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握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66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包括:套筒(45),其包括设置于该套筒(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握持件(16),其与套筒相连接,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与套筒(45)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支持部(32)光滑地过渡到把持部(34),其中,与套筒(45)相连的翼状突部(46)突入支持部(32)内。支持部(32)确保骑车者在从握持件(16)到把持杆端部延长件(22)或反之情况下改变握持时可支撑在支持部(32)上,用以转动手掌。这确保了骑车者在改变握持时不会失去与本发明专利技术脚踏车握把握柄的接触,进而确保了骑车者的安全把持。(*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是用于赛车、山地车等的握柄。技术背景一般,脚踏车握柄构造成圆筒形握持件,用于滑套在脚踏车握把杆 上。为免脚踏车握柄移动,其配置成突伸出脚踏车握柄的握持区域之外。 利用螺钉连接将脚踏车握柄与握把杆夹在此突伸出的夹持区域内。此外,己知使用大致具有角状构型的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把持杆端 部延长件从外侧插塞入握把杆内或滑设其上,并与其夹持在一起。由美国专利6,421,879 Bl号可知将把持杆端部延长件滑设于脚踏车 握柄的套筒,同时由此将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夹持在握把杆 处。利用此夹持,脚踏车握柄和把持杆端部延长件形成一个单元。这种 配置的缺点是,骑车者的握持从脚踏车握柄的管状握持件换到角状把持 杆端部延长件(或反之)时,不能保证其安全操控。为了能快速应变路 上突然出现的危险,尤其是对于长距离骑行且握持要经常改变的旅行用 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把持十分重要。对于山地车来说,骑车者的安全 把持也很重要,否则,在山地在下坡时也会发生摔倒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握柄,其可以改进骑车者的握持。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以下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用于旅行车和山地车,所述脚踏车握柄包括:  套筒(45),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45)优选包括设置于该套筒(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  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与所述套筒(45)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所述支持部(32)光滑地过渡到所述把持部(34),  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套筒(45)相连的翼状突部(46)突入所述支持部(32)内。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3-8-25 20313217.3;DE 2003-9-11 20314150.4;DE1.一种脚踏车握柄,尤其用于旅行车和山地车,所述脚踏车握柄包括套筒(45),其用于滑设于车的握把杆(12)上,所述套筒(45)优选包括设置于该套筒(45)边缘的夹持区域(18);握持件(16),其与所述套筒(10,45)相连接,所述握持件(16)包括一用于支持手掌的支持部(32)和一把持部(34),该把持部(34)与所述套筒(45)在径向上相隔开,并且所述支持部(32)光滑地过渡到所述把持部(34),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套筒(45)相连的翼状突部(46)突入所述支持部(32)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部(46) 突入所述把持部(34)内。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突 部(46)包括贯穿孔(52),用以改进与所述握持件(16)的连接。4. 如权利要求l一3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 套筒(45)包括贯穿孔,所述握持件(16)的突部突入该贯穿孔内中。5. 如权利要求1一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 脚踏车握柄还包括夹持机构(20),所述夹持机构(20)与所述套筒(45) 在所述夹持区域(18)中相连接。6. 如权利要求l一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握柄,其特征在于,在握 持于握持表面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兰克阿诺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RTI运动商品销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