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握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08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脚踏车握柄具体用于旅行车、山地车等,其包括用于滑设在握把杆(12)上的套筒(10,45)。一握持件(16)结合于套筒(10,45)并延伸过套筒的部分长度。套筒(10,45)还包括夹持区域(18)和套筒槽缝(30)。通过夹持机构(20)在夹持区域(18)内设有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握持件(16)具有支持部(32),其提供对手掌的支撑并优选过渡成把持部(34)。该支持部(32)确保骑车者在从握持件(16)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反之情况下改变握持时可支撑在该支持部(32)上,用以转动手掌。这确保了骑车者在改变握持时不会失去与本发明专利技术脚踏车握把握柄的接触,进而确保了骑车者的安全把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是用于赛车、山地车等的握柄。
技术介绍
一般,脚踏车握柄构造成圆筒形握持件,用于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上。为免脚踏车握柄移动,其配置成突伸出脚踏车握柄的握持区域之外。利用螺钉连接将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夹在此突伸出的夹持区域内。此外,已知使用大致具有角状构型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从外侧插塞入握把杆内或滑设其上,并与其夹持在一起。由美国专利6,421,879B1号可知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滑设于脚踏车握柄的套筒,同时由此将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在握把杆处。利用此夹持,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形成一个单元。这种配置的缺点是,骑车者的握持从脚踏车握柄的管状握持件换到角状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不能保证其安全操控。为了能快速应变路上突然出现的危险,尤其是对于长距离骑行且握持要经常改变的旅行用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十分重要。对于山地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也很重要,否则,在山地在下坡时也会发生摔倒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可以改进骑车者的握持。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分别通过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脚踏车握柄包括一套筒,该套筒可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上。所述套筒具有一套筒槽缝,使得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一起。另外,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可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握。所述握持件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并与其相连接。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部分,使得夹持区域在套筒边缘处保留有空处,在此夹持区域中,一用于夹持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的夹持机构可与所述套筒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握持件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以及一把持部。大体上,该支持部具有例如突出状、楔状和/或翼状构型,以便形成支持表面而在握住该握持件时可支持骑车者的手掌。在距套筒一距离处,把持部突伸入夹持区域内,具体来说是与支持部形成一体单元。支持部和把持部构型为与夹持机构一同形成共同把持表面和/或共同把持表面。骑车者的手在握持位置时,即大致沿圆周方向握持该握持件时,也握持住夹持机构,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一起构形成共同握持表面。当骑车者的手在把持位置时,即大致垂直于握把杆在其最外端把持该握持件时,将夹持机构一起把持住,使得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共同把持表面。利用此设置,夹持机构未邻接握持件设置,而是设置在握持件内。于是,夹持机构所施加的夹持力从外侧向内传递。因此,所施加的夹持力更接近手在脚踏车握柄上施加最大力量的点。如果施加相当的夹持力,则脚踏车握柄会受到更好的保护,而避免将握把杆意外扭曲。由于改进了防扭曲保护,骑车者在例如下坡骑行时发生高负载情况下的把持也获得了改进。此外,由于可避免从脚踏车握柄的实际握持区域突出的夹持区域,通过例如开缝夹持环等夹持机构的宽度,可缩短整个脚踏车握柄的宽度。对于弯曲握把杆来说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用于脚踏车握柄的空间在此种握把杆的情况下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留下更多的空间用于附装其它操作元件,例如车铃或换挡机构。支持部、把持部和夹持机构的形状彼此相匹配,其匹配方式为它们的表面彼此对准,即没有干扰性突部、阶部、肩部、沟部等。可替代地,支持部和把持部与夹持机构一起形成一个操作单元。优选地,除了脚踏车握柄部分外,夹持机构没有可见的干扰性增加部分,使得视觉和功能结合在一个整体设计中。优选地,骑车者握持于握持表面中以及把持于把持表面中的期间,支持部与骑车者手掌相接触。因此,支持部形成一支持表面,必要时连同把持部一起形成支持表面,骑车者在改变其握持时,即手从握持位置换到把持位置,或反之时,可在没有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情况下将其自身支持在其上。