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UACJ专利>正文

铝合金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587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8 09:45
一种铝合金箔,其化学成分由按质量%计含有Si:0.1%以上0.6%以下、Fe:0.2%以上1.5%以下,并且Si含量与Fe含量合计在0.48%以上,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箔厚度为20μm以下,Si固溶量为700质量ppm以上,Fe固溶量为150质量ppm以上,抗拉强度为220MPa以上,在液氮中测定的比电阻为0.45μΩ·cm以上0.7μΩ·c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铝合金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箔。
技术介绍
以往,铝合金箔被使用在各种领域中,近年来,从薄且具有导电性等观点出发,铝合金箔被作为电极的集电体等在例如锂离子电池、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蓄电装置中使用。具体来说,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通过以下的制造工艺制造的作为蓄电装置中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向作为集电体的铝合金箔的一个面上涂覆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粘合剂的层,使之干燥。之后,进行用于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密度以及与箔的贴合性的轧制,从而制造正极。作为上述铝合金箔,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合金箔:其由含有Si:0.01~0.60质量%、Fe:0.2~1.0质量%、Cu:0.05~0.50质量%、Mn:0.5~1.5质量%,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其抗拉强度为240MPa以上,n值为0.1以上。另外,作为本申请的现有技术文献,还有另外2篇。在专利文献4中,虽然所公开的不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合金箔,但是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多孔加工的铝合金箔:其由含有Si:0.05~0.30质量%、Fe:0.15~0.60质量%、Cu:0.01~0.20质量%,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其抗拉强度为186~212N/mm2左右,箔厚度为30μm~100μm左右。以及,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箔素材的铝合金箔:其由含有Fe:0.1~2.5质量%以及Si:0.01~0.5%质量%,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并且其固溶的Fe含量在200pm以上,不通过热轧制而通过冷轧制制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427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722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665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8311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23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的铝合金箔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即,如上所述,在制造蓄电装置等使用箔的部件时,由于轧制等铝合金箔会受到压缩力。因此,铝合金箔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便相对于这样的压缩力不会发生不必要的变形或破损。近年来,要求箔进一步薄壁化,为了应对这一要求,也需要箔的高强度化。作为用于实现箔的高强度化的代表性方法,有调整铝合金成分的方法。但是,仅单纯调整合金成分的话,由于添加了Al以外的合金成分,会使箔的比电阻增大,导电性降低。这样一来,以往的铝合金箔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既不较大地损失导电性,又能实现高强度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背景,提供一种铝合金箔,该铝合金箔既能不较大地损失导电性,又能实现高强度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铝合金箔,其特征在于,该铝合金箔的化学成分由按质量%来计含有Si:0.1%以上0.6%以下、Fe:0.2%以上1.5%以下,并且Si含量与Fe含量合计为0.48%以上,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箔厚度为20μm以下,Si的固溶量为700质量ppm以上,Fe的固溶量为150质量ppm以上,抗拉强度为220MPa以上,在液氮中测定的比电阻为0.45μΩ·cm以上0.7μΩ·cm以下。专利技术效果上述的铝合金箔由于具有上述特定的构成,既能不较大地损失导电性,又能实现高强度化。因此,上述的铝合金箔,例如即使在制造蓄电装置的电极等使用箔的部件时通过轧制等来施加压缩力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不必要的塑性变形,还容易实现箔的薄壁化。