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机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564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轨道交通上所采用的转辙机的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可以在两个终端位置均可以对道岔进行锁闭的锁闭块。在进行锁闭时,推板推动锁闭块一侧的燕尾锁使锁闭块绕锁闭销转动,完成锁闭。在解锁时,推板向反方向运动,推动锁闭块另一侧的燕尾锁并使锁闭块绕锁闭销转动至正常转换位,实现解锁。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维护费用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中用于转换道岔的转辙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转辙机的锁闭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转辙机是轨道交通中必不可少的机械,用于根据需要将来自一个方向的列车引导到两个可选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转辙机中的锁闭装置可以稳定地通过一个传动机构,分别通过推和拉一对道岔的动作,将来车方向的一对道岔引导至两个可选方向的钢轨中的一组钢轨。如图1所示,中国专利CN 2218767Y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液压转辙机所用的带有动作杆和锁块的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动作杆1,两个燕尾锁块41和42,一个推板5和一个锁闭底座2。当锁闭装置需要进行锁闭动作时,推板5向右推动锁块42,并将锁块42的一个燕尾锁沿顺时针方向压至锁闭底座2的一侧;此时整个动作杆1被锁块42带至一个较为靠右的位置。当需要解锁时,推板5向左运动,推动燕尾锁块41的一个燕尾锁向左运动。此时动作杆1在锁闭销31的作用下向左运动,锁闭销32相应地带动锁块4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脱离锁闭底座2的右侧,并沿锁闭底座2的上表面向左继续滑动至锁块41进入锁闭位置。通过上述锁闭和解锁动作,动作杆1可分别使来车方向的道岔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分析上述过程中该锁闭装置的受力情况,可以发现,这种锁闭和解锁方式有如下的问题1.处于锁闭位置的锁块42的旋转解锁过程需要通过以下环节推板5-锁块41-锁闭销32-动作杆1-锁闭销31-锁块42。锁块42是在动作杆1的拖动下被动旋转解锁的,解锁力的传递环节多,故障隐患也随之增加;2.整个锁闭装置零件多,在动作杆运动方向上占用空间大;3.需要在动作杆1上开两个销孔,对动作杆1的强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辙机用锁闭装置,采用较为简单、紧凑的结构,机械性能更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辙机用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动作杆、一个锁闭铁、一个推板和一个锁闭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闭块的两侧各有一个燕尾锁,锁闭块的中部开有一个圆孔,一个锁闭销穿过该圆孔,使所述的锁闭块与所述的动作杆相连,锁闭销为所述的锁闭块的旋转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锁闭块4的两个燕尾锁相对于穿过所述的锁闭块的圆孔中心的一个平面互相对称。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一个燕尾锁的形状、结构、尺寸和材料做出有别于另一个燕尾锁的设计。本技术锁闭装置中所包括的部件“锁闭铁”,是一个行业内通用的部件;该名称也是一个通用的名称。该部件可以用包括强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各类金属等材料(其中包括铁)制成,但并非一定用铁来制造。本技术的转辙机锁闭装置适用于对铁路干线、支线、地铁及轻轨等轨道交通系统的道岔进行转换和锁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已有技术的一种转辙机锁闭装置;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转辙机锁闭装置;图3a、图3b、图3c为本技术的一种锁闭装置进行解锁动作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锁闭装置的整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锁闭装置中锁闭块4的一个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锁闭装置中锁闭块4与动作杆1之间装配关系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锁闭装置中所采用的一种推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转辙机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动作杆1、一个锁闭铁2、一个推板5和一个锁闭块4。