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02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在定位座两侧分别设置内管与外管的套设组合,且于其中设置上下柱杆及活塞,而在内管中形成一气室,以及在外管底端设置一打气嘴,使外界气体可以注入气室,并于内管顶端设置一表座,以及在表座中设置一压力表,压力表藉由上柱杆的通气孔连接气室,使注入气室中的气压可经由压力表加以判读,从而能达到骑乘前方便读取避震前叉压力值的实用功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尤其指的是一种在避 震前叉上端设置一压力表,使能在骑乘前,方便迅速的判读避震前叉 压力值,从而能预作压力调整的避震前叉设计。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的前叉结构,主要是由前叉及避震立管接合而成。其 避震作用,是在避震立管内,用橡胶弹性体的避震座管或复位弹簧作 为避震主体,避震座管是利用蜗轮和蜗杆驱动系统来调节预压量,其 与复位弹簧结构,皆可作为自行车骑乘时的缓冲避震作用,能让骑乘 者感受到较为舒适的骑乘效果。然而,避震座管或复位弹簧的重量较 重,其作为避震立管,会造成外形大、重量重,显得相当笨拙且不美 观。为克服上述结构的缺陷,有业者开发设计出气压式避震前叉,可 符合轻量化结构需求。但,气压式避震前叉的气室位于外管内部,无 法在骑乘时得知气室内部压力,而需利用压力表接设在打气嘴处进行 量测,才能知道气室内部压力多少,使避震前叉的压力检査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在定位 座两侧分别设置内管与外管的套设组合,且于其中设置上下柱杆及活 塞,而在内管中形成一气室,以及在外管底端设置一打气嘴,使外界气体可以注入气室,从而形成气压式避震前叉,并于内管顶端设置一 表座,以及在表座中设置一压力表,压力表藉由上柱杆的通气孔连接 气室,使注入气室中的气压可经由压力表加以判读,从而能达到骑乘 前方便读取避震前叉压力值的实用功效。为达成上述目的的结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附压力表的 避震前叉,其包括一定位座,定位座二侧设置定位孔, 一侧定位孔中设置一表座, 定位座上设置一轴杆;二组避震组件,避震组件具有对应插设的内管及外管,二组避震 组件分别设置于定位座二侧定位孔处,在避震组件中形成一气室;一压力表,其设置在定位座一侧所设置的表座上,压力表连通至 气室,与气室内部压力连接。利用本技术的设计,即可以通过压力表的观察,直接判读避 震前叉所具有的压力值,让使用者可以方便读取,而获得重要的参考 数据,以决定是否要加注压力或卸除部份压力,使其能符合不同路况 的骑乘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组合顶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请参照附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附压力表的避震前 叉l,其包括-一定位座10,定位座10 二侧设置定位孔11, 一侧定位孔11中 设置一表座13,定位座10上设置一轴杆19。二组避震组件,避震组件具有对应插设的内管12及外管30, 二 组避震组件分别设置于定位座10 二侧定位孔11处,于避震组件中形 成一气室20。一压力表14,其设置在定位座10 —侧所设置的表座13上,压 力表14连通至气室20,与气室20内部压力连接。所述的避震组件是以二内管12顶端分别设置在定位座IO二侧定 位孔11中,于内管12内部上下侧分别设置一上柱杆16及一下柱杆 21,上柱杆16与下柱杆21中分别设置一通气孔17、 22,以及在上 柱杆16与下柱杆21相对端分别设置一活塞18、 25,气室20位于二 活塞18、 25之间,上柱杆16顶端与内管12固结,下柱杆21底端伸 出内管12,且抵于外管30底端,压力表14与上柱杆16的通气孔17 连通,并与气室20内部压力连接。上述定位座10另侧的内管12顶端设置一套盖15予以覆盖。上述内管12与外管30的插设组合,在外管30顶端设置一防尘 套环50,以及在外管30顶缘内部设置一衔接套51,使内管12插入防尘套环50及衔接套51中加以枢设,并于内管12底端设置一滑套 40,使内管12与外管30可稳定的交互滑动。上述外管30底端设置一固定座23,固定座23上设置一打气嘴 24,固定座23与下柱杆21互为接触抵靠,打气嘴24的气流通道连 通下柱杆21的通气孔22,使外界气压源,可经由打气嘴24处注入 气体,并经由下柱杆21通气孔22而进入气室20当中。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征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创 作设计特点在于其是于避震前叉的定位座顶端设置一压力表,压力表与插设组合 的内管内部的连通,而可以藉由压力表直接读取避震前叉的内部压力 值,让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判断,该避震前叉的压力是否适用于其所欲 骑乘的路况,亦即,本技术使用者方便判读避震前叉的压力数据, 使其能迅速且及时的调整避震前叉的适当压力,而能充分的发挥避震 前叉的应用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座,定位座二侧设置定位孔,一侧定位孔中设置一表座,定位座上设置一轴杆;二组避震组件,避震组件具有对应插设的内管及外管,二组避震组件分别设置于定位座二侧定位孔处,在避震组件中形成一气室;一压力表,其设置在定位座一侧所设置的表座上,压力表连通至气室,与气室内部压力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避震组件是以二内管顶端分别设置在定位座二侧定位孔中,于内管内 部上下侧分别设置一上柱杆及一下柱杆,上柱杆与下柱杆中分别设置 一通气孔,以及在上柱杆与下柱杆相对端分别设置一活塞,气室位于 二活塞之间,上柱杆顶端与内管固结,下柱杆底端伸出内管,且抵于 外管底端,压力表与上柱杆的通气孔连通,并与气室内部压力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 于内管与外管的插设组合,在外管顶端设置一防尘套环,以及在外 管顶缘内部设置一衔接套,使内管插入防尘套环及衔接套中,并于内 管底端设置一滑套。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 外管底端设置一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一打气嘴,固定座与下柱杆互为接触抵靠,打气嘴的气流通道连通下柱杆的通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 定位座另侧的内管顶端设置一套盖予以覆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在定位座两侧分别设置内管与外管的套设组合,且于其中设置上下柱杆及活塞,而在内管中形成一气室,以及在外管底端设置一打气嘴,使外界气体可以注入气室,并于内管顶端设置一表座,以及在表座中设置一压力表,压力表藉由上柱杆的通气孔连接气室,使注入气室中的气压可经由压力表加以判读,从而能达到骑乘前方便读取避震前叉压力值的实用功效。文档编号B62K25/08GK201058651SQ20072012068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许荣裕 申请人:元渝机械(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压力表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定位座,定位座二侧设置定位孔,一侧定位孔中设置一表座,定位座上设置一轴杆;    二组避震组件,避震组件具有对应插设的内管及外管,二组避震组件分别设置于定位座二侧定位孔处,在避震组件中形成一气室;    一压力表,其设置在定位座一侧所设置的表座上,压力表连通至气室,与气室内部压力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裕
申请(专利权)人:元渝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