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925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离合器状态确定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电驱动模式、串联驱动模式和共同驱动模式;根据动力系统工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相应的参数判断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根据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在该方法可以依据动力耦合方式的变化,实现动态的分类监控和处理,并且进行逐层深入的判断,以依据细化的判断进行故障处理,避免处理方式过于激进,从而允许车辆容错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来源往往不少于两个部件(例如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尤其是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因此,由动力系统传递到驱动轮的转矩可以是来自一个部件,也可以是多个部件的转矩之和(共同驱动)或差(驱动发电),所以车辆的驱动模式可以分为多种模式,动力来源具有多样性,导致动力系统安全监控及处理方法较单一动力源的车辆与纯电动车辆要复杂。相关技术中,大多数集中在3层监控处理方面,也有一些同时关注了电流电压监控和加速度监控方面。例如相关技术基本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监测:I)电机控制器反馈给整车控制器的电机驱动扭矩,与整车控制器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的扭矩指令进行比较;2)整车控制器应用电机控制器反馈给整车控制的电压和电流计算电机驱动扭矩,并与整车控制器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的扭矩指令进行比较;3)整车高压用电功率比较等方法。然而,相关技术中对于动力输出的监控固定不变,没有依据动力耦合方式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分类监控和处理,并且监控没有逐层深入的进行判断其模式,从而处理方法可能过于激进,导致车辆不能容错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进行动态的分类监控和处理,允许车辆容错运行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至少一个驱动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离合器相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离合器状态确定所述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电驱动模式、串联驱动模式和共同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电驱动模式时,根据发动机的真实扭矩、发动机的指令扭矩、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与指令扭矩之和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串联驱动模式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驱动电机的真实转速、驱动电机的指令转速、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以及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共同驱动模式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和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以及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和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通过根据离合器状态确定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并且当动力系统工作在不同驱动模式时,根据不同驱动模式对应的参数判断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根据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从而依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动力耦合方式的变化,实现动态的分类监控和处理,并且针对一种特定的耦合方式进行逐层深入的判断,以依据细化的判断进行故障处理,避免处理方式过于激进,从而允许车辆容错运行。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如果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均断开,则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电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电驱动模式时,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以及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四预设值,且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五预设值,以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否,则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不小于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不小于第七预设值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是否大于第八预设值或小于第九预设值,以判断所述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闭合,则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电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电驱动模式时,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十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十一预设值,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十二预设值;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十三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减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和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十四预设值,以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否,则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的绝对值是否不小于第十五预设值和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减去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和的差是否大于第十六预设值或小于第十七预设值,以判断所述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离合器闭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则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串联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串联驱动模式时,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十八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转速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指令转速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十九预设值,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十预设值;如果是,则判断无故障;如果否,则分别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十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转速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指令转速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十二预设值,并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是否大于第二十三预设值或小于第二十四预设值,以判断所述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离合器与第二离合器均闭合,则确定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共同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所述共同驱动模式时,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十五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一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十六预设值,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十七预设值;如果是,则判断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减去所述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和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十八预设值,以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至少一个驱动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离合器相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离合器状态确定所述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电驱动模式、串联驱动模式和共同驱动模式;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电驱动模式时,根据发动机的真实扭矩、发动机的指令扭矩、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与指令扭矩之和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串联驱动模式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驱动电机的真实转速、驱动电机的指令转速、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以及当所述动力系统工作在共同驱动模式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和所述发动机的真实扭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真实扭矩之和、以及所述发动机的指令扭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指令扭矩之和判断所述动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类型,并依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汝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