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家玉专利>正文

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41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包括有车把(3)、可升降的前叉(4)、前轮(7)、箱型车架(1)、车座(18)和后轮(13),前轮(7)与前叉(4)通过前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与车架(1)通过后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轴上固定有小链轮(14),车架(1)上安装有传动链轮(16),传动链轮(16)通过链条(11)与小链轮(14)连接,传动链轮(16)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变速链轮(12),该变速链轮(12)通过链条(11)与一安装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a、前轮折叠装置由前折叠轴(6)、前销轴(23)、前挡板(24)、前弹簧(25)和前环形导轨(5)组成,前折叠轴(6)与前叉(4)铰接,前挡板(24)与前折叠轴(6)刚性连接,前挡板(24)和前环形导轨(5)上具有让前销轴(23)穿过的孔,前弹簧(25)套装在前销轴(23)上,并位于两块前挡板(24)之间,前环形导轨(5)固定在车架(1)上,前弹簧(25)的一端支承在前挡板(24)上,另一端支承在前销轴(23)的轴肩上; b、后轮折叠装置由后折叠轴(15)、后销轴(26)、后挡板(27)、后弹簧(28)和后环形导轨(17)组成,后环形导轨(17)与后折叠轴(15)刚性连接,后挡板(27)和后环形导轨(17)上均具有让后销轴(26)通过的孔,后弹簧(28)套装在后销轴(26)上并位于两块后挡板(27)之间,后弹簧(28)的一端支承在后挡板(27)上,另一端支承在后销轴(26)的轴肩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属于交通工具。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包括有车把、可升降的前叉、前轮、箱型车架、车座和后轮,前轮与前叉通过前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与车架通过后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轴上固定有小链轮,车架上安装有传动链轮,传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小链轮连接,传动链轮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变速链轮,该变速链轮通过链条与一安装在支架上的动力装置连接,前轮折叠装置由前折叠轴、前销轴、前挡板、前弹簧和前环形导轨组成,前折叠轴与前叉铰接,前挡板与前折叠轴刚性连接,前挡板和前环形导轨上具有让前销轴穿过的孔,前弹簧套装在前销轴上,并位于两块前挡板之间,前环形导轨固定在车架上,前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前挡板上,另一端支承在前销轴的轴肩上;后轮折叠装置由后折叠轴、后销轴、后挡板、后弹簧和后环形导轨组成,后环形导轨与后折叠轴刚性连接,后挡板和后环形导轨上均具有让后销轴通过的孔,后弹簧套装在后销轴上并位于两块后挡板之间,后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后挡板上,另一端支承在后销轴的轴肩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车架呈箱型,前轮折叠装置由前折叠轴、前销轴、前挡板、前弹簧、前环形导轨组成,将前销轴从前环形导轨的孔中拉出,即可转动折叠轴,并很方便地将前轮翻转到箱型车架内。后轮折叠装置由后折叠轴、后销轴、后挡板、后弹簧和后环形导轨组成,将后销轴从后环形导轨的孔中拉出,即可转动后折叠轴,将后轮翻转到箱型车架内,很方便,无需借助专用工具。