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辙机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特别是转辙机。
技术介绍
[0002]转辙机是一种轨道交通领域的信号基础设备,用来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以及反映道岔位置。对于由电动机驱动的转辙机来说,转辙机的机壳内设置有电动机,动作杆的一端设置在机壳内并由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动作杆的另一端伸出机壳并连接外部的道岔的尖轨,电动机通过驱动动作杆伸缩即可实现道岔位置的转换。此外,检测杆也穿过机壳设置,检测杆也与道岔尖轨连接,其用于检查和监督尖轨的密贴状态。
[0003]动作杆及检测杆伸缩过程中如果将外界的粉尘和水等进入转辙机的机壳内部,会影响转辙机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故动作杆或检测杆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对于保障转辙机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辙机,主要用以提高双检测杆的密封性,此外,还进一步用于提高动作杆的密封性。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转辙机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转辙机包括机壳、双检测杆及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双检测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另一端穿过所述机壳及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并向外伸出,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形成有适于所述双检测杆穿过的双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导向套筒、中间法兰、密封法兰以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0006]其中,导向套筒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机壳的外壁上;中间法兰的靠近所述导向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所述中间法兰的周向侧壁设置有与其内侧连通的一个注油孔。优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辙机,其包括机壳(1)、双检测杆(21)及第一密封组件(2),所述第一密封组件(2)连接在所述机壳(1)上;所述双检测杆(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另一端穿过所述机壳(1)及所述第一密封组件(2)并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2)形成有适于所述双检测杆(21)穿过的双开口结构(201);所述第一密封组件(2)包括:一个导向套筒(22),其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机壳(1)的外壁上;一个中间法兰(23),其靠近所述导向套筒(22)的第二端设置,所述中间法兰(23)的周向侧壁设置有与其内侧连通的一个注油孔(231);一个密封法兰(24),其设置在所述中间法兰(23)背向所述导向套筒(22)的一侧;一个第一密封圈(3),其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筒(22)与所述中间法兰(23)之间,并与所述导向套筒(22)、中间法兰(23)及所述双检测杆(21)密封配合;一个第二密封圈(4),其设置在所述中间法兰(23)与所述密封法兰(24)之间,并与所述中间法兰(23)、密封法兰(24)及所述双检测杆(21)密封配合;其中,所述中间法兰的双开口结构(201)中的两个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的双开口结构(201)中的两个开口,以使得所述中间法兰(23)的双开口结构(201)中每个开口的内周壁分别与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之间的相对端面之间围成有环绕所述双检测杆(21)中的一根检测杆的用于充油的第一环腔(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法兰(23)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隔板(233)以将其内部分隔形成有所述双开口结构(201),且两个隔板(233)之间的缝隙(2331)使得所述双开口结构(201)中的两个开口之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4)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平垫(31),其上形成有所述双开口结构(201);两个第一凸环(32),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垫(31)上并各自绕所述双开口结构(201)中的一个开口设置,以利用其内环面分别与所述双检测杆(21)中的一根检测杆密封配合;一个第二凸环(33),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垫(31)上并包围两个所述第一凸环(32),以利用其外环面与所述导向套筒(22)和所述密封法兰(24)密封配合;多个第一支撑筋(34),绕所述第一凸环(3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垫(31)上,且两个所述第一凸环(3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筋(34),以及所述第一凸环(32)与所述第二凸环(33)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32)的周壁在背离所述第一平垫(31)的方向上向其内部倾斜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凸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凸环(32)和所述第一支撑筋(34)向外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筒(22)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圈(3)的第二凸环(33)的外周壁密封配合,且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底壁上形成有一个所述双开口结构(201);所述中间法兰(23)的朝向所述导向套筒(2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232),所述第二凹槽(232)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圈(3)的所述第一平垫(31)的外周密封配合;其中,所述第二凹槽(23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平垫(31)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3)对所述中间法兰(23)和所述导向套筒(22)之间进行密封。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锁,张勋,李超,刘柯华,刘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