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一如下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以可确保手掌于该接触表面上转动时能够大致无阻地改变握持的三维形式构型。特别优选的是,夹持机构构造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由此增加把持表面。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形成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而且,改进了骑车者的手在把持位置时的把持。由于在把持时,还把持住把持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可以较短并且其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大致对应于手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首先,其包括一套筒,该套筒用于滑设在握把杆上。所述套筒包括一套筒槽缝,使该套筒可与握把杆夹持在一起。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握持件,其适于由骑车者的手至少部分地环握。握持件设置在套筒外并与其连接。握持件延伸于套筒长度的一部分,使得在套筒边缘处夹持区域留有用于设置夹持机构的空处。脚踏车握柄还包括一带有夹持机构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机构设置在套筒的夹持区域,以便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与握持件连接。按照本专利技术,握持件包括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大体上,支持部例如为突出状、楔状和/或翼状,从而形成一支持表面,在握持住该握持件时,骑车者的手掌支持于其上。通过该支持部,为骑车者提供一与握把杆的中心轴线隔开的支持表面。对于改变握持时,即将手的握持从握持件换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骑车者可支持在该支持部上并在未失去与脚踏车握柄的接触的情况下改变握持。为此,支持部具体包括如下的接触表面,即其优选以在手掌在接触表面上转动时使握持变化大致不受阻碍的方式在三维空间上构型。因此,支持部也可做为一枢轴支承外壳而工作,使手掌可在其上面转动而改变握持。外侧(即朝向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优选比内侧(即背离夹持区域的端部处)的支持部厚。从而,确保外侧相对套筒中心线的距离比内侧的大。由于此事实,骑车者的手和本专利技术脚踏车握柄间始终有接触,从而改进骑车者的把持,进而避免摔倒。另外,在例如高速或骑下坡时,支持部把从脚踏车传递到手的负荷分布到较大表面上。优化的压力分布可避免骑车者的手麻木。而且,可以减少手的疲劳,改善握持的舒适性。此外,当握持住握持件时,可强制手的握持进入指定位置,借此自动校正手的位置。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握持件还包括一把持部,骑车者把持所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时,也可用手至少部分地把持该部分。因此,把持部用作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一部分并与之形成一操作单元,用于把持该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因此,确保安全把持的功能分布于两个组件上,即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和把持部。与现有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相比,把持杆端部延长件较短。具体来说,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连同把持部一起)大致等于手的宽度。因此,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长度最多等于14cm,优选最多等于10cm,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最多为7cm。具体来说,把持部平滑变化成支持部并与之形成一整体单元。优选地,把持部在离套筒一段距离处突伸入夹持区域,具体是从支持部突伸出,使其在来夹持区域高度处与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对正。在特别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持部具有朝向把持杆端部延长件的内轮廓,其至少对应于部分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外轮廓,优选邻接在其上。具体来说,把持部基本上平滑变化为把持杆端部延长件。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二种脚踏车握柄可进行如下修改。优选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例如利用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在夹持区域的枢转性。因而,手的握持位置和把持位置可一个一个地进行匹配。利用一固定机构,可以摩擦接合或正连接方式固定该位置。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或夹持机构相对于握持件的定位优选平稳进行,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用于旅行车、山地车,其包括:套筒(10,45),其包括套筒槽缝(30)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10,45)包括设置于该套筒(10,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夹持机构(20),其与所 述套筒(10,45)在所述夹持区域(18)中相连接;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在距离所述套筒(10,45)一 段距离处突入所述夹持区域(18)内,使得所述支持部(32)和把持部(34)连同夹持机构(20)一起形成共同握持表面和/或共同把持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兰克阿诺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RTI运动商品销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