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58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1)和后车架(3)通过中间联结体(2)连接,所述中间联结体(2)一端通过轴向铰链与前车架(1)连接,所述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平行于车身轴线;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另一端通过纵向铰链与后车架(3)连接,所述纵向铰链的转动轴垂直于轴向铰链的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间联结体上的轴向铰链和纵向铰链,既能在纵向上可相对转动,相比整车式车架,这种车架的转弯半径比较小;又可在路面高低不平情况时,保证车身的运行平稳,不发生倾翻现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用于运输钢铁厂盛液态钢渣的钢渣罐的专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铰接式 抱罐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抱罐车是一种用于钢厂液态钢渣物流运输的专用机械设备,它是实现钢厂炉渣无轨化运 输处理工艺的关键设备。该种设备具有背罐、放罐、翻罐卸料、运输等功能。它既是一种特 种车辆,又是作为钢渣处理生产线上的主要生产设备,与铁路等有轨运输相比具有投资少、 占地少、机动灵活的特点,在国内外钢铁企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抱罐车车架结构不同,其性能也不同。抱罐车按照车架结构可以分为整体式车架结构和 铰接式车架结构。整体式车架, 一般车身结构紧凑,尺寸小,但转向相对不灵活。另外,在 行使过程中,当遇到路面高低不平时,车身会有一定的摇晃,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既可以使抱罐车获得较小 的转弯半径,增进抱罐车的机动灵活性,又能在行使过程中保证车身平稳,不发生倾翻现象,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中间联结体连 接,所述中间联结体一端通过轴向铰链与前车架连接,所述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平行于车身轴 线;所述中间联结体的另一端通过纵向铰链与后车架连接,所述纵向铰链的转动轴垂直于轴 向铰链的转动轴。当车体需要转向时,控制转向机构,中间联结体与后车架通过纵向铰链绕转动轴相对转 动,由于此时,前车架与中间联结体为轴向铰链连接,因此在纵向方向上二者不能相对运动, 在中间联结体的带动下,前后车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完成折腰转向。由于该种铰接结构可 使得前后车架相对转角达到士90度,因此相比整车式车架,这种车架的转弯半径比较小。由于前车架和中间联结体是通过轴向铰链连接的,因此,中间联结体可绕轴向铰链转动 轴相对前车架进行摆动,从而保证了在路面高低不平情况下,所有车桥轮胎都能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会产生倾翻现象。优选地,所述中间联结体的下侧边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延伸板和第一插板,前车架上 对应设有第二插板和第三、第四延伸板;所述第二插板插入第一、第二延伸板之间,所述第 一插板插入第三、第四延伸板之间,并由轴向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一延伸板、第二插板、第二 延伸板、第三延伸板、第一插板和第四延伸板形成所述轴向铰链。优选地,所述中间联结体的后侧边缘分别设有第五、第六延伸板和第三插板,后车架上 对应设有第四插板和第七、第八延伸板;所述第三插板插入第七、第八延伸板之间,所述第 四插板插入第五、第六延伸板之间,并由纵向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五延伸板、第四插板、第六 延伸板、第七延伸板、第三插板和第八延伸板形成所述纵向铰链。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抱罐车。 图2为中间联结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铰接式抱罐车的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l、中间联结体2和后车架3。 前车架1上布置有承载、和带有动力驱动系统的驱动桥,前车架1与动力驱动系统总称为前 车体,具有牵引行走功能。后车架3下部也装有支撑车桥,但不带动力驱动,为从动桥,称 为拖挂部分。前、后车架l、 3通过中间联结体2铰接连接。中间联结体2—端通过轴向铰链 与前车架l连接,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平行于车身轴线;中间联结体2的另一端通过纵向铰链 与后车架3连接,纵向铰链的转动轴垂直于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在轴向上,前、后车架l、 3 都具有整体刚性。抱罐车在行驶时,就是前车体通过中间联结体2带动后拖挂部分完成整车 的行走功能。如图2、图3,轴向铰链的具体连接是这样的中间联结体2的下侧边缘分别设有第一、 第二延伸板21、 22和第一插板23,前车架1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板11和第三、第四延伸板12、 13;所述第二插板11插入第一、第二延伸板21、 22之间,所述第一插板23插入第三、第四 延伸板12、 13之间,并由轴向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一延伸板21、第二插板ll、第二延伸板22、第三延伸板12、第一插板23和第四延伸板13形成所述轴向铰链。如图2,图4,纵向铰链的具体连接是这样的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后侧边缘分别设有第 五、第六延伸板24, 25和第三插板26,后车架3上对应设有第四插板31和第七、第八延伸 板32、 33;所述第三插板26插入第七、第八延伸板32、 33之间,所述第四插板31插入第五、 第六延伸板24, 25之间,并由纵向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五延伸板24、第四插板31、第六延伸 板25、第七延伸板32、第三插板26和第八延伸板33形成所述纵向铰链。当车体需要转向时,控制转向机构,可使中间联结体2与后车架3绕纵向转动轴相对转 动,由于前车架1与中间联结体2为轴向铰链连结,纵向方向上二者不能相对运动,在中间 联结体2的带动下,前、后车架l、 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完成折腰转向。由于该种铰接结构 可使得前、后车架l、 3相对转角达到士90度,与整车式车架相比而言,这种车架的转弯半径 比较小。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前车架1和中间联结体2是通过轴向铰链连接的,因此,中间联结 体2可绕轴向转动轴相对前车架1进行摆动,从而保证了在路面高低不平情况下,所有车桥 轮胎都能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会产生倾翻现象。这种铰接式车架结构就是通过中间联结体2上的轴向铰链和纵向铰链,使前、后车架l、 3在轴向上具有较好整体刚度,而在纵向上可相对转动,且在路面高低不平情况时,可保证车 身平稳运行,不发生倾翻现象。权利要求1. 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1)和后车架(3)通过中间联结体(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联结体(2)一端通过轴向铰链与前车架(1)连接,所述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平行于车身轴线;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另一端通过纵向铰链与后车架(3)连接,所述纵向铰链的转动轴垂直于轴向铰链的转动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下侧边 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延伸板(21, 22)和第一插板(23),前车架(1)上对应设有第二 插板(11)和第三、第四延伸板(12, 13);所述第二插板(11)插入第一、第二延伸板(21, 22)之间,所述第一插板(23)插入第三、第四延伸板(12, 13)之间,并由轴向 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一延伸板(21)、第二插板(11)、第二延伸板(22)、第三延伸板(12)、 第一插板(23)和第四延伸板(13)形成所述轴向铰链。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后侧边 缘分别设有第五、第六延伸板(24, 25)和第三插板(26),后车架(3)上对应设有第四 插板(31)和第七、第八延伸板(32, 33);所述第三插板(26)插入第七、第八延伸板(32, 33)之间,所述第四插板(31)插入第五、第六延伸板(24, 25)之间,并由纵向 转动轴贯穿上述第五延伸板(24)、第四插板(31)、第六延伸板(25)、第七延伸板(32)、 第三插板(26)和第八延伸板(33)形成所述纵向铰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1)和后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式抱罐车车架,包括前车架(1)和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1)和后车架(3)通过中间联结体(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联结体(2)一端通过轴向铰链与前车架(1)连接,所述轴向铰链的转动轴平行于车身轴线;所述中间联结体(2)的另一端通过纵向铰链与后车架(3)连接,所述纵向铰链的转动轴垂直于轴向铰链的转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会良任中立张吉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