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石墨塞棒的铜杆连续铸造的石墨结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1574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石墨塞棒的铜杆连续铸造的石墨结晶系统,属于铜杆连续铸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石墨底座和石墨结晶器,石墨底座和石墨结晶器通过卡接的方式相连通;石墨底座内设置有第一进液孔、过渡孔和卡接孔,第一进液孔、过渡孔和卡接孔依次相连通,形成供铜水流动的通道;石墨结晶器包括第二进液孔和成型孔,第二进液孔和成型孔均为直通孔且相互连通,该第二进液孔的外壁与卡接孔相配合,成型孔位于石墨底座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提高石墨结晶器的寿命,增强铜水的流动性,同时能够控制铜水的流量,使得连铸出的铜杆质量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铜杆连续铸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石墨塞棒的铜杆连续铸造的石墨结晶系统
技术介绍
石墨结晶器是水平连铸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铜及铜合金带坯水平连铸的结晶器均安置在加热炉的出口处,当液态的铜水流过结晶器时,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将铜液热量带走,使其凝固成固体,形成铜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铜水直接进入石墨结晶器的孔内进行凝固,首先会使得铜水与石墨结晶器孔内壁的摩擦系数较大,对石墨结晶器造成严重损坏,其次由于铜水流动性差和铜水流量得不到很好控制,造成连铸出的铜件质量差。中国专利号:201310370762.6,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08月22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石墨结晶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石墨结晶器,属于石墨异型件领域。该申请案中的石墨结晶器包括石墨底座,石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铜液进入孔、第二铜液进入孔、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第一铜液进入孔和第一成型槽相连通,第二铜液进入孔和第二成型槽相连通,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水的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石墨塞棒的铜杆连续铸造的石墨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底座(1)、石墨结晶器(2)和石墨塞棒(3),所述的石墨底座(1)和石墨结晶器(2)通过卡接的方式相连通;所述的石墨塞棒(3)与石墨底座(1)通过卡接的方式相配合;所述的石墨底座(1)内设置有第一进液孔(10)、过渡孔(11)和卡接孔(12),所述的第一进液孔(10)、过渡孔(11)和卡接孔(12)依次相连通,形成供铜水流动的通道;所述的第一进液孔(10)包括竖直段(101)、水平段(102)、第一倾斜段(103)和第二倾斜段(104),其中,所述的竖直段(101)、第一倾斜段(103)和第二倾斜段(104)沿上下方向依次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石墨塞棒的铜杆连续铸造的石墨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底座(1)、石墨结晶器(2)和石墨塞棒(3),所述的石墨底座(1)和石墨结晶器(2)通过卡接的方式相连通;所述的石墨塞棒(3)与石墨底座(1)通过卡接的方式相配合;
所述的石墨底座(1)内设置有第一进液孔(10)、过渡孔(11)和卡接孔(12),所述的第一进液孔(10)、过渡孔(11)和卡接孔(12)依次相连通,形成供铜水流动的通道;
所述的第一进液孔(10)包括竖直段(101)、水平段(102)、第一倾斜段(103)和第二倾斜段(104),其中,所述的竖直段(101)、第一倾斜段(103)和第二倾斜段(104)沿上下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竖直段(101)呈一个圆筒形或方形通道,所述的第一倾斜段(103)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通道,所述的竖直段(101)的口径大于第一倾斜段(103)上端的口径,所述的竖直段(101)与第一倾斜段(103)通过水平段(102)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104)为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段(103)的下端通过第二倾斜段(104)与过渡孔(11)相连通,第二倾斜段(10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倾斜段(103)的侧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所述的过渡孔(11)为直通孔,该过渡孔(11)呈水平状态设置,该过渡孔(11)的中心线与石墨底座(1)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过渡孔(11)的一端向上贯穿石墨底座(1)形成上述的第一进液孔(10),该过渡孔(11)的另一端沿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叙毅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长润特种铜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