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气垫式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3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的鞍座。本鞍座具有底座、底座上设置带有气门嘴的内胆,软性材质的面罩套在底座上,被从底座下部压入的压板压住且压板由紧固件固定在底座上,鞍梁直接或间接固定在底座上且位于底座下方,鞍梁上夹持有座夹组件。本鞍座使用时与人的接触为软接触且接触面积较大,使人着坐较舒适且吸震性好,并对人体的着坐部位有按摩保健作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的鞍座。已有的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鞍座,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金属底架外加牛皮或猪皮面罩,再用紧固件组装而成,二是金属座架加弹簧,再加人造革面罩制成。三是硬塑料底板、再加带有海绵的人造革面罩制成。上述几种鞍座的主要缺点是人与车之间的坐接触为硬接触,着力面小,因而使用中冲击力大、缓冲性能差,行驶一定距离人就感到难受。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与车之间的坐接触为软接触、且着力面较大的车用气垫式鞍座。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参见附图说明图1、图3、图4、图7至图12),本鞍座具有座夹组件(7)还具有底座(4),在底座(4)上放置带有气门咀(3)的内胆(2),气门咀(3)压紧在内胆(2)的气门口上与内胆(2)密封连接,气门咀(3)穿过底座(4)的气门孔(45)向下伸出,软性材料的面罩(1)从上向下套在底板(4)上,并将面罩(1)的襟边所形成的组装槽(11)包在底座(4)相对应的下襟边(43)上,压板(5)压入底座(4)下襟部相应位置,其外侧与面罩(1)襟边组装槽(11)的外侧相接触,由紧固件将压板(5)与底座(4)固定连接,气门咀(3)的下端及底座(4)的后鞍梁座(41)均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底座(4)的前鞍梁座(42)从压板(5)的前部通孔(51)中向下伸出;鞍梁(6)插入底座(4)的前后鞍梁座中,座夹组件(7)夹持固定在鞍梁(6)上。考虑到使本技术在使用时比上述方案所得鞍座具有更好的防震性(参见图2、图5至图11),本技术具有座夹组件(7),还具有底座(4),在底座(4)上放置带有气门咀(3)的内胆(2),气门咀(3)压紧在内胆(2)的气门口上与内胆(2)密封连接,气门咀(3)穿过底座(4)的气门孔(45)向下伸出,软性材料的面罩(1)从上向下套在底板(4)上,并将面罩(1)的襟边所形成的组装槽(11)包在底座(4)相对应的下襟边(43)上,压板(5)压入底座(4)下襟部相应位置,其外侧与面罩(1)襟边组装槽(11)的外侧相接触,由紧固件将压板(5)与底座(4)固定连接,气门咀(3)的下端及底座(4)的座簧座(46)均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前鞍梁夹座(92)与底座(4)固定连接,该前鞍梁夹座(92)从压板(5)的前部通孔(51)中向下伸出;鞍梁(6)的前部插入前鞍梁夹座(92)中,鞍梁(6)后部通过紧固件与座簧(91)的下端固定连接,座簧(91)的上端嵌入底座(4)的座簧座(46)中而与底座(4)固定连接;座夹组件(7)夹持固定在鞍梁(6)上。上述将压板(5)固定在底座(4)上的紧固件是自攻螺丝,压板(5)设有自攻螺丝孔(53),底座(4)设有自攻螺丝座(44)。上述鞍座所用面罩(1)及内胆(2)的材料为改性复合塑料,所用压板(5)及底座(4)的材料为改性增强复合塑料。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人与车座接触为软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故着力也较大,所以着坐较舒适。同时可根据使用的不同需求适当调整充气量而达到最佳状态。(2)由于内胆经充气后便形成气垫,在行车中吸震性能好,人着坐平稳,冲击感很小,并对着座部位有按摩保健作用。(3)底座压板采用改性增强复合塑料制成,坚硬牢固、使用寿命长;面罩、内胆采用改性复合塑料制成,质软而有弹性,且不怕日晒雨淋及寒冬而经久耐用,同时质量轻、外型丰满,是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其中所注A-A复合剖所得的全剖视图为图3。图5为本技术底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1为图5的F-F剖视放大图。图6-2为图5的G-G剖视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图,其中所注B-B剖所得视图为图7。图9为图7的C-C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措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图4、图7至图13。