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便经济的预防凸模型面石墨粗大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模型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间接冷铁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量适当的减少,使型面上各个位置的铁水的冷却、石墨的生长达到同步,避免了局部型面石墨持续增长而使石墨粗大出现针眼状孔洞的情况,提高了铸件的品质;而且凹槽还为现场的生产起到了一个标记作用,使放置间接冷铁的位置可视化,便于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失模铸造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消失模铸造过程中,受泡沫、施工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得铸件表面比较粗糙,因此各个铸造厂家都会在精度要求较高的面上追加一定的加工余量,以便后续进行机加工处理,来获得型面精度较高的制品,就球铁凸模铸件来说,为了增大球铁凸模形面处的冷却速度,各铸造厂家都会在型面放置冷铁,然而对于底面存在立筋结构的模型,由于立筋结构厚大,大部分的热量会集中在加强筋结构处,导致此处的铁水的凝固较其他部位缓慢,在铁水未凝固时石墨一直在生长,这就导致先凝固的部位内的石墨已经停止生长,而此结构处的石墨会继续生长直至铁水完全凝固,虽然模型的型面上有部分加工余量,但冷铁只是保证了冷却加工量以内的组织结构处无缺陷,大部分的缺陷转移到铸件加工余量以下的部位,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粗大的石墨组织很容易被加工刀头剥落,在铸件上石墨剥落的位置形成一些针眼状的小孔,轻则需要对铸件进行焊接处理,重则导致铸件直接报废,给铸造厂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这种问题困扰着许多的铸造公司。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便经济的预防凸模型面石墨粗大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模型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间接冷铁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所述凸模包括型面、立筋、凹槽,所述型面的底部设有立筋,所述型面上与立筋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消失模铸造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即将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量适当的减少,使型面上各个位置的铁水的冷却、石墨的生长达到同步,避免了局部型面石墨持续生长而使石墨粗大的情况,即便是加工完,型面也不会出现针眼状孔洞的缺陷,提高了铸件的品质;而且凹槽还为现场的生产起到了一个标记作用,使放置间接冷铁的位置可视化,便于生产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铸造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凸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型面-1、立筋-2、凹槽-3。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将模型的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I上立筋2范围内的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3,使放置冷铁的位置可视化,为现场的生产起到了一个标记作用;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I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冷铁4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实施例2 凸模包括型面1、立筋2、凹槽3,在型面I的底部设置立筋2,在型面I上与立筋2对应位置的加工量适当的减少形成凹槽3,使型面I上各个位置的铁水的冷却、石墨的生长达到同步,避免了局部型面石墨持续增长使石墨粗大出现针眼状孔洞的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模型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间接冷铁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凸模型面石墨粗大的凸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面、立筋、凹槽,所述型面的底部设有立筋,所述型面上与立筋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便经济的预防凸模型面石墨粗大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模型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间接冷铁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本专利技术将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量适当的减少,使型面上各个位置的铁水的冷却、石墨的生长达到同步,避免了局部型面石墨持续增长而使石墨粗大出现针眼状孔洞的情况,提高了铸件的品质;而且凹槽还为现场的生产起到了一个标记作用,使放置间接冷铁的位置可视化,便于生产作业。【IPC分类】B22D27-04, B22C9-04【公开号】CN104785715【申请号】CN201410179708【专利技术人】王宜 【申请人】天津虹冈铸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4年4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凸模型面石墨粗大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模型加工量设计形式进行更改,在对模型进行加工制作时,将型面立筋范围内的型面结构处加工余量降低3mm,形成凹槽;在埋砂造型时,在型面的上端填埋15~20mm的树脂砂,再将间接冷铁放置在型面上的凹槽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虹冈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