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148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该轨撑的结构包括背立面、底部平面,以及在所述底部平面两侧分别于背立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点是:所述底部平面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该延伸面与背立面相连接,底部平面中央设有一矩形通孔;且,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其大小与安装所使用的小螺栓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小螺栓将轨撑与钢轨进一步固定,使钢轨受力合理,减少因列车横向力作用造成的钢轨轨头横向变形,列车运行稳定性得到提高,改善了列车通过时轨道动态不平顺,并减小钢轨侧磨;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使用非常方便,能够避免产生零部件丢失、易损等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钢轨辅助部件,具体为高速铁路铁路轨道的强化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部件中,为了有效地抗轮轨横向力,在钢轨外侧安装的部件。轨撑一般安装在小半径曲线轨道外股钢轨的外侧,以防止列车通过曲线时,过大的横向力造成轨道横向位移过大,甚至造成钢轨的翻倒。高速铁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安全、节能等明显优势。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 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这种高速度行驶,使得钢轨在道岔区段和曲线区段所承受的横向力更大,轨距和线形难于保持,外轨侧磨严重,养护维修工作量很大。此时,轨撑的作用更为突出,对于轨撑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以提升铁路钢轨的稳定性,确保安全,同时方便维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该轨撑的结构包括背立面、底部平面,以及在所述底部平面两侧分别于背立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点是:所述底部平面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该延伸面与背立面相连接,底部平面中央设有一矩形通孔;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其大小与安装所使用的小螺栓相匹配。进一步地,上述的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其中:所述背立面与钢轨轨腰的接触面相匹配,所述底部平面与钢轨轨底的接触面相匹配,所述延伸面与钢轨轨腰和轨底之间的连接曲面相匹配。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其中:所述底部平面中的矩形通孔的大小大于安装螺栓的横截面、且小于安装所使用的弹条的覆盖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I)本技术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可以用小螺栓将轨撑与钢轨进一步固定,使钢轨受力合理,减少了因列车横向力作用造成的钢轨轨头横向变形,使列车运行稳定性得到提高,改善了列车通过时轨道动态不平顺,减小了钢轨侧磨;(2)本技术的轨撑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使用非常方便,能够避免产生零部件丢失、易损等实际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轨撑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轨撑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轨撑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轨撑的使用状态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轨撑,2-钢轨,3-轨腰,4-轨底,5-弹条,6_螺栓,7-轨枕,8-小螺检,11-背立面,12-侧立面,13-凸台,14-底部平面,15-长条通孔,16-矩形通孔,17-延伸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铁路轨道的强化装置,优选适用于高速铁路。该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加强了钢轨在小半径曲线、道岔、和长大坡道路段的横向刚度,提高了钢轨的抗倾覆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所述轨撑I的结构包括背立面11、底部平面14、和在所述底部平面14两侧分别于背立面11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12,其中背立面11与钢轨轨腰3的接触面相匹配,底部平面14与钢轨轨底4相匹配;所述底部平面14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13,其高度与钢轨轨底高度相匹配;所述底部平面14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17,该延伸面17与背立面相连接,并且与钢轨的轨底4和轨腰3之间的连接曲面相匹配;所述底部平面14中央设有矩形通孔16,该通孔的大小大于螺栓6的横截面、小于弹条5的覆盖面;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15,其大小与小螺栓8相匹配。如图4,该轨撑I设置在钢轨2和轨枕7之间,螺栓6贯穿弹条5和矩形通孔16设置在轨撑内,使轨撑的底部平面14固定在钢轨轨底4的接触面上,另外再用小螺栓8贯穿钢轨2和所述轨撑的背立面11,使轨撑背立面11与钢轨轨腰3紧密接触。采用此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具有上述结构的轨撑I与钢轨2和轨枕7之间能够更好地匹配,同时,采用小螺栓8将轨撑I与钢轨2的进一步固定,使钢轨2受力合理,减少了因列车横向力作用造成的钢轨轨头横向变形,使列车运行稳定性得到提高,改善了列车通过时轨道动态不平顺,减小了钢轨侧磨。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该轨撑的结构包括背立面、底部平面,以及在所述底部平面两侧分别于背立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面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该延伸面与背立面相连接,底部平面中央设有一矩形通孔;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其大小与安装所使用的小螺栓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立面与钢轨轨腰的接触面相匹配,所述底部平面与钢轨轨底的接触面相匹配,所述延伸面与钢轨轨腰和轨底之间的连接曲面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面中的矩形通孔的大小大于安装螺栓的横截面、且小于安装所使用的弹条的覆盖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该轨撑的结构包括背立面、底部平面,以及在所述底部平面两侧分别于背立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点是:所述底部平面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该延伸面与背立面相连接,底部平面中央设有一矩形通孔;且,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其大小与安装所使用的小螺栓相匹配。本技术可以用小螺栓将轨撑与钢轨进一步固定,使钢轨受力合理,减少因列车横向力作用造成的钢轨轨头横向变形,列车运行稳定性得到提高,改善了列车通过时轨道动态不平顺,并减小钢轨侧磨;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使用非常方便,能够避免产生零部件丢失、易损等实际问题。【IPC分类】E01B9-60, E01B5-14【公开号】CN204401369【申请号】CN201520033793【专利技术人】韩奇峰 【申请人】江苏金玉龙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铁路轨道强化轨撑,该轨撑的结构包括背立面、底部平面,以及在所述底部平面两侧分别于背立面间设置的两个侧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平面前端设有一向下的凸台,另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面,该延伸面与背立面相连接,底部平面中央设有一矩形通孔;所述背立面中央设有一长条通孔,其大小与安装所使用的小螺栓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玉龙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