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656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该前部结构设置有:前侧梁;一仪表盘安装板;延伸构件,其在前侧梁的后侧与其进行连接,并沿仪表盘安装板延伸,其具有一下方弯曲段;悬架构件,其位于前侧梁的下方,且具有一个与延伸构件的下方弯曲段相连接的后端部;后延构件,其位于地板的上方;以及地板梁,其在延伸构件下方弯曲段的后侧与延伸构件相连接。后延构件具有一断面闭合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地板梁被设置在后延构件的上方,以便于能叠压并连接到后延构件上,地板梁具有厚度增大的顶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更为特定的情况是,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带有一延伸构件,该部件从一前侧梁的后端向下后方倾斜。
技术介绍
平10-119826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具体可参见附图说明图1及相关的描述,该前部结构具有一结构件,该结构件包括在横向上相互分开的两前侧梁,两侧梁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两延伸构件,它们分别邻接着两前侧梁的后端部,且两后延构件沿一仪表盘安装板向下后方倾斜,并位于地板的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在对这种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后发现当从车辆的前方对前侧梁施加很大的载荷时一例如由于发生正面碰撞而施加载荷时,该载荷会经前侧梁而向后传递,从而作用在向后下方倾斜的延伸构件上。这样,可以预计延伸构件中产生的弯曲力矩会使延伸构件绕其弯曲段的中心向后变形,从而会具有这样的趋势使仪表盘安装板向后移入到车辆乘员室内。基于这一原因,需要进行一些研究,以减小仪表盘安装板由于受到来自于车辆前方的载荷而向后退缩的位移量。用于减小仪表盘安装板后退位移的其中一种措施被设计为采用这样的技术提高延伸构件顶壁对力矩的抵抗性能。但是,在延伸构件被设置在地板下方的情况中,每一延伸构件的断面结构都为闭合的形式,且其顶壁是由地板构成的,因而就需要增大整个地板的厚度,以提高对力矩的抵抗性能,这就会使重量显著地增大。为此目的,对于所涉及的延伸构件,如果将延伸构件布置到地板梁的上方,则就可在不增大地板厚度的前提下加厚这些构件的顶壁。但是,尽管可考虑通过对板材进行切割、弯折、并接合相关部位而将延伸构件制成断面闭合的结构件,但为了使顶壁的厚度加大,应当将整个延伸构件的厚度都增大,或者只是在顶壁上接合单独的增强板,这就会使重量增大,并使执行组装工作时的可操作性变差。因而,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上述的认真研究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限制延伸构件由于受到来自于车辆前方的载荷而产生的向后变形,且不会导致重量的过分增加,也不会使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变差,由此减小了仪表盘部分(包括一仪表盘安装板)的向后位移。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前侧梁,其在车身的前部沿车身的纵向延伸;一仪表盘安装板,其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延伸;一延伸构件,其在前侧梁的后侧与其进行连接,并沿仪表盘安装板延伸,其具有一下方弯曲段,该弯曲段相对于车身向后下方倾斜;一悬架构件,其位于前侧梁的下方,且具有一个与延伸构件的下方弯曲段相连接的后端部;一后延构件,其位于地板的上方,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且具有一断面闭合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以及一地板梁,其在延伸构件下方弯曲段的后侧与延伸构件相连接,地板梁被设置在后延构件的上方,以便于能叠压并连接到后延构件上,同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且地板梁具有厚度增大的顶壁。换言之,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前侧梁,其在车身的前部沿车身的纵向延伸;一仪表盘安装板,其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延伸;一延伸构件,其在前侧梁的后侧与其进行连接,并沿仪表盘安装板延伸,其具有一下方弯曲段,该弯曲段相对于车身向后下方倾斜;一悬架构件,其位于前侧梁的下方,且具有一个与延伸构件的下方弯曲段相连接的后端部;一后延构件,其位于地板的上方,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且具有一断面闭合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以及一地板梁,其在延伸构件下方弯曲段的后侧与延伸构件相连接,地板梁被设置在后延构件的上方,以便于能叠压并连接到后延构件上,同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且地板梁具有用于承受某种作用力的措施,所述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对于车身是向后的,其来自于作用在前侧梁和悬架构件上的、相对于车身向后的力。从下文结合附图所作的描述,可更加清楚地领会本专利技术其它的、和进一步的特征、优势和有益之处。