比相对低压的设备高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在饮料的气液混合装置增加预混合室,使得气液混合装置能够自行提升气体压力满足气液混合时的压力要求,确保在提供较小压力的情况完成所需求的气液混合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容器、液体进入容器的进液管、气体进入容器的进气管和液体排出的排液管;其中,容器中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分隔为预混合室和混合室,预混合室处于进液管和进气管一侧,隔板设有复数个贯通的预混合孔,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还设有混合层,混合层由复数根微型管构成,微型管的管壁设有单向开闭的触须孔,气体和液体由微型管外经触须孔压入微型管内并在微型管内进一步混合后由微型管的端部流入排液管。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不大于5mm,预混合孔的孔径为0.025至0.05mm。优选地,进入预混合室的气体压力控制在2.8至3.Sbar之间,进入预混合室的液体压力控制在3至4.5bar之间。优选地,混合室的压力在4.5至5bar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微型管的内孔径在0.1至0.5μπι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微型管的长度在20至70mm。优选地,触须孔的孔径在0.1至0.25 μ m之间。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的原理是:隔板的两侧由于隔板的阻力作用使得两侧虽然存在压力差,但混合室的气体不会反向压入预混合室,混合室中的气压驱动液体和气体进入混合层进行进一步混合并经排液管排出,排出的气体和液体造成混合室的压力下降后,预混合室混合有气体的液体被压入混合室,这样始终保持连续的工作过程,当排液管被关闭后,由于混合室内的压力顶推作用,预混合室的液体不再进入混合室,工作过程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隔板将容器分隔成预混合室和混合室,并在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设置混合层;溶入气体的液体在穿过隔板进入混合室后,液体中的部分气体逸出将混合室中的压力提升至高于预混合室的压力,混合室中的压力驱动气体在混合层的微型管中充分溶入液体,液体也在混合室的压力驱动下流入排液管,使预混合室与混合室的压力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确保气液混合装置能够在外部提供较小压力的情况完成所需求的气液混合要求并连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饮料的气液混合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I。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容器,2-进液管,3-进气管,4-排液管,5-隔板,51-预混合孔,6_预混合室,7-混合室,8-混合层,81-微型管,82-管壁,821-触须孔,822-触须,9-容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的一种饮料的气液混合装置如图1、2、3所示,包括容器1、液体进入容器的进液管2、气体进入容器的进气管3和液体排出的排液管4 ;其中,容器I中设有隔板5,隔板5的厚度不大于5_,隔板5将容器分隔为预混合室和混合室7,预混合室处于进液管2和进气管3 —侧,接受外部压入的气体和液体,进入预混合室6的气体压力控制在2.8至3.Sbar之间,进入预混合室的液体压力控制在3至4.5bar之间;隔板5设有复数个贯通的预混合孔51,预混合孔51的孔径为0.025至0.05mm,气体和液体在预混合室内混合后,溶入气体的液体穿过预混合孔后进入混合室;进入混合室的液体中的气体有部分从液体中选出后将混合室的压力提升到4.5至5bar ;混合室7与排液管4之间还设有混合层8,混合室7中的液体和气体在压力下穿过混合层8,气体继续在混合层中溶入液体至设定的溶解度后经排液管4排出,供外部使用;混合层8由复数根微型管81所形成阵列构成,微型管81的管壁82设有单向开闭的触须孔821,触须孔连接有伸向管内的触须822,在微型管内的压力大于微型管外的压力时,触须822将触须孔821完全封闭,使得微型管对流体具有单向通过性;气体和液体由微型管8外经触须孔821压入微型管8内并在微型管8内进一步混合后由微型管8的端部汇入容腔9后流入排液管4。进一步如图1、2、3所示,;微型管的内孔径在0.1至0.5 μπι之间;微型管的长度在20至70mm ;触须孔的孔径为0.1至0.25 μ m之间。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的原理是:隔板的两侧由于隔板的阻力作用使得两侧虽然存在压力差,但混合室的气体不会反向压入预混合室,混合室中的气压驱动液体和气体进入混合层进行进一步混合并经排液管排出,排出的气体和液体造成混合室的压力下降后,预混合室与混合室之间的压力平衡被打破,预混合室混合有气体的液体被压入混合室,这样始终保持连续的工作过程,当排液管被关闭后,由于混合室内的压力顶推作用,预混合室的液体不再进入混合室,工作过程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隔板将容器分隔成预混合室和混合室,并在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设置混合层;溶入气体的液体在穿过隔板进入混合室后,液体中的部分气体逸出将混合室中的压力提升至高于预混合室的压力,混合室中的压力驱动气体在混合层的微型管中充分溶入液体,液体也在混合室的压力驱动下流入排液管,使预混合室与混合室的压力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确保气液混合装置能够在外部提供较小压力的情况完成所需求的气液混合要求并连续工作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容器、液体进入容器的进液管、气体进入容器的进气管和液体排出的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容器中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分隔为预混合室和混合室,预混合室处于进液管和进气管一侧,隔板设有复数个贯通的预混合孔,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还设有混合层,混合层由复数根微型管构成,微型管的管壁设有单向开闭的触须孔,气体和液体由微型管外经触须孔压入微型管内由微型管的端部流入排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的厚度不大于5mm,预混合孔的孔径为0.025至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入预混合室的气体压力控制在2.8至3.8bar之间,进入预混合室的液体压力控制在3至4.5bar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室的压力在4.5至5bar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管的内孔径在0.1至0.5 μπι之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饮料制作的自增压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容器、液体进入容器的进液管、气体进入容器的进气管和液体排出的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容器中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分隔为预混合室和混合室,预混合室处于进液管和进气管一侧,隔板设有复数个贯通的预混合孔,混合室与排液管之间还设有混合层,混合层由复数根微型管构成,微型管的管壁设有单向开闭的触须孔,气体和液体由微型管外经触须孔压入微型管内由微型管的端部流入排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克斯·塔哈,翁若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艾迪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