折叠后的二轮车呈提箱型,体积小,因而携带很方便,展开时,将前轮朝前翻转,前轮带动前折叠轴转动,挡板随前折叠轴一起转动,当销轴也跟着一起转动,当销轴对准前环形导轨的孔时,销轴即插入环形导轨,使前折叠轴定位,前轮即至展开状态;将后轮朝后翻转,后轮带动后折叠轴旋转,后折叠轴带动环形导轨旋转,当后环形导轨上的孔对准后销轴时,后销轴即插入后环形导轨的孔中,使后折叠轴定位,后轮即至展开状态,展开过程无需专用工具,迅速又方便。如附图说明图1~7所示,一种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包括有车把3、可升降的前叉4、前轮7、箱型车架1、车座18和后轮13,前轮7与前叉4通过前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与车架1通过后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轴上固定有小链轮14,车架1上安装有传动链轮16,传动链轮16通过链条11与小链轮14连接,传动链轮16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变速链轮12,该变速链轮12通过链条11与一安装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连接,前轮折叠装置由前折叠轴6、前销轴23、前挡板24、前弹簧25和前环形导轨5组成,前折叠轴6与前叉4铰接,前挡板24与前折叠轴6刚性连接,前挡板24和前环形导轨5上具有让前销轴23穿过的孔,前弹簧25套装在前销轴23上,并位于两块前挡板24之间,前环形导轨5固定在车架1上,前弹簧25的一端支承在前挡板24上,另一端支承在前销轴23的轴肩上;后轮折叠装置由后折叠轴15、后销轴26、后挡板27、后弹簧28和后环形导轨17组成,后环形导轨17与后折叠轴15刚性连接,后挡板27和后环形导轨17上均具有让后销轴26通过的孔,后弹簧28套装在后销轴26上并位于两块后挡板27之间,后弹簧28的一端支承在后挡板27上,另一端支承在后销轴26的轴肩上。如图1、2、3所示,所述的动力装置由大链轮8、曲柄机构9和踏脚10组成,大链轮8通过链条11与变速链轮12连接,曲柄机构9与大链轮8的中心轴8-1连接,踏脚10与曲柄机构9铰接。这种结构为脚踏式驱动。如图4所示,所述的动力装置由电机21、电瓶20以及固定在电机轴上的电机链轮22组成,电机链轮22通过链条11与变速链轮12连接,电机21和电瓶20均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采用结构可以使本技术变成电动自行车。如图8、9所示,前叉4由竖杆4-3、升降杆4-5、套管4-4和拨动装置组成,拨动装置由拨动架4-6、销轴4-1、卡销4-2和扭簧4-7组成,卡销4-2一端与拨动架4-6固定连接,卡销4-2的另一端插在升降杆4-5和竖杆4-3的孔中,拨动架4-6通过销轴4-l与竖杆4-3铰接,扭簧4-7套装在销轴4-1上,且扭簧4-7的一端支承在销轴4-1上,另一端支承在拨动架4-6上。采用这种结构后,折叠时只要克服扭簧4-7的作用力,挪开拨动架4-6,使拨动架4-6上卡销4-2脱离升降杆4-5和竖杆4-3的孔,即可压下升降杆4-5。需要展开时,将升降杆4-5往上拉,当升降杆4-5上的孔对准卡销4-2时,卡销4-2在扭簧力的作用下,自动插入升降杆4-5和竖杆4-3的孔中,即可将升降杆4-5定位。如图10、11所示,车座18通过折叠装置与车架1连接,该折叠装置由折叠架29、弹簧31和下端呈 形的销轴32组成,销轴32上旋有螺母30,折叠架29上具有长槽34,销轴32的两个下端子32-1分别位于长槽34内,弹簧31套装在销轴32上部,且弹簧31的一端支承在螺母30上,另一端支承在折叠架29上,车架1上具有与销轴32的下端子32-1配合的卡槽33,折叠架29与车架1铰接。采用这种结构后,折叠时,将销轴32的两个下端子从箱型车架1的卡槽33中移出,销轴32的下端子在弹簧31的作用下,沿折叠架29的长槽34向下移动,此时可将折叠架29绕车架1逆时针旋转进箱型车架1;需要展开时,将折叠架29顺时针旋转,将折叠架29上销轴32的下端子32-1卡入车架1的卡槽33内,依靠弹簧31的作用力使销轴32定位,保证销轴32的下端子32-1不会从卡槽33中滑出。如图12~18所示,车把3由把手19、转动杆3-1、连接件3-8、横杆3-6、套杆3-9、销轴3-5、弹簧3-3和转动杆3-1上的堵头3-2组成,把手19与转动杆3-1固定连接,套杆3-9套装在转动杆3-1上,并通过销轴3-5与转动杆3-1连接,转动杆3-1的一端为两块夹板3-1.1,另一端为空心管,空心管的管壁上开有长槽3-4,销轴3-5的两端位于长槽3-4内,空心管内装有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支承在销轴3-5上,另一端支承在转动杆3-1的堵头3-2上,转动杆3-1与连接件3-8铰接,连接件3-8与横杆3-6活动连接,连接件3-8的下端旋有调节螺母3-7,横杆3-6与前叉4铰接,前叉4的上部具有卡板4-8,该卡板4-8位于转动杆3-1的两块夹板3-1.1之间,并被套杆3-9罩住。