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把手维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55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把手维修结构,该把手包括:本体、两个握把部、仪表座及连接座,该本体的下方设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该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接合部,该接合部设有枢接孔并可与本体之第一枢接部以螺栓相枢设,该连接座之后端设有承接部,该承接部上方设有结合构件,该结合构件设有结合螺杆及枢接孔,该结合构件上之枢接孔可与本体之第二枢接部以螺栓相枢设,藉由将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设置成与转向杆之轴线成垂直状,而螺栓则可以侧向之水平方向予以枢设,藉此可令第一枢接部或第二枢接部形成旋转支点,只需视维修之状况以第一枢接部或第二枢接部为旋转支点即可将把手之本体掀开,以进行电机类部品之维修及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把手维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把手维修结构,尤指于可将摩托车把手 本体掀开以方便进行摩托车电机类维修及更换之结构。
技术介绍
10 商业发达的区域,所要求的是快速与便利,而快速与便利有赖交通之功能来完成, 一般交通工具除了公共运输之交通工具外,另 有私人之交通工具,私人之交通工具又以摩托车最为便利。摩托车 在短距离与轻载方面的快速与便利性,为其它的交通工具所不及, 是以,摩托车在现今社会大量被运用,而有庞大的经济市场。15 习知之速克达摩托车1,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由车架11、把手12、前轮13、座垫14、动力系统15、后轮16及外壳17所构成。 该车架11之前方枢设有把手12,该把手12的下方接设有转向 杆lll,请同时配合图2参阅,习知摩托车l之把手12藉由一连接 座A来与转向杆111接设,该把手12下方延设有凸柱121,该凸柱 20 121设有螺孔122,该连接座A设有对应于该凸柱121之锁孔A1, 该连接座A藉由螺固组件S由锁孔A1之下方往上锁附于把手12之 凸柱121上,该转向杆111的下方接设有前避震器112,该前避震 器112固设有前轮13。该车架ll之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之座垫14,于座垫14 25之下方为一动力系统15,该动力系统15接设有后轮16。 该外壳17包含有一位于摩托车l前方之遮膝罩171、 一锁附于遮膝罩171上之前面板172, 一设于遮膝罩171下方之脚 踏板173, —可与遮膝罩171相对应之中央盖板174, 一对分别可 盖住摩托车l左右后段车体之车体边盖175,及一对分别位于脚踏 板173与车体边盖175下方之侧边盖176,在车体边盖175之尾端 接设有后灯组18,该后灯组18包括有后方向灯181及尾灯182,另 在车体边盖175之尾端上方设有后置物架19。 5 而摩托车l作动时,将外界导入之新鲜空气和燃油混合为油气后,再将油气输入动力系统15内之引擎燃爆产生动力,而推动活 塞做高速往复运动,以连动之曲轴带动变速系统来驱动后轮16之 转动,后轮16则带动前轮13同步转动,使摩托车l来达到行进之 目的,再藉由把手12之控制,使摩托车l成为迅速又便利之交通工 10 具。然而,习知之摩托车l通常会于把手12下方设置电机类之部 品,如仪表板、车速计、引擎转速计...等,且该物品会接设有多 条电线,当该电机类的部品有所损坏而需维修或更换时,必须将摩 托车1之前面板172由遮膝罩171上卸下,再将连接座A上之螺固 15 组件S予以卸下,才能针对设置于把手12内部之电机类部品进行 维修或更换之动作,进而造成摩托车l之维修性差,且费时费力。有鉴于习知摩托车对于维修把手下方的电机类部品具有上述 之缺失,是以,要如何能提供一种方便维修部品之速克达摩托车结 构,实为摩托车业者极待追求之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之课题,乃在克服习知摩托车于电机类的部品 发生损坏而需维修或更换时,必须将摩托车之前面板由遮膝罩上卸 下,再将连接座上之螺固组件予以卸下,才能针对设置于把手内部 25之电机类部品进行维修或更换之动作,进而造成摩托车之维修性 差,且费时费力之缺失。