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松民专利>正文

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16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由支撑横梁、支架、闸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横梁(3)固定于摩托车下部,带轮(5)及锁扣(12)的支架(7)与支撑横梁(3)铰接;    复位架(4)固定在摩托车的下部,在其两端设置有弹簧锁(2),闸线(11)的一端与锁(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支撑横梁(3)上的闸板(10)连接;    闸线(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3)上,另一端通过支撑横梁(3)与闸板(10)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辅助部件,具体说是一种摩托车刹车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在快行驶中如遇紧急状态刹车时,由于惯性作用而失去平衡易造成车倒人伤的事故。既使是在低速状态下,路面稍有不平或操作稍有失误也常出现车辆放倒的现象。为此出现了双后轮的摩托车,双刹车装置的摩托车等。但对原有的摩托车来说,还是不能解决刹车摔倒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倒的辅助刹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摩托车刹车辅助装置由支撑横梁、支架、闸线3等组成,其具体结构为将支撑横梁固定于摩托车下部,带轮及锁扣的支架与支撑横梁铰接;复位架固定在摩托车的下部,在其两端设置有弹簧锁,控制锁的闸线的一端与弹簧锁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支撑横梁上的闸板连接;支架闸线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闸板连接。一根带弹簧的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上;另一根带弹簧的拉线的一端固定在上述拉线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一端;在复位架的两端设置有防锁扣松动板。在支架的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本技术的优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不影响现有摩托车的行驶;操作灵活方便,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手闸一起使用,确实起到刹车不伤车、人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摩托车刹车辅助装置由支撑横梁、支架、闸线等组成,其具体结构为将支撑横梁3固定于摩托车下部,带轮5及锁扣12的支架7与支撑横梁3铰接;复位架4固定在摩托车的下部,在其两端设置有弹簧锁2,闸线11的一端与锁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支撑横梁3上的闸板10连接;闸线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闸板10连接。带弹簧6的拉线8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3上;带弹簧的拉线9的一端固定在上述拉线8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3一端;在复位架4的两端设置有防锁扣松动的限位板14。在支架7的两端设置有限位装置13。在摩托车快速行驶时,如遇紧急情况,本技术可与摩托车现行的刹车装置一并使用,以防止出现车倒的现象。在一般的情况下也可不使用本装置。本装置是这样工作的,一般情况下,支架是收缩的,即锁扣12挂在弹簧锁2上的,为防止车辆行驶时脱扣,在锁扣上部还设置了一个限位板14。如遇紧急情况,踏动闸板10进而由闸线11开启弹簧锁2,支架7下落,与此同时闸线1带动支架7及轮5向后运动打开支架,参见图1,完成辅助刹车的作用。若想使支架7复位,用脚稍往前一推支架7,在拉线8、9弹簧的作用下,则自动回到起始位置,参见图2。该装置不仅可用于辅助刹车,还可在雨天或者雪的路状不好的情况下,辅助车辆行驶。权利要求1.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由支撑横梁、支架、闸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横梁(3)固定于摩托车下部,带轮(5)及锁扣(12)的支架(7)与支撑横梁(3)铰接;复位架(4)固定在摩托车的下部,在其两端设置有弹簧锁(2),闸线(11)的一端与锁(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支撑横梁(3)上的闸板(10)连接;闸线(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3)上,另一端通过支撑横梁(3)与闸板(10)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弹簧(6)的拉线(8)的一端固定在支架(3)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3)上;带弹簧的拉线(9)一端固定在拉线(6)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横梁(3)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复位架(4)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板(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复位架(4)的两端暨弹簧锁(2)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器(14)。专利摘要摩托车辅助刹车装置,由支撑横梁、支架、闸线等组成,其具体结构为将支撑横梁(3)固定于摩托车下部,带轮(5)及锁扣(12)的支架(7)与支撑横梁(3)铰接;复位架(4)固定在摩托车的下部,在其两端设置有弹簧锁(2),控制锁的闸线(11)的一端与弹簧锁(2)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支撑横梁(3)上的闸板(10)连接;支架闸线(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7),另一端与闸(10)板连接。该优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不影响现有摩托车的行驶;操作灵活方便,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手闸一起使用,确实起到刹车不伤车、人的目的。文档编号B62H1/12GK2615016SQ03235980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袁松民, 袁超 申请人:袁松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松民袁超
申请(专利权)人:袁松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