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346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器,机座内设置转子和定子,转子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转子轴向通风孔,转子上设置有与转子轴向通风孔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风孔,定子上设置有定子径向通风孔;冷却器的冷却器进风口与定子径向通风孔连通,冷却器的冷却器出风口与转子轴向通风口连通;其中,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转子的进风端部上的至少一个转子端部通风孔和设置在转子的主体部上的至少一个转子主体部通风孔,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定子的端部上的至少一个定子端部通风孔和设置在定子的主体部上的至少一个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且转子端部通风孔与定子端部通风孔对齐设置,转子主体部通风孔与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交错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电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需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冷却。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如图1所示,其内部风路结构,转子2'是升压装置。冷却风从冷却器流入到转子轴向通风孔,通过转子2'的转子径向通风孔21'和定子P的定子径向通风孔IP通风,最终进入冷却器中构成电机风路循环。由于两极电机高速运转,定转子的径向通风孔通常采用交错布置来避免噪声问题。转子轴向通风孔内流量从通风孔进口位置风量逐渐增加,引起转子径向通风孔21'内流量分布不均匀,这样导致端部的几个定子径向通风孔I。内风量最少而直线端部温度升高,不利于降温。除此之外,机座的出风口面积过小会导致电机整体压力损失,从而使得总风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能够降低定子端部温度的电机。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电机,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冷却器,所述机座内设置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转子轴向通风孔,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孔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风孔,所述定子上设置有定子径向通风孔;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器进风口与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器出风口与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口连通;其中,所述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的进风端部上的至少一个转子端部通风孔和设置在所述转子的主体部上的至少一个转子主体部通风孔,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定子的端部上的至少一个定子端部通风孔和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主体部上的至少一个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且所述转子端部通风孔与所述定子端部通风孔对齐设置,所述转子主体部通风孔与所述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3个所述转子端部通风孔,相应地,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3个所述定子端部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多个所述转子主体部通风孔,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多个所述定子主体部通风孔;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转子主体部通风孔。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转子主体部通风孔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定子主体部通风孔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包括两个所述进风端部,两个所述进风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主体部的两端,每个所述进风端部都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转子端部通风孔;相应地,在所述定子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定子端部通风孔,每侧的所述转子端部通风孔与所述定子端部通风孔对齐设置;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冷却器出风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端部连通,并在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孔内设置有隔板。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口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冷却器出风口,两端的所述冷却器出风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端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所述冷却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顶面上设置有机架出风口和机架进风口,所述机架出风口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冷却器进风口与所述机架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却器出风口与所述机架进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所述机架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子铁芯的长度,所述机架出风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子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中心高大于35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转子端部通风孔与定子端部通风孔对齐设置,提高了定子端部通风孔内的风量,降低了定子端部温度,利于电机降温。通过将扩大机架出风口的面积,使其长度大于等于定子铁芯的长度,使其宽度大于等于定子的直径,增加电机整体通风量,来降低电机升温。由此,本技术提供的电机,其降温效果好,能够降低定子端部温度,利于电机整体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机中的定子径向通风孔、转子径向通风孔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机中定子径向通风孔、转子径向通风孔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转子端部通风孔与定子端部通风孔对齐设置示意图;图5为转子主体部通风孔与定子主体部通风孔交错设置示意图;图6为机座的顶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Ir -定子;IP -定子径向通风孔;2'-转子;21r -转子径向通风孔;1-机座;11-顶面;111-支撑架;112-机架出风口; 113-机架进风口;2-冷却器;21-冷却器进风口; 22-冷却器出风口;3-转子;31-主体部;311-转子主体部部通风孔;32_进风端部;321-转子端部通风孔;33_转子轴向通风孔; 34-隔板;4-定子;41-主体部;411-定子主体部通风孔;42-端部;421-定子端部通风孔; 5_转子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2-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包括机座I和设置在机座I上的冷却器2,机座I内设置转子3和定子4。转子3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转子轴向通风孔33,转子3上设置有与转子轴向通风孔33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风孔,定子4上设置有定子径向通风孔。冷却器2的冷却器进风口 21与定子径向通风孔连通,冷却器2的冷却器出风口 22与转子轴向通风口 33连通。其中,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转子3的进风端部32上的至少一个转子端部通风孔321和设置在转子3的主体部31上的至少一个转子主体部通风孔311,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定子4的端部42上的至少一个定子端部通风孔421和设置在定子4的主体部41上的至少一个定子主体部通风孔411,且转子端部通风孔321与定子端部通风孔421对齐设置,转子主体部通风孔311与定子主体部通风孔411交错设置。也即是,电机主要由机座1、冷却器2、转子3和定子4组成,转子3和定子4布置在机座I内。转子3通过转子轴5安装在机座I上,定子4包围在转子3的外周。转子3和定子4都呈圆筒状或圆柱状,并且两者同中心轴布置。沿着转子3的轴向布置的通风孔称之为转子轴向通风孔,沿着转子3和定子4的径向布置的通风孔分别称之为转子径向通风孔和定子定向通风孔。为了通风降温的需要,在转子3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转子轴向通风孔33,并在转子3上设置有转子径向通风孔,其与转子轴向通风孔33连通,用于将转子轴向通风孔33内的风导入转子径向通风孔内。在定子4上设置有定子径向通风孔。转子径向通风孔内的风最后经定子径向通风孔导出。将冷却器2的冷却器进风口 21与定子径向通风孔连通,将冷却器2的冷却器出风口 22与转子轴向通风口 33连通,从而形成至少一个冷却回路。进入机座I内的风,依次经过转子轴向通风孔33、转子径向通风孔、定子径向通风孔之后,进入冷却器2内进行冷却,之后再由冷却器2将冷却的风导入机座I内,依次循环利用,对定子、转子冷却降温。为了更好地实现冷却效果,避免定子4的端部温度上升,提高定子端部的通风量,转子径向通风孔和定子径向通风孔采用如下设置方式: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至少一个转子端部通风孔321和至少一个转子主体部通风孔311。转子端部通风孔321设置在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包括机座(1)和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的冷却器(2),所述机座(1)内设置转子(3)和定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内沿其轴向设置有转子轴向通风孔(33),所述转子(3)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孔(33)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风孔,所述定子(4)上设置有定子径向通风孔;所述冷却器(2)的冷却器进风口(21)与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连通,所述冷却器(2)的冷却器出风口(22)与所述转子轴向通风口(33)连通;其中,所述转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子(3)的进风端部(32)上的至少一个转子端部通风孔(321)和设置在所述转子(3)的主体部(31)上的至少一个转子主体部通风孔(311),所述定子径向通风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定子(4)的端部(42)上的至少一个定子端部通风孔(421)和设置在所述定子(4)的主体部(41)上的至少一个定子主体部通风孔(411),且所述转子端部通风孔(321)与所述定子端部通风孔(421)对齐设置,所述转子主体部通风孔(311)与所述定子主体部通风孔(411)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洋佩卡·坎尼宁王轶群梅景浩
申请(专利权)人:ABB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