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918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及汽车,该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包括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上设有开口,开口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还包括:线束过孔盖板,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一侧边与开口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二侧边上设有弹性卡子,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线束过孔盖板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开启状态时,弹性卡子与第一凹槽分离,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卡子与第一凹槽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防止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丢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一般汽车在驾驶舱侧围内饰板与车身钣金之间装备有综合通讯器,使得汽车上市后用户在使用通讯器时,能够自行接插通讯器使用的线束。如图1?图2所示,侧围内饰板上设计有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但在用户接插线束及使用通讯器过程中,需要拆下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这样会造成侧围内饰板内部的电器件及金属钣金件外露,美观性差,同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易损坏或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及汽车,能防止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丢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包括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上设有开口,开口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还包括:线束过孔盖板,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一侧边与开口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二侧边上设有弹性卡子,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线束过孔盖板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开启状态时,弹性卡子与第一凹槽分离,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卡子与第一凹槽卡接。可选地,开口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均设有限位块,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的限位块抵接。可选地,第二侧边与弹性卡子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可选地,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和线束过孔盖板为一体注塑结构。可选地,第一凹槽为楔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上设一开口,且开口的第二侧面与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通讯器时,不需要将整个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拆下,只需要将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二侧边上的弹性卡子与开口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凹槽分离,使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开启状态即可,且线束过孔盖板还与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便防止了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丢失。【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不使用通讯器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使用通讯器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中不使用通讯器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中使用通讯器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中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2、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3、第一凹槽;4、线束过孔盖板;5、第一侧边;6、弹性卡子;7、限位块;8、第二凹槽;9、侧围内饰板;10、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当用户使用通讯器时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易丢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及汽车。如图3?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该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包括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上设有开口,开口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3,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还包括:线束过孔盖板4,线束过孔盖板4的第一侧边5与开口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线束过孔盖板4的第二侧边上设有弹性卡子6,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边5与第二侧边相对,线束过孔盖板4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线束过孔盖板4处于开启状态时,弹性卡子6与第一凹槽3分离,线束过孔盖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卡子6与第一凹槽3卡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接插线束10使用通讯器时,可以通过扳起线束过孔盖板4的第二侧边,弹性卡子6与开口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凹槽3分离,使线束过孔盖板4处于开启状态,将通讯器使用的线束10插接在汽车的综合通讯器上。且在插接线束10的同时,线束过孔盖板4通过第一侧边5与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连接在一起。这样便克服了用户使用通讯器时,需将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拆下的问题。即,在用户使用通讯器时,不会造成侧围内饰板9内部的电器件及金属钣金件外露,使侧围内饰板9的美观性良好,同时避免了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的损坏或遗失。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当用户不使用通讯器时,可通过压下线束过孔盖板4,使弹性卡子6与开口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凹槽3卡接,防止线束过孔盖板4自行张开。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开口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均设有限位块7,线束过孔盖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线束过孔盖板4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的限位块7抵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当用户不使用通讯器压下线束过孔盖板4时,设置在开口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限位块7,使得线束过孔盖板4和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能够精密配合,不存在面差,外观良好。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侧边与弹性卡子6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8,该第二凹槽8便于扳起线束过孔盖板4。可选地,如图3?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和线束过孔盖板4为一体注塑结构。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线束过孔盖板4的第一侧边5与开口的第二侧面的连接处的厚度为0.5mm,使得线束过孔盖板4和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2之间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随意翻折,且不易损坏,使用周期长。同时一体注塑结构既不会增加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的加工模具的费用,也不会增加安装工时。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为楔形。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凹槽3的具体形状。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I。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包括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还包括: 线束过孔盖板,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开口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二侧边上设有弹性卡子,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所述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弹性卡子与所述第一凹槽分离,所述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卡子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均设有限位块,所述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的限位块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弹性卡子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和所述线束过孔盖板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包括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过孔安装板本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线束过孔安装板结构还包括:线束过孔盖板,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开口的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第二侧边上设有弹性卡子,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所述线束过孔盖板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所述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弹性卡子与所述第一凹槽分离,所述线束过孔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卡子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月忠陈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