采用这种结构后,折叠时,克服弹簧3-3的作用力,将套杆3-9向上拉,使套杆3-9脱离前叉4上部的卡板4-8,此时即可将转动杆逆时针旋转至竖直位置(如图12中双点划线部分),此时,转动杆3-1可和连接件3-8一起以转动杆3-1的轴心线为中心旋转,转至适合位置时,由于横杆3-6与前叉4铰接,可将转动杆3-1翻转到箱型车架1内。展开时,将转动杆3-1从箱型车架1内翻出,竖直,然后顺时针旋转,将车架4上部的卡板4-8置入转动杆3-1的两块夹板3-1.1之间,用套杆3-9罩往卡板4-8,依靠弹簧3-3的作用力使转动杆3-1、套杆3-9定位,套杆3-9不会脱离卡板4-8,实现车把3的定位,因而车把3的折叠和展开十分方便。如图19~21所示,所述的曲柄机构9由连杆9-6、套管9-3、拨叉轴9-5、弹簧9-2和螺帽9-4组成,连杆9-6与套管9-3固定连接,拨叉轴9-5位于套管9-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包括有车把(3)、可升降的前叉(4)、前轮(7)、箱型车架(1)、车座(18)和后轮(13),前轮(7)与前叉(4)通过前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与车架(1)通过后轮折叠装置连接,后轮(13)轴上固定有小链轮(14),车架(1)上安装有传动链轮(16),传动链轮(16)通过链条(11)与小链轮(14)连接,传动链轮(16)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变速链轮(12),该变速链轮(12)通过链条(11)与一安装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a、前轮折叠装置由前折叠轴(6)、前销轴(23)、前挡板(24)、前弹簧(25)和前环形导轨(5)组成,前折叠轴(6)与前叉(4)铰接,前挡板(24)与前折叠轴(6)刚性连接,前挡板(24)和前环形导轨(5)上具有让前销轴(23)穿过的孔,前弹簧(25)套装在前销轴(23)上,并位于两块前挡板(24)之间,前环形导轨(5)固定在车架(1)上,前弹簧(25)的一端支承在前挡板(24)上,另一端支承在前销轴(23)的轴肩上;b、后轮折叠装置由后折叠轴(15)、后销轴(26)、后挡板(27)、后弹簧(28)和后环形导轨(17)组成,后环形导轨(17)与后折叠轴(15)刚性连接,后挡板(27)和后环形导轨(17)上均具有让后销轴(26)通过的孔,后弹簧(28)套装在后销轴(26)上并位于两块后挡板(27)之间,后弹簧(28)的一端支承在后挡板(27)上,另一端支承在后销轴(26)的轴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由大链轮(8)、曲柄机构(9)和踏脚(10)组成,大链轮(8)通过链条(11)与变速链轮(12)连接,曲柄机构(9)与大链轮(8)的中心轴(8-1)连接,踏脚(10)与曲柄机构(9)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由电机(21)、电瓶(20)以及固定在电机轴上的电机链轮(22)组成,电机链轮(22)通过链条(11)与变速链轮(12)连接,电机(21)和电瓶(20)均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提箱式折叠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前叉(4)由竖杆(4-3)、升降杆(4-5)、套管(4-4)和拨动装置组成,拨动装置由拨动架(4-6)、销轴(4-1)、卡销(4-2)和扭簧(4-7)组成,卡销(4-2)一端与拨动架(4-6)固定连接,卡销(4-2)的另一端插在升降杆(4-5)和竖杆(4-3)的孔中,拨动架(4-6)通过销轴(4-1)与竖杆(4-3)铰接,扭簧(4-7)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家玉
申请(专利权)人:尹家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