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55364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是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肿瘤药物和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合成出胡枝子酚E1及其衍生物,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针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胃癌细胞(MGC-803)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的IC50<100μM;同时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胡枝子酚E1的IC50<1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在治疗肿瘤药物和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及药物领域,尤其是胡枝子酚E1类衍生物的制备治疗肿瘤药物和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技术背景胡枝子酚E1又名8-香叶基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天然豆科植物同裂胡枝子的根茎中。研究表明,胡枝子酚E1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抑制BACE1活性。在已知文献报道中,具有香叶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有明显提高,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首次合成了胡枝子酚E1及其衍生物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药物和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1、R2、R3为氢、甲基。所述的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肿瘤药物和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为氢、R2为氢、R3为氢,即胡枝子酚E1。而且R1为甲基、R2为甲基、R3为甲基,即三甲基胡枝子酚E1。而且R1为氢、R2为甲基、R3为甲基,即7,4’-二甲基胡枝子酚E1。胡枝子酚E1类衍生物的制备,合成路线如下:其中R1、R2、R3为氢、甲基。本专利技术首次合成出胡枝子酚E1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测定,所测定的3种肿瘤细胞分别为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结肠癌细胞(HT-29)和人胃癌细胞(MGC-803),结果显示这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IC50<100μM);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胡枝子酚E1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10μM)。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合成工艺和纯化方法简单、收率高、测定方法简单等优点,并且对肿瘤细胞和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制备抗肿瘤和治疗糖尿病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胡枝子酚E1核磁共振氢谱。图2为三甲基胡枝子酚E1核磁共振氢谱。图3为7,4’-二甲基胡枝子酚E1核磁共振氢谱。图4降糖活性动物实验测试血糖值。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了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制备方法。第一部分: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的制备1、制备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4H-苯丙吡喃-4-酮将金雀异黄素(2.0g,7.40mmol)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20mL)中,在0℃条件下先分批加入60%NaH(0.8g,33.30mmol),再缓慢滴加氯甲基甲醚(2.68g,33.30mmol),反应体系用氩气保护。继续低温反应1h后,升至室温反应,经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冰水(100mL)中淬灭。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5:1,v/v),得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4H-苯丙吡喃-4-酮2.2g,白色固体,收率87%。化合物结构确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3.48(s,3H),3.51(s,3H),3.54(s,3H),5.19(s,2H),5.24(s,2H),5.31(s,2H),6.74(s,1H),6.75(s,1H),7.07(d,J=8.8Hz,2H),7.46(d,J=8.8Hz,2H),7.78(s,1H);13CNMR(100MHz,CDCl3):δ55.9,56.4,56.6,94.3,94.4,95.5,97.0,102.0,111.3,116.0,125.4,125.8,130.4,150.3,157.1,158.6,159.4,161.1,175.2;LRMS(ESI)m/z:403.1[M+H]+。2、制备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8-溴-4H-苯丙吡喃-4-酮将步骤1中获得的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4H-苯丙吡喃-4-酮(2.0g,5.86mmol)溶于二氯甲烷(20mL)中,在搅拌下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15g,6.45mmol),室温反应2h。经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冰水(100mL)中搅拌,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得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8-溴-4H-苯丙吡喃-4-酮2.3g,白色固体,产率为93%。化合物结构确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3.48(s,3H),3.54(s,3H),3.55(s,3H),5.20(s,2H),5.32(s,2H),5.35(s,2H),6.99(s,1H),7.08(d,J=8.8Hz,2H),7.46(d,J=8.4Hz,2H),7.90(s,1H);13CNMR(100MHz,CDCl3):δ55.9,56.7,56.8,93.5,94.3,95.1,95.9,100.4,112.2,116.1,124.9,125.8,130.4,150.4,155.3,157.3,157.9,158.0,175.0;LRMS(ESI)m/z:481.3[M+H]+。3、制备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8-香叶基-4H-苯丙吡喃-4-酮将步骤2获得的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8-溴-4H-苯丙吡喃-4-酮(240mg,0.50mmol)溶于无水DMF(2mL)中,再分别加入香叶基硼酸脂(198mg,0.75mmol),无水碳酸铯(227mg,0.70mmol),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18.2mg,0.025mmol),反应体系用氩气保护。90℃条件下反应8h,经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加入乙酸乙酯(20mL)稀释,再用水(10mL)洗三次。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得3-((4’-甲氧甲氧基)苯基)-5,7-二甲氧甲氧基-8-香叶基-4H-苯丙吡喃-4-酮190mg,黄色油状物,产率71%。化合物结构确证数据为:1HNMR(400MHz,CDCl3):δ1.56(s,3H),1.63(s,3H),1.81(s,3H),1.97(t,J=8.0Hz,2H),2.03-2.08(m,J=14.8Hz,2H),3.48(s,3H),3.50(s,3H),3.51(s,2H),3.54(s,3H),5.05(t,J=8.8Hz,1H),5.19(m,3H),5.28(s,2H),5.29(s,2H),6.90(s,1H),7.07(d,J=8.4Hz,2H),7.47(d,J=8.4Hz,2H),7.85(s,1H);13CNMR(100MHz,CDCl3):δ16.1,17.6,21.9,25.6,26.6,39.7,55.9,56.3,56.6,94.3,96.2,100.5,111.4,112.6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R2、R3选自氢或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胡枝子酚E1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R2、R3选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彭孙华雷亚楠李雅姗彭小林王浩猛滕玉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