而且,上述的铝合金箔即使提高强度下也不会较大地损失导电性,能够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因此,若将上述铝合金箔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等的蓄电装置中作为电极的集电体使用,可有助于蓄电装置的高密度化、高能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对于实施例中测定Si固溶量、Fe固溶量时的大致步骤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铝合金箔中的特定化学成分(单位为质量%、在以下的化学成分说明中仅省略为"%")的意义以及限定理由如下文所述。Si:0.1%以上0.6以下Si是用于实现提高箔强度的必要元素。在制造箔时,若铝合金的温度超过350℃,则固溶的Si以及Fe易作为Al-Fe-Si系化合物析出,由此会降低冷轧制的加工硬化性,容易降低箔强度。因此,优选地,在制造箔时不进行超过350℃的高温下的均质化处理,而在350℃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热轧制。为了在该条件下提高箔强度,降低箔的比电阻从而确保其导电性,需要使Si含量在0.1%以上0.6%以下。若Si含量不足0.1%,则箔的比电阻降低,但是箔的强度没有提高。若Si含有量超过0.6%,则难以进一步提高箔强度,容易形成粗大的Si单相粒子,在箔厚度为20μm以下时容易发生针孔、箔开裂的问题。Si含量可优选为0.12%以上。Si含量可优选为0.4%以下。Fe:0.2%以上1.5%以下Fe是次于Si的用于实现提高箔强度的必要元素,在制造箔时若铝合金的温度超过350℃,则固溶的Si以及Fe易作为Al-Fe-Si系化合物析出,由此会降低冷轧制的加工硬化性,容易降低箔强度。因此,优选地,在制造箔时不进行超过350℃的高温下的均质化处理,而在350℃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热轧制。为了在该条件下提高箔强度,降低箔的比电阻从而确保其导电性,需要使Fe含量在0.2%以上1.5%以下。若Fe含量低于0.2%,则箔的比电阻降低,但是箔的强度没有提高。若Fe含量高于1.5%,则难以进一步提高箔强度,并在铸造时形成粗大的Al-Fe系结晶物。如上所述,在不对铝合金铸块在超过350℃的高温下进行均质化处理的情况下,铸造时形成的Al-Fe系结晶物以粗大的形态残留在最终的箔厚度中。因此,在箔厚度为20μm以下时容易发生针孔、箔开裂的问题。而且,添加必要以上的Fe,也是制造成本增加的原因。Fe含量可优选为0.30%以上。Fe含量可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0%以下。Si含量与Fe含量合计:0.48%以上Si含量与Fe含量的合计(以下使用“Si+Fe量”表示)在确保22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方面至关重要。若Si+Fe量不足0.48%,无法得到22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并且难以实现高强度化。从Si+Fe量易于确保22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49%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为优选0.52%以上。并且,考虑到上述Si含量、Fe含量的上限等,Si+Fe量可为1.6%以下,优选1.4%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上述化学成分,按质量%,可进一步含有Cu:0.01%以上0.25%以下。这种情况下的意义以及限定理由如下文所述。Cu:0.01%以上0.25%以下Cu是有助于提高箔强度的元素。为了得到该效果,优选地使Cu含量为0.01%以上。另外,也可以含有不足0.01%的Cu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另一方面,若Cu含量过大则箔强度增加。但是比电阻也会增加。因此优选地使Cu含量为0.25%以下。Cu含量可优选为0.02%以上。Cu含量可优选为0.18%以下。在上述化学成分中,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可含有Mn、Mg、Cr、Zn、Ni、Ga、V、Ti等元素。但是,若过量地含有Mn、Mg,则恐会增加箔的比电阻,并降低导电率。因此,优选地使Mn含量为0.01%以下,Mg含量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铝合金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箔,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化学成分由按质量%计含有Si:0.1%以上0.6%以下、Fe:0.2%以上1.5%以下,并且Si含量与Fe含量合计在0.48%以上,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箔厚度为20μm以下;Si的固溶量为700质量ppm以上,Fe的固溶量在150质量ppm以上;抗拉强度为220MPa以上;在液氮中测定的比电阻为0.45μΩ·cm以上0.7μΩ·c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03 JP 2012-2639181.一种铝合金箔,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化学成分由按质量%计含有Si:0.1%以上0.6%以下、Fe:0.2%以上1.5%以下,并且Si含量与Fe含量合计在0.48%以上,剩余部分为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来形成;箔厚度为20μm以下;Si的固溶量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宏树本居徹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UACJ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