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766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深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利用复合菌粉生产泡菜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快速生产高品质发酵泡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步骤有:(1)加料密封:蔬菜原料切分后放入容器中,加入含有植物乳杆菌,醋酸杆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菌的复合菌粉和含有食盐的辅料,密封容器;(2)发酵:控制温度在23-36℃进行前期发酵,随后将温度控制在15-25℃进行后发酵,整个发酵时间在20-40小时;(3)脱水调配:发酵完毕脱去泡菜水分,加入调味料混合均匀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泡菜生产,可以明显缩短生产时间,泡菜产品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本产品在泡菜生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深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利用复合菌粉生产泡菜的方法。技术背景:泡菜是一种独特而具有悠久历史的大众发酵蔬菜制品。其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先秦古籍《周礼》、《毛诗》、《仪礼》中早有记载。其制作容器泡菜坛最早出现于汉代前后,流行各地至今不衰。千百年来,泡菜以其酸鲜纯正、脆嫩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悠久、解腻开胃、增进食欲的良好效果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消费者。泡菜属发酵“冷加工”制作的蔬菜产品。由于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对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和色香味体极为有利,使泡菜产品不但充分保留了原有蔬菜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而且赋予其更新的功能特性。泡菜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辣椒素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维生素A、B1、B2、C等营养成分。同时,由于有益菌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又赋予泡菜一定的功能性。为此,泡菜成为民间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产品。国内企业和民间泡菜生产多采用自然发酵工艺,该工艺的弊端有:(1)发酵周期相对较长(6-30天),生产力低下;(2)受卫生条件、生产季节和用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加料密封:蔬菜切分后放入容器中,加入0.01~1克/公斤的含有植物乳杆菌,醋酸杆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菌的复合菌粉,加入含有0.5~2%的蔗糖和0.5~2%的食盐的辅料,密封容器;(2)前发酵:控制温度在23~36℃进行6~15小时的前发酵;(3)后发酵:控制温度在10~25℃,时间为10~30小时的后发酵;(4)调味:发酵完毕加入含量为0.5~2%大蒜、0.05~0.2%辣椒粉、0.1~1%鲜姜、0.05~0.1%味素或其他调味料的粉碎混合液混匀,经真空包装或包装灭菌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加料密封:蔬菜切分后放入容器中,加入0.01~1克/公斤的含有植物乳杆菌,醋酸杆菌、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菌的复合菌粉,加入含有0.5~2%的蔗糖和0.5~2%的食盐的辅料,密封容器;(2)前发酵:控制温度在23~36℃进行6~15小时的前发酵;(3)后发酵:控制温度在10~25℃,时间为10~30小时的后发酵;(4)调味:发酵完毕加入含量为0.5~2%大蒜、0.05~0.2%辣椒粉、0.1~1%鲜姜、0.05~0.1%味素或其他调味料的粉碎混合液混匀,经真空包装或包装灭菌即可。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投式发酵泡菜的生产方法,其中复合菌粉的添加量为0.05~0.5克/公斤,前期发酵温度25~30℃,时间6~10小时,后发酵温度15~23℃,发酵时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峰熊涛岳国海郭兴要李绩程池黄宇彤张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