用聚氯乙烯、增塑剂、抗氧化剂为基料注塑成型得到图11所示的面罩(1),面罩(1)的周围带包延。用聚氯乙烯、增塑剂、抗氧剂、DCHP为基料,吹塑成型制成如图10所示的内胆(2),并在内胆(2)的气门口上密闭固定气门咀(3);用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注塑制成如图3及图4所示的底座(4),用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注塑制成如图7至图9所示的压板(5),用45号钢制成图12及图13所示鞍梁(6),座夹组件(7)为外购。将带有气门咀(3)内胆(2)放置在底座(4)的上部的内胆腔中,并将气门咀(3)插人底座(4)预留的气门孔(45)中并向下伸出。将面罩(1)套在底板(4)上,使其包延形成组装槽(11)包住底座(4)的下襟边(43),将压板(5)压入底座(4)下襟部相应位置,其外侧与面罩(1)襟边组装槽(11)的外侧相接触,用自攻螺丝穿过压板(5)的自攻螺丝孔(53)并旋入底座(4)的自攻螺丝座(44),而使压板(5)固定在底座(4)上,气门咀(3)的下端及底座(4)的后鞍梁座(41)均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鞍梁(6)插入底座(4)的前后鞍梁座中,座夹组件(7)夹持固定在鞍梁(6)上。使用时,只须将座夹组件(7)的立管夹套在立管(8)上,旋紧紧固件,然后通过气门咀(3)充入空气即可,空气压力为0.05~0.1MPa。实施例2,参见图2、图5至图11,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底座(4)的形状为图5、图6-1及图6-2所示的形状,鞍梁(6)的形状如图2所示。用65Mn制成的如图2所示座簧(9),共有两只。底座(4)的座簧座(46)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鞍梁(6)的后端为圆环形,通过螺钉螺帽与座簧(91)的下端固定连接,座簧(91)的上端嵌入底座(4)的座簧座(46)中而与底座(4)固定连接。底座(4)的前端通孔中设有用于固定前鞍梁夹座(92)的嵌件,用紧固件将前鞍梁夹座(92)固定在底座(4)上,前鞍梁夹座(92)从压板(5)的前部通孔(51)中向下伸出,鞍梁(6)的前部插入前鞍梁夹座(92)中。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气垫式鞍座,具有座夹组件(7),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底座(4),在底座(4)上放置带有气门咀(3)的内胆(2),气门咀(3)压紧在内胆(2)的气门口上与内胆(2)密封连接,气门咀(3)穿过底座(4)的气门孔(45)向下伸出,软性材料的面罩(1)从上向下套在底板(4)上,并将面罩(1)的襟边所形成的组装槽(11)包在底座(4)相对应的下襟边(43)上,压板(5)压入底座(4)下襟部相应位置,其外侧与面罩(1)襟边组装槽(11)的外侧相接触,由紧固件将压板(5)与底座(4)固定连接,气门咀(3)的下端及底座(4)的后鞍梁座(41)均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底座(4)的前鞍梁座(42)从压板(5)的前部通孔(51)中向下伸出;鞍梁(6)插入底座(4)的前后鞍梁座中,座夹组件(7)夹持固定在鞍梁(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垫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将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气垫式鞍座,具有座夹组件(7),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底座(4),在底座(4)上放置带有气门咀(3)的内胆(2),气门咀(3)压紧在内胆(2)的气门口上与内胆(2)密封连接,气门咀(3)穿过底座(4)的气门孔(45)向下伸出,软性材料的面罩(1)从上向下套在底板(4)上,并将面罩(1)的襟边所形成的组装槽(11)包在底座(4)相对应的下襟边(43)上,压板(5)压入底座(4)下襟部相应位置,其外侧与面罩(1)襟边组装槽(11)的外侧相接触,由紧固件将压板(5)与底座(4)固定连接,气门咀(3)的下端及底座(4)的后鞍梁座(41)均从压板(5)的中间通孔(52)中向下伸出,底座(4)的前鞍梁座(42)从压板(5)的前部通孔(51)中向下伸出;鞍梁(6)插入底座(4)的前后鞍梁座中,座夹组件(7)夹持固定在鞍梁(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垫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将压板(5)固定在底座(4)上的紧固件是自攻螺丝,压板(5)设有自攻螺丝孔(53),底座(4)设有自攻螺丝座(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振洋堵伯舜
申请(专利权)人: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综合工业公司工装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