对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中的俯视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底盘构架结构;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对该实施方式所作的象征性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该实施方式的图2中的B-B线所作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一个象征性的放大剖视图,表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向车架结构施加冲击载荷时、车架结构的工作状况,图中还表示出了与图2所示结构对应的位置关系;以及图5是一剖面图,表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一后延构件与一地板梁之间的联接状况,图中还表示出了与图3所示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作详细的描述。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各个附图标号的意义分别为“FR”指代车身的前向方向,“RR”指代车身的后向方向,“R”指代车身的右向方向,而“L”则指代车身的左向方向,“UPR”指代车身的向上方向,“LWR”指代车身的向下方向。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一俯视图,表示了当前所示实施方式中车身VB的底盘构架结构。图2是一个象征性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图1中的A-A线剖开而绘制的,图3是沿图2中B-B线所作的放大的剖面图,图4中象征性的剖视图表示了底盘车架结构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工作状况、以及与图2所示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关系。顺便提及,大体上来讲,当前所针对实施方式中的车身前部结构被制成除了专门指出的特殊情况之外,该前部结构相对于车身的纵向是左右对称的,且该车身前部结构的内部具有以车辆载客室R。如图1和图2所示,当前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左、右一对前侧梁1,1,它们位于车身VB前部的两侧,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横向分开,同时还在车身VB的纵向上延伸。两前侧梁1的后端上连接着一对延伸构件3,3,它们沿仪表盘安装板2延伸。仪表盘安装板2具有至少一个总体表面,该总体表面从一地板向上竖直起,安装板2在车身VB的垂向上延伸,同时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其中的地板将在下文中有所描述。每一延伸构件3都具有一下方弯曲段3a,其沿仪表盘安装板2向后下方倾斜。在前侧梁1的下方设置了悬架构件4,如从俯视图中观察,每一悬架构件都被制成直角形状,两悬架构件4各支撑着一悬架臂(图中未示出)。悬架构件4的前端通过一安装构件或一紧固构件与所对应前侧梁1的前端相连接,其中的安装构件和紧固构件在图中均未示出,悬架构件4的后端通过一安装构件5与所对应延伸构件3的下方弯曲段3a相连接。各延伸构件3的下方弯曲段3a跨接在侧框梁7的前端与槽道部件8的前端之间,并与侧框梁7以及槽道部件8的前端相连接,两侧框梁7在地板6的两侧沿车身的纵向延伸,地板6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扩展,并在车身纵向上延伸,两槽道部件位于地板6的中间部位,并相互分开给定的距离,它们与侧框梁7对置着。另外,槽道部件8是成对布置的,它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互正对。地板6是由一对外侧地板6a,6a与一块中间地板6b组成的,两外侧地板均被设置在侧框梁7和槽道部件8之间,中间地板6b则被布置在相互对置的一对槽道部件8,8之间。该中间地板6b形成了一个槽道部分。本文中,对于当前所针对的实施方式,在相关前侧梁1的后部区域内、在前侧梁1的延长线上,将一后延构件10布置到各外侧地板6a的上方,该后延构件10具有一端面闭合的结构件,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每一后延构件10都与所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前侧梁,其在车身的前部沿车身纵向延伸;一仪表盘安装板,其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延伸构件,其在前侧梁的后侧与前侧梁进行连接,并沿仪表盘安装板延伸,以具有一下方弯曲段,该弯曲段相对于车身向后下 方倾斜;悬架构件,其位于前侧梁的下方,且具有一个与延伸构件的下方弯曲段相连接的后端部;后延构件,其位于地板的上方,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且具有一断面闭合的结构件,该结构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以及地板梁,其在延伸构件的 下方弯曲段的后侧与延伸构件相连接,地板梁被设置在后延构件的上方,以便于能叠压并连接到后延构件上,同时在车身的纵向上延伸,地板梁具有厚度增大的顶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邦泰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