所述的锁闭块4在两侧分别呈燕尾形,这里称之为燕尾锁;其中部开有一个圆孔,一个锁闭销3穿过该圆孔并与所述的动作杆1相连,锁闭销3为所述的锁闭块4的旋转轴。图2中,所述的推板5位于锁闭块4的上方,锁闭铁2位于锁闭块4的下部。锁闭块4通过锁闭销3安装在动作杆1上。推板5可以往复运动,运动时通过其两端的斜面带动锁闭块4沿锁闭铁2的表面运动。当锁闭块4位于锁闭位置时,推板5压住锁闭块4,锁闭铁2从反方向(就锁闭块4的转动而言)顶住锁闭块4以阻止其横向移动,同时动作杆1被锁闭。解锁时,推板5反向运动,解除对锁闭块旋转的限制并迫使其向解锁方向旋转。这样,本技术的锁闭装置只使用一个锁闭块就可完成道岔的转换以及所述道岔在两个终端位置的锁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锁闭块4的两个燕尾锁以穿过所述的锁闭块的圆孔的一个平面对称。在图2中,两燕尾锁相对于穿过锁闭块4中所述圆孔的一个平面(即穿过锁闭销3中心的一个平面)对称。图3a,图3b,图3c分别为本技术的锁闭装置进行解锁动作的示意图。图3a表示开始进行解锁。在解锁的初始时刻,推板5抵在锁闭块4的右侧燕尾锁上。如图3b所示,推板5向左移动;当抵到锁闭块4的左侧的燕尾锁的内侧时,受锁闭销3的作用,右侧的燕尾锁在整体随动作杆1向左平移的同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逐渐脱离锁闭铁4的右侧。如图3c所示,继续前面的过程,锁闭块4的两个燕尾锁转成水平状,此时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解锁。如推板5继续推动锁闭铁2的左侧燕尾锁,进而通过锁闭销3推动动作杆1向左移动时,可使锁闭铁4的左侧燕尾锁抵到锁闭铁2的左侧,使锁闭块4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新的位置上实现锁闭。此状态对应于道岔与另一条轨道接合。这样,就完成了道岔的一次转换动作。下面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装置的特色。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锁闭装置的整体视图。从图4中可见,锁闭块4与动作杆1在装配时采用了一个挡板6,在挡板6的两端各用一个螺栓将锁闭块4与动作杆1扣住。锁闭销3将锁闭块4与动作杆1串接起来(图中未示出),并且此时锁闭块4处于锁闭位置,即锁闭块4的右侧的燕尾锁扣在锁闭铁2的右侧。当解锁时,推板5向前方(图中的左方)行进,压迫锁闭块4的左侧的燕尾锁,通过锁闭销3的作用,整个锁闭块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应地,右侧的燕尾锁离开锁闭铁2的右侧。动作原理推板5推动锁闭块4,锁闭块4通过锁闭销3带动动作杆1进行道岔转换;当道岔进入密贴位置时,推板继续向前运动推动锁闭块4,使锁闭块4旋转并实现锁闭。图5示出了本技术锁闭装置中锁闭块4的一个侧视图。从图中可见,锁闭块4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圆孔,用于容纳锁闭销3。锁闭块采用40Cr材料(一种标准的合金材料),对于滑动表面可采用表面渗碳处理,以增加其硬度及耐磨性。为加大锁闭块整体的强度,两燕尾锁可以在一侧相互连接。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锁闭装置的锁闭块4与动作杆1之间的装配关系。从图中可见,二者通过一个锁闭销3连接。在锁闭块4的上方设置一个挡板6,锁闭销3穿过该挡板6。挡板6的作用是将锁闭块4扣住;同时挡板6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螺栓,用于从两侧将挡板6与动作杆1相连接。锁闭块4的外轮廓为圆形,它可以在挡板6内转动,挡板6与动作杆1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使锁闭销3的受力由悬臂结构转化为简支结构,受力状况得以改善。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锁闭装置中所采用的推板5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推板5的下部有一个块状物,用于推动锁闭块4,锁闭块4通过锁闭销3带动动作杆1向两侧移动。当锁闭块4分别到达锁闭铁2的两侧位置时,推板5通过对锁闭块4做锁闭和解锁动作,而实现对动作杆1的锁闭和解锁,同时,推板5与一个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相连,检测模块作用于转辙机的接点(图中未示出),通过接点的动作,来控制转辙机的启闭。本技术所述的转辙机的锁闭装置的结构紧凑,运行较已有技术更可靠,维护也较为简便。权利要求1.一种转辙机用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动作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辙机用锁闭装置,包括一个动作杆(1)、一个锁闭铁(2)、一个推板(5)和一个锁闭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闭块(4)的两端各有一个燕尾锁,锁闭块(4)的中部开有一个圆孔,一个锁闭销(3)穿过该圆孔使所述的锁闭块(4)与所述的动作杆(1)相连,该锁闭销(3)为所述的锁闭块(4)的旋转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新鹏林伟许侃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