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东宁专利>正文

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329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交通工具,特别是一种由气垫支撑的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它包括车体,车轮,供气装置,供气管道,道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两侧下端设有围裙;车体底部、围裙与路面构成增压室;供气管道设有向增压室喷气的喷口;车体底部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噪音小、稳定性能好、载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交通工具,特别是一种由气垫支撑的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
技术介绍
前苏联采用和气垫船类似的气垫原理进行气垫列车的研制,由于稳定性问题难以解决停止了研制。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则采用喷气发动机的高压喷气,使带滚轮的车体底部和两个铁轮之间形成高压气垫使车体悬浮,并在喷气发动机的推动下快速运行;它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尺寸高压气垫运行不稳定;另一个是供给气垫压缩空气的喷气发动机和产生推力的喷气发动机两者的噪声污染难以解决;于是纷纷下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噪音小、稳定性能好、载重大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包括车体,车轮,供气装置,供气管道,道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下端设有围裙;车体底部、围裙与路面构成增压室;供气管道设有增压室供气口;车体底部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由于本专利技术不是使用喷气发动机,因而噪音小;位于车体底部的增压室式气垫与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为列车提供双重平衡,因而稳定性能好;有增压室式气垫支撑列车的底部,所以载重量比单独磁悬浮列车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图5是图4的仰视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实施例,图7是图6的仰视中1-车体,1a-围裙,1b-伸缩平台,1c-凸臂,1d-凹腔;2-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a-导向磁铁,2b-导轨,2c-定子,2d-支撑磁铁,2e-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f-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g-磁屏蔽板,3-减压口,3a-节气门;4-供气管道;5-增压室供气口,5a-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b-横向密封喷缝,5c-喷缝式供气口,5d-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喷缝;6-增压室;7-道路,7a-路面,7b-定位桩,7c-凸起,7d-凹槽;8-车轮;9-伸缩支撑架;10-液压伸缩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包括车体1,车轮8,供气装置,道路7;车体底部装有与供气装置相连接的供气管道4,车体1两侧下端设有围裙1a;车体底部、围裙1a、路面7a构成增压室6;供气管道4中的压力气体通过增压室供气口5,向增压室6供气,充满压力气体的增压室6即构成气垫,增压室供气口5的数量根据列车车厢的长度可设置4~10个,增压室6内气体由围裙1a与道路7之间的间隙排出,车体1的围裙1a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该技术公开在德国磁悬浮高速列车国际公司中国代表处的网站,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磁悬浮铁路系统与技术》一书中,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由导向磁铁2a、导轨2b、定子2c、支撑磁铁2d组成;围裙1a中部设置有导向磁铁2a,围裙1a底部设置有支撑磁铁2d,道路7的两侧壁与导向磁铁2a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导轨2b,道路7侧下部与支撑磁铁2d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定子2c;列车行驶时,导向磁铁2a吸引导轨2b,支撑磁铁2d吸引定子2c内的铁芯为列车提供平衡力,支撑磁铁2d兼作直线电机的励磁部件转子,与定子2c组成直线电机作为驱动装置推进列车前进。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完善,参见图1与图2增压室供气口5固接有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a,供气管道中的压力气体经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a的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喷缝5d喷出形成小气垫,这些小气垫能为列车提供部分的支撑力与平衡力。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参见图1路面7a两侧设有凸起7c,围裙1a与凸起7c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臂1c,凸臂1c与凸起7c增加了增压室6密封的效果。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完善,参见图1车体底部设有与增压室6内相通得减压口3,减压口3设有节气门3a,通过对节气门3a的调节,能够辅助调节增压室6内的气压。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更一步完善,参见图2在车体1底部的前、后端设有能上下移动的伸缩平台1b,伸缩平台1b上设有与供气管道4相通横向密封喷缝5b,伸缩平台1b伸下后,车体的横向密封喷缝5b能对增压室6前后起到气封作用,车体前端的横向密封喷缝5b,与另一节车体后端的横向密封喷缝5b会形成一个小型的气垫,进一步增加气封的效果。车轮8在列车进站关闭气垫后行驶在站内的铁轨上支撑车体1,这样在车站内停靠、编组时就没有扬尘,也更节能。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完善,参见图2车体1底部设置有伸缩支撑架9,它可为列车在路途中临时停车提供支撑。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路面7a呈凹形,道路7两侧有凹槽7d,围裙1a、车体1底部、与路面7a构成增压室6;供气管道4下方连接有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a,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a上方设置有液压伸缩装置10,液压伸缩装置10能调控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5a的高度,可以部分的调节车体1的平衡,供气管道4中的压力气体通过周边射流式气垫装置喷缝5d向增压室6供气,增压室6内气体由围裙1a与路面7a之间的间隙排出,围裙1a上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该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采用电磁悬浮与电力悬浮相结合的结构;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位于凹槽7d,该系统由导向磁铁2a、导轨2b、定子2c、支撑磁铁2d、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e、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f组成;导向磁铁2a安装在围裙1a的中部,支撑磁铁2d安装在围裙1a的下部,凹槽7d内侧壁固定有与导向磁铁2a对应的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e;凹槽7d外侧壁固定有与导向磁铁2a对应的定子2c;凹槽7d与支撑磁铁2d上部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导轨2b,凹槽7d底部与支撑磁铁2d下部对应的位置固定有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f。列车低速行驶时,导向磁铁2a吸引定子2c内的铁芯,支撑磁铁2d吸引导轨2b提供平衡力,达到一定速度后导向磁铁2a与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e,支撑磁铁2d与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f产生斥力也提供平衡力,导向磁铁2a与定子2c组成直线电机作为驱动装置,为列车提供前进驱动力。导向磁铁2a与支撑磁铁2d可以是电磁铁、永磁铁、超导磁铁的任意组合。由于气垫主要负重,因此可以使用重量大的永磁铁代替部分电磁铁,第一、第二悬浮导向绕组可以是金属线圈或金属带等能产生感应磁场的各种导体方式。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完善,在围裙1a中部、导向磁铁2a与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e之间设置可移动的磁屏蔽板2g,在围裙1a底部、支撑磁铁2d与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f之间也设置可移动的磁屏蔽板2g;这样,列车低速行驶时,两磁屏蔽板2g分别隔在导向磁铁2a与第一悬浮导向绕组2e之间,及支撑磁铁2d与第二悬浮导向绕组2f之间,从而减少涡流损失;需要涡流制动或高速行驶时,移开两磁屏蔽板2g,提供制动力或用电力悬浮提供平衡。实施例3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围裙1a有两只垂臂,两只垂臂之间与车体底部构成凹腔1d,路面7a两侧设有定位桩7b;供气管道4下方设有的增压室供气口5是喷缝式供气口5c,喷缝式供气口5c为圆形,喷缝式供气口5c喷出的高压气体,在车体1底部构成了小气垫,增压室6内气体经围裙1a与道路7的定位桩7b之间的间隙排入大气;围裙1a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该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由导向磁铁2a、导轨2b、定子2c组成;凹腔1d内、围裙1a的两只垂臂上装有导向磁铁2a,定位桩7b顶部、导向磁铁2a上方装有导轨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悬浮平衡增压室式气垫列车,包括车体,车轮,供气装置,供气管道,道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两侧下端设有围裙(1a);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围裙(1a)与路面(7a)构成增压室(6);所述供气管道(4)设有增压室供气口(5);所述车体(1)底部安装有磁悬浮平衡控制系统(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宁
申请(专利权)人:周东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