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554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所述工位车本体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侧边框,两个侧边框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边框、下边框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第二挡条,上边框和第一挡条之间设有定型机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定型机构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和第一挡条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条与上边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条与第一挡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操作极为简单,能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定型机构可更换,通用性较强;无客户抱怨风险;定型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结构涉及汽车
,特别是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益生产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因此提高生产效率越来越备受关注。汽车饰件中使用最广的工艺为注塑成型工艺,然而有些产品由于结构特殊(如副仪表板)等原因,出模之后容易变形,然而出模后采用工装进行矫形就成为注塑工艺内内常见的一种方法,传统的定型工装操作要求较高,产品稳定性不高,定型机构容易漏取,且生产效率较低。传统的副仪表板定型工装机理为产品出模后操作工将支撑放入产品后端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但相关问题较多:(I)增加人员工作强度;(2)支撑结构容易丢失,增加成本;(3)支撑结构容易漏取,引起客户抱怨;(4)人员操作定型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车本体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侧边框,两个侧边框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边框、下边框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第二挡条,上边框和第一挡条之间设有定型机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定型机构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和第一挡条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条与上边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条与第一挡条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使用时,将产品放置在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上,通过在工位车相应位置增加可更换的定型结构,使得产品在放置产品同时,直接进行定型处理,无需多于动作,可根据不同定型要求更换定型机构。所述定型机构为2-10个,顺次连接在工位车本体的边框和挡条之间,能同时放置并定型多个产品,提高工作效率。优选,所述定型机构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定型机构为六边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边、导向机构、两个定型点和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相对设置,第一连接边通过第一连接条与上边框连接,第二连接边通过第二连接条与第一挡条连接;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之间的四条边构成导向机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每一侧的两条边的连接点形成定型点,能定型多种常用产品。上述定型机构使用时,将产品罩在定型机构外围,通过导向机构将产品准确地放置到定型点,定型点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两个定型点之间设有支撑杆,能提高定型机构的稳定性。本申请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新型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操作极为简单,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2)定型机构可更换,通用性较强;(3)无客户抱怨风险;(4)定型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向视图;图3是实施例1定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工位车本体,11为上边框,12为下边框,13为侧边框,2为第一挡条,3为定型机构,31为第一连接边,32为第二连接边,33为导向机构,34为定型点,35为支撑杆,4为第二挡条,5为第一连接条,6为第二连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1,所述工位车本体I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11、下边框12和两个侧边框13,两个侧边框13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 ;上边框11、下边框12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13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2、第二挡条4 ;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之间设有4个间距相等的定型机构3,每个定型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条5和第二连接条6分别与上边框11、第一挡条2连接;所述定型机构3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3 —端与上边框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条2连接;定型机构3为六边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边31、导向机构33、两个定型点34和第一连接边32,第一连接边31和第一连接边3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边31通过第一连接条5与上边框11连接,第一连接边32通过第二连接条6与第一挡条2连接;第一连接边31和第一连接边32之间的四条边构成导向机构33,第一连接边31和第一连接边32每一侧的两条边的连接点形成定型点34 ;两个定型点34之间设有支撑杆35。使用时,通过在工位车相应位置增加可更换的定型结构,将产品放置在第一挡条2和第二挡条4上,同时将产品罩在六边形定型机构3外围,定型点34支撑产品,防止产品变形,使得产品在放置产品同时,直接进行定型处理,无需多于动作,可根据不同定型要求更换定型机构3,两个定型点34之间设有支撑杆35,能提高定型机构3的稳定性。【主权项】1.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车本体(I)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11)、下边框(12)和两个侧边框(13),两个侧边框(13)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上边框(11)、下边框(12)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13)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2)、第二挡条(4),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之间设有定型机构(3)、第一连接条(5)和第二连接条(6),所述定型机构(3)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3) —端通过第一连接条(5)与上边框(1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条(6)与第一挡条(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机构(3)为2-10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机构⑶之间的间距相等。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机构(3)为六边形结构,包括第一连接边(31)、导向机构(33)、两个定型点(34)和第二连接边(32),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边(31)通过第一连接条(5)与上边框(11)连接,第二连接边(32)通过第二连接条(6)与第一挡条(2)连接;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之间的四条边构成导向机构(33),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每一侧的两条边的连接点形成定型点(3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定型点(34)之间设有支撑杆(3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所述工位车本体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侧边框,两个侧边框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边框、下边框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第二挡条,上边框和第一挡条之间设有定型机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定型机构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和第一挡条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条与上边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条与第一挡条连接。本技术新型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操作极为简单,能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定型机构可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副仪表板注塑产品定型工位车,包括工位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车本体(1)为框架结构,包括上边框(11)、下边框(12)和两个侧边框(13),两个侧边框(13)水平位置低于上边框(11)和下边框(12);上边框(11)、下边框(12)之间设有与两个侧边框(13)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条(2)、第二挡条(4),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之间设有定型机构(3)、第一连接条(5)和第二连接条(6),所述定型机构(3)的水平位置设在上边框(11)和第一挡条(2)的水平位置之间,定型机构(3)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条(5)与上边框(1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条(6)与第一挡条(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