为此,本专利技术所使用之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把手维4修结构,该把手包括 一本体、二握把部、 一仪表座、及一连接座, 该本体的下方设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该连接座的前端设有 接合部,该接合部设有枢接孔并可与本体之第一枢接部以螺栓相枢 设,该连接座之后端设有承接部,该承接部设有一结合构件,该结 5 合构件设有结合螺杆及枢接孔,承接部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可供 结合构件之结合螺杆予以穿设,且结合构件上之枢接孔可与本体之 第二枢接部以螺栓相枢设,藉由将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设置成 与转向杆之轴线成垂直状,而螺栓则可以侧向之水平方向予以枢 设,藉此可令第一枢接部或第二枢接部形成旋转支点,只需视维修 10 之状况以第一枢接部或第二枢接部为旋转支点即可将把手之本体 掀开,以达到方便进行电机类部品维修及更换之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摩托车之侧视图。图2是习知摩托车把手与连接座之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把手之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把手与连接座之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把手与连接座之结合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把手向车体后方掀开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把手向车体前方掀开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易于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结构及所能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 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之摩托车把手2,至少包括有一本体21、两个握把部22、 一仪表板23及一连接座24。本体21 —体铸造而成,而于本体21之二端各设有一握把部22,该握把部22可供驾驶人双手握持来控制摩托车之转向,且握把部 22上设有煞车杆221及按键开关222;本体21之中央设有一仪表座 23,该仪表座23内设有油料、方向、灯光及速度等显示面板,以 供驾驶者可透过观视该显示面板之指针之指示,来了解行车之状 5 况。再请参阅图4所示,于把手2之本体21的下方至少设有一枢接 部,本专利技术以二个为例,该第一枢接部211与第二枢接部212内设 有橡胶套管2111、 2121及轴环2112、 2122,该橡胶套管2111、 2121 具有防震的效果;该连接座24的前端设有接合部241,该接合部10 241设有枢接孔2411,并可与本体21之第一枢接部211以螺栓S1 相枢设,该连接座24之后端设有承接部242,该承接部242上设有 一结合构件243,该结合构件243为一U字型板体,于结合构件243 之下方设有二结合螺杆2431,而结合构件243之板体二侧则设有枢 接孔2432,该枢接孔2432可与本体21之第二枢接部212以螺栓S15 l相枢设,该承接部242设有定位孔2421,该定位孔2421可供结合 构件243之结合螺杆2431予以穿设,该连接座24之下方为一中空 之管体244,其中,本专利技术之结合构件243于实施时,亦可与连接 座24—体成形而成,或是以焊接的方式予以结合。专利技术把手2之本体21与连接座24于组合时,先将结合构件20 243之结合螺杆2431插设于连接座24之承接部242上的定位孔2421 内,并以螺帽锁固,再将本体21之第二枢接部212置于结合构件 243 二侧板体之间,再以螺栓S 1穿设过结合构件243之枢接孔2432 及第二枢接部212之轴环2122后予以锁固;接着将本体21之第一 枢接部211置于连接座24之接合部241中央,并以螺栓S 1穿设过25 接合部241之枢接孔2411及第一枢接部211之轴环2112以螺帽锁 固,最后将连接座24之管体244套设于转向杆3上后再予以锁固,如图5所示,即完成本专利技术之组合。本专利技术于实施时,请参阅图6所示,当需要维修设置于把手2 本体21下方之电机类部品时,可将枢设于连接座25之接合部251 及第一枢接部211上之螺栓S 1取下,即可以第二枢接部212为旋 5 转支点将本体21朝车体后方掀开,进行维修之动作;或是如图7 所示,将枢设于结合构件24及第二枢接部212上之螺栓S 1取下, 并以第一枢接部211为旋转支点将本体21朝车体前方掀开,来进行 维修之动作。本专利技术之功效在于,藉由于本体21的下方设置第一枢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把手维修结构,该把手包括:本体,其下方设有枢接部;两个握把部,它们分别设于本体的两侧;仪表座,其设置于本体之中央;以及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前端设有接合部,后端具有承接部,所述连接座之接合部与本体之枢接部相互枢设,使其成为一旋转支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丰智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