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812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底面与所述导轨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底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所述滑块体顶部通过升降器连接。避免了在滑动过程中,对润滑油脂的刮蹭。从而保证了导轨底部的润滑油脂的涂覆量,减少了润滑油脂的流失,从而提高了滑动性能。同时,也避免了因摩擦而引起的升降器的抖动,以及在滑动中出现的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滑块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
技术介绍
升降器滑块体是升降器实现升降功能的主要部件,滑块体与导轨之间相对运动的平顺性决定着升降性能。而现有技术中,滑块体与导轨内壁全贴合,摩擦接触面积大,在运动方向没有间隙;将导轨涂抹的润滑脂推出导轨,导致导轨中的润滑脂过早流失,引起升降器的性能下降。而当导轨内表面中粘有杂质或导轨内壁生锈后,滑块体在导轨中滑动不但滑动阻力增大,还会导致异响,抖动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因润滑脂过早流失而使滑动性能下降,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滑动中抖动和异响的发生机率的升降器的滑块结构。本技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体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底面与所述导轨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底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所述滑块体顶部与升降器连接。本技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导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末端分别水平相向延伸形成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滑块体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所述滑块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升降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升降器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滑块体插接。所述滑块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向内凹进形成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滑块体的棱角处设有过渡圆角。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体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底面与所述导轨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底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所述滑块体顶部与升降器连接。这样,滑块体可沿导轨运动,在滑块体底部可设通槽,在滑块体沿着导轨滑动的过程中,导轨上涂覆的润滑油脂可由通槽通过,并与滑块体底部呈避让状态。避免了滑块体底部与导轨底部紧密贴合而造成的在滑动过程中,对润滑油脂的刮蹭。从而保证了导轨底部的润滑油脂的涂覆量,减少了润滑油脂的流失,进而提高了滑动性能。同时,在导轨长时间使用造成生锈时,锈蚀部分可以由通槽经过,避免了锈蚀部分与滑块体之间的摩擦,进而减少了滑动阻力。同时,避免了因摩擦而引起的抖动和滑动中出现的异响冋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的滑块体的示意图;图号说明:L...滑块体2…导轨3…通槽4…第一平台5…第二平台6...连接部7...第一弧面8…安装孔9…过渡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包括导轨2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2内部的滑块体1,所述滑块体I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2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I的底面与所述导轨2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I底部沿所述导轨2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3,所述滑块体I顶部与升降器连接。这样,滑块体I可沿导轨2运动,在滑块体I底部可设通槽3,在滑块体I沿着导轨2滑动的过程中,导轨2上涂覆的润滑油脂可由通槽3通过,并与滑块体I底部呈避让状态。避免了滑块体I底部与导轨2底部紧密贴合而造成的在滑动过程中,对润滑油脂的刮蹭。从而保证了导轨2底部的润滑油脂的涂覆量,减少了润滑油脂的流失,进而提高了滑动性能。同时,在导轨2长时间使用造成生锈时,锈蚀部分可以由通槽3经过,避免了锈蚀部分与滑块体I之间的摩擦,进而减少了滑动阻力。同时,避免了因摩擦而引起的抖动和滑动中出现的异响问题。参见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导轨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末端分别水平相向延伸形成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5,所述滑块体I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4和所述第二平台5滑动连接。这样,通过所述第一平台4和所述第二平台5的设置,可以使得滑块体I在导轨2中的滑动更加稳定;同时,导轨2的底面、侧面以及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5形成了一个卡设空间,在滑块体I到达所需位置时,可以辅助将滑块体I卡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滑块体I的顶部设有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位于所述第一平台4和第二平台5之间,所述滑块体I通过所述连接部6与升降器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升降器与滑块体I连接,并在滑块体I的带动下沿着导轨2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连接部6设有安装孔8,所述升降器通过所述安装孔8与所述滑块体I插接。这样,通过安装孔8的设置,将升降器插接固定到滑块体I上,使得升降器与滑块体I的固定更加牢靠。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滑块体I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向内凹进形成第一弧面7和第二弧面。这样,由于第一弧面7和第二弧面的设置,减少了由于前后面是平面而造成的对润滑油脂的刮蹭,同时,弧面的设计还增大了对滑块体I所施加的外力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滑块体I由于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应力集中而引起的损坏。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弧面7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体I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中间位置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滑块体I的棱角处设有过渡圆角9。这样,通过过渡圆角9的设置,便于滑块体I滑进和滑出导轨2,使得滑块体I与导轨2的滑动连接更加灵活。上述仅对本技术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技术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底面与所述导轨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底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所述滑块体顶部与升降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末端分别水平相向延伸形成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滑块体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所述滑块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升降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升降器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滑块体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分别向内凹进形成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位于所述滑块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中间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体的棱角处设有过渡圆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器的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部的滑块体,所述滑块体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导轨的两个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的底面与所述导轨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体底部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向内凹进设有通槽,所述滑块体顶部与升降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于瑛何军蔚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