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焕扬专利>正文

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030 阅读:5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它将前叉的下叉管的底端与叉脚处,以一体锻造成型,且叉脚的叉口与下叉管成一定的偏心距。具有强度高、节省组装、安全性高及外观优美等特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传统的自行车一种前叉叉脚与下叉管成直立状,其中叉脚的叉口范围离不开下叉管的管径外,即无法使叉脚与下叉管有一偏心距,此种结构则局限于自行车把手会受力较大,也就是把手承受力方向较为直接,其应用上较为不普遍。传统的自行车另一种是叉脚的叉口与下叉管成一定的偏心距,然而叉脚与下叉管以焊接制成,焊道须经磨平、抛光等多道手续,多道加工程序,无形中增加成本;而且与下叉管内欲组设各避震组时也不方便,其强度上也存有较弱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使下叉管与叉脚间成偏心距安全性好、组装方便、外观优美的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该结构将前叉的下叉管的底端与叉脚处,以一体锻造成型,且叉脚的叉口与下叉管成一定的偏心距;并将叉脚与下叉管成直线处设一鱼眼螺孔,供下叉管内避震系统组件螺固。其显著特点在于该结构为一体成型,坚固而节省加工成本;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及美观。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底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是将前叉的下叉管(32)的底端与叉脚(31)处,以一体锻造成型,且叉脚(31)的叉口(310)与下叉管(32)成一定的偏心距(e),符合自行车前叉的承受震动力量方向,设计上较为妥善,而以一体锻造成型,以使得叉脚(31)与下叉管(32)具高度韧性。因自行车在行车中的受力除车重及人体重量的固定外,常有坑洞及突出物间接震动,所以叉脚(31)与下叉管(32)须承受瞬间冲击力较大,而以焊接制成的连接强度虽足,但韧性不够易脆裂。所以一体成型的锻造品可克服上述不足,增加安全性。该结构还在叉脚(31)与下叉管(32)成直线处设一鱼眼螺孔(311),以供下叉管(32)内避震系统组件螺固,在组装上相当方便、节省校正麻烦手续。值得一提的是该结构的造型柔顺一体,呈现出质感上优美化,可大大提高消费者接受程度,节省加工成本至此不在多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将前叉的下叉管的底端与叉脚处,以一体锻造成型,且叉脚的叉口与下叉管成一定的偏心距;并将叉脚与下叉管成直线处设一鱼眼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前叉下叉管与叉脚的形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将前叉的下叉管的底端与叉脚处,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焕扬张武松
申请(专利权)人:黄焕扬张武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