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97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把结构,它使得即使在承载重物时也可以稳定地操纵车把而不会受到干扰,并且可以承载物体而物体宽度不会受到左右车把之间的空间宽度的限制。在带有车把管3的车把结构中,其中该车把管3可转动地安装在位于前轮6上方的并构成车架一部分的车把支柱2上,车把管3具有一个基本沿水平方向从车把支柱2的顶端向后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从水平部分3a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向上延伸部分3b,并且一个托架空间位于水平部分3a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结构,特别是带有一个承载物体的构件的自行车车把结构。自行车车把装置包括车把和一根转向轴,转向轴是一根转动中心轴,它插入构成车体架一部分的且位于前轮上方的车把支柱中以便可自由转动。当用自行车载带物体或小孩时,利用的是后轮上方所带的后托架,或者是前轮或车把区域所带有的前筐或儿童座。在这种情况下,骑车人更喜欢使用前轮或车把区域中的托架,因为骑车人不能注意到后面的托架的情况。用于在前轮或车把区域载带物体或小孩的一种传统结构是,将盛放物体的筐或儿童座置于车把支柱前方或者置于车把支柱上方在左右车把之间。然而,当利用车把支柱前方所带的托架装置来载带重负载时,由于受重负载的影响,难以操纵转向。转向轴上方所带的托架装置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承载空间位于左右车把之间,因而所能承载的物体的宽度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可以稳定地承载重负载而不会影响转向的操纵并且可以承载物体而不会受到车把之间的宽度限制的自行车车把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一种能在承载重负载时限制转向角偏离中间位置过大并且即使在趋向于发生过大的转向角时也能容易地恢复稳定状态的车架结构。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上述车把结构的自行车,在自行车行进时即使自行车比以前更重也可稳定地控制转向。然而,在增大承载更重、更大物体的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当骑车人下车并将自行车停住时、当自行车被四处推动时、当骑速较低时或者当自行车开始行进时,车把常常会转动过大。一旦车把因重负载而转动过大,就需要很大的力来将车把回复至中间位置。因此,对于家庭妇女或体力较弱的人来说,使用带有物品筐或儿童座的自行车就十分费力、十分困难。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把结构,它能在即使负载较重的情况下,防止在骑车人下车并推动自行车前进时、在自行车停立时、在自行车开始前进时或在自行车低速前进时车把转动过大,并且即使车把转动过大,也可以容易地使车把回复至中间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一个车把部分构成的自行车车把结构,车把部分包括一根可转动地安装于车体车架前端的车把支柱中的转向轴和固定于转向支柱上的车把管,其特征在于车把管具有一个基本沿水平方向从车把支柱的顶端部分向后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一个从水平部分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向上延伸部分,并且在水平部分上带有一个托架空间。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承载物体的空间位于车把支柱或者车把管转动中心处的水平区域中,因而即使承载较重的物体,也能够稳定地操纵车把而不会受到干扰。另外,由于车把管的水平部分沿车体的纵向方向放置,因而可在水平部分上承载较宽的物体而物体的宽度不会受到左右车把之间的空间宽度的限制。一种优选结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车把管的水平部分和向上延伸部分的位置可以相对于车把支柱整体或单独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调整。采用这种结构,构成托架部分的车把管可以相对于车把支柱沿前后方向调整,因而车把管的位置可根据所承载物体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物体的重心位于车把支柱上方的位置,使得操纵车把的力得以减小,并且使得可以用较小的力稳定地操纵车把。在另一个优选结构实施例中,是一种带有一台电动机、一个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池、和电动机驱动电池的一个备用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备用电池被置于沿车体中心线上车把支柱后方、位于车把管的水平部分下方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备用电池置于沿车体中心线上车把支柱后方、位于车把管的水平部分下方的位置,因而备用电池可以稳定地安装好而不会占用承载物体的空间。此外,由于车把转轴具有一个后倾角(从竖直方向倾斜),因而当较重的备用电池置于车体中心线上车把支柱后方时,就一直有一个力引导与车把支柱相连的前轮直向前方前进。因此,车把的操纵性能得以改进。另一个优选结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车把部分中带有一个可绕转向轴转动的可动部分并且在可动部分与车体架一侧的固定部分之间带有一个用于使车把回复至中间位置的弹簧装置。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用于使车把回复至中间位置的弹簧装置位于车把和车体架之间,可以防止车把因车把侧上承载太重而转动过大。即使车把趋向于转动过大,车把在弹簧装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也可容易地回复至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中,弹簧装置由于受到例如与车把的转角相应的拉伸作用而伸长。由于回复力随着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回复力能有效地使因所承载的物体较重而会失去平衡的车辆恢复状态。还有另一个优选结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车把的中间位置与在弹簧装置作用下车把回复作用开始时的位置之间存在游隙。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游隙大小在弹簧装置产生回复力之前就已确定,并且当车把转角很小时弹簧不起作用,因而当在自行车特有的低速情况下尽力保持平衡时或者在正常行进过程中车把转角很小时,车把可以自由地控制而不会有异常的感觉。根据上述的专利技术,由于承载物体的空间位于车把支柱或者车把管的转动中心处的水平区域中,因而即使在承载较重物体时,也能够稳定地操纵车把而不会受到干扰。另外,由于车把管的水平部分沿车体的纵向方向放置,因而可在水平部分上承载较宽的物体而物体的宽度不会受到左右车把之间的空间宽度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一辆带有本专利技术的车把的电动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实施方案的斜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实施方案的一种改型的斜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9是沿图8中P-P线观察时的视图。图10是沿图8中Q-Q线现察时的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放置弹簧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R-R线观察时的视图。图15是沿图13中S-S线观察时的视图。图16是沿图13中T-T线观察时的视图。图17是带有本专利技术车把转向装置的电动自行车的侧视透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方案的车把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9是沿图18中III-III线观察到的视图。图20是沿图18中IV-IV线观察到的视图。图21(a)是第一车把撑杆的正视图。图21(b)是第一车把撑杆的俯视图。图21(c)是第一车把撑杆的左侧视图。图22(a)是第二车把撑杆的正视图。图22(b)是第二车把撑杆的俯视图。图22(c)是第二车把撑杆的左侧视图。图23示出带有不同弹簧构件安装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车把周围区域的侧视图。图24示出图23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25示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案的弹簧构件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6示出沿图25中XVII-XVII线观察到的视图。图27示出图25所示的弹簧构件安装结构中的弹簧构件与弹簧导板结构的截面视图。图28示出沿图25中XVIII-XVIII线观察到的视图。图1是一辆电动自行车1的侧视图。电动自行车1的车体架包括从其两侧固定住前轮6的前叉5、位于前轮6上方的车把支柱2、与车把支柱2相连的车架下管7、位于车体中心区域车座8下方与车架下管7相连的车架立管9、位于车座8后方的立叉39、以及平叉38。用盖板10从上方遮住的动力装置11支承在车架下管7和车架立管9的下端。在动力装置11中,包括一台电动机37等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车把结构,它由一个车把部分构成,车把部分包括一根可转动地安装于车体的车体架前端的车把支柱中的转向轴和固定于转向支柱上的车把管,其特征在于:车把管具有一个基本沿水平方向从车把支柱的顶端部分向后延伸的水平部分和一个从水平部分的后 端向上延伸的向上延伸部分,并且在水平部分上形成一个可用于可拆式地安装儿童座或车筐的托架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清高田望山本丰之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