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及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709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及铸造工艺,其模具本体包括水平分模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卧置的定位杆型腔,在该定位杆型腔内设置有模芯,且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与定位杆型腔轴向同向并连通至模具本体端面的直浇道,在定位杆型腔下端设置有内浇道,所述直浇道通过若干内部流道连通至内浇道,采用卧式制作模具,立式浇注的方式,并通过调高浇注温度,减慢浇注速度,上排气通道等方法,基本消除了气缩孔缺陷,加工后不良缺陷率<1%,大大提高了成品率,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及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定位杆(如图1)是压铸机导杆支撑零部件,属于挤压制动抗疲劳牵引制动件,其法兰连接处要求特别高,要求无缩孔气孔等铸造缺陷;材质为QT500-7,铸件结构规则,属薄壁件,在实际生产中加工后阶梯连接处出现不同程度气缩孔(如图2),造成铸件报废,工艺成品率仅43%,且多款机型均有这类质量缺陷,经多次改善均未达至理想效果。传统的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如图3、图4所示,采用卧置卧浇的模具结构,原铸件浇注工艺不符合铸件结构要求,因铸件壁薄高温铁液与砂芯结合产生的气体无法逃出铸型,在最后冷却处形成气缩孔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水平分模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卧置的定位杆型腔,在该定位杆型腔内设置有模芯,且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与定位杆型腔轴向同向并连通至模具本体端面的直浇道,在定位杆型腔下端设置有内浇道,所述直浇道通过若干内部流道连通至内浇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及铸造工艺

【技术保护点】
压铸机定位杆的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水平分模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卧置的定位杆型腔(3),在该定位杆型腔(3)内设置有模芯(4),且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与定位杆型腔(3)轴向同向并连通至模具本体端面的直浇道(51),在定位杆型腔(3)下端设置有内浇道(52),所述直浇道(51)通过若干内部流道连通至内浇道(52),所述定位杆型腔(3)上端设置有排气通道(5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恒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