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前纵梁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314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轿车前纵梁内板,解决了现有轿车前纵梁结构比较复杂,车身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问题。轿车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前部和前纵梁内板后部,所述前纵梁内板前部厚度为1.5毫米,前纵梁内板后部厚度为2.0毫米,且前纵梁内板前部和车前纵梁内板后部之间为激光拼焊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了原材料,减少了冲压工序以及车身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材料,并采用激光拼焊连接改良了轿车前纵梁内板结构,在撞击过程中,可以控制更多的能量得到吸收,从而改良车身部件的抗击冲撞能力,提高车身的被动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轿车部件,确切地说是轿车前纵梁内板
技术介绍
汽车前纵梁是汽车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 ,传统的前纵梁设计, 需要另外设计一块加强板,以保证在吸能区后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发 生正面碰撞时,保证驾驶室内人员生命安全。现有轿车前纵梁结构比较复 杂,车身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轿车前纵梁结构比较复杂,车身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安 全性差的现状,本技术设计出了一种节约原材料、零件数少、生产成 本低的轿车前纵梁内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改进方案是,轿车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前部和前纵梁内板后部,所述前纵梁内板前部厚度为1.5毫米,前纵梁内板 后部厚度为2. Q毫米,且前纵梁内板前部和车前纵梁内板后部之间为激光 拼焊连接。所述前纵梁内板前部的长度为249毫米,前纵梁内板后部长度为634 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零件数量的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简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整车制造及装配成本;2、 由于产品的不同,零件在成形前即通过激光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 因而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大大降低了零部件的制造及装配公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轿车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前部和前纵梁内板后部,所述前纵梁内板前部厚度为1.5毫米,前纵梁内板后部厚度为2.0毫米,且前纵梁内板前部和车前纵梁内板后部之间为激光拼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清唐程光李华伟张朋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