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760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腔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包括:上盖(1)、上下腔壳体(2)(3)、上下腔控制活塞(4)(5)、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两个腔,上腔壳体(2)内装有上大下小的双级活塞上腔控制活塞(4),上腔控制气腔(17)比上腔刹车制动气腔(19)大,下腔壳体(3)内装有上下面积相等的下腔控制活塞(5),因上下腔控制活塞(4)(5)不一样,所产生的刹车气压也不一样。刹车时,上腔刹车制动气腔(19)的气压比下腔刹车制动气腔(21)的气压大,后桥负载重,上腔刹车制动出气口(20)接后桥,前桥负载轻,下腔刹车制动出气口(22)接前桥。这样刹车后桥比前桥提前,前桥不爆死,不拖磨轮胎,三桥同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属于汽车制动
, 具体指应用于三桥半挂车辆的刹车制动装置。技术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挂车也不断的技术改进。目前生产使用的挂车 大部分都是三桥,由于车型设计都是前髙后低,挂车前桥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小,轮胎负载轻,后桥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轮胎负载重。主要是车辆空载 行驶中刹车制动时,轻点刹车或半脚刹车前桥和后桥以同样的刹车气压刹车,因前桥负载轻,刹车轮胎就会抱死,后桥负载重,刹车刹不死,造成前桥拖磨 轮胎,给车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拄车生产厂家和车主往往会因此而引起各 种纠纷。目前国内外生产使用的挂车紧急继动阀,都是单腔,刹车时,几个刹车孔 的刹车气压都一样。美国进口超前紧急继动阀以大气量、刹车力强为优点,在 我国各地广泛使用,但也因为是单腔,也存在前桥刹车抱死、拖磨轮胎,刹车 不同步现象。以下结合附图7,对美国进口超前紧急继动阀的制动做简要介绍当挂车自备储气简内的压缩气压和主车平衡刹车制动时,由主车控制气压经控制管路,进挂车紧急继动阀控制气口 (15),进入控制气腔(17),控制活 塞(4)受控制气压压力向下移,推开制动气腔阀门(6),挂车自备储气简内的 压缩气压从制动气腔出口 (19)到制动气口 (20)进入挂车分泵,由制动分泵 控制刹车,该阀的控制活塞(4)为双级活塞。上大下小结构,控制气腔(17) 比制动气腔(19)大,(由力平衡原理知)因此挂车继动阀刹车制动气压比主车控制气压大,挂车超前于主车,车辆行驶比较安全,但也存在前桥刹车抱死,拖磨轮胎,刹车不同步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是在已有的美国进口超前紧急继动阀和153双腔刹车总泵的基础上,改进组合而成的双腔8孔三桥同步 超前紧急继动阀。该技术的上腔的刹车气压比下腔大,只有这样用上腔和 下腔的刹车气压差,来调整前、后桥的刹车效果,使挂车刹车时前桥刹车不抱 死、不拖磨轮胎、三桥刹车同步,同时挂车三桥刹车又超前于主车刹车的双腔 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双腔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采用如下技术 方案。该双腔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上腔刹车气压比下腔刹车气压大,上腔 和控制部分采用美国进口超前紧急继动阀的结构,下腔和控制部分采用153双 腔刹车总泵下腔的结构,组合改进而成。上腔壳体(2)内装有一个上面积比下 面积大的上腔控制活塞(4),上腔控制气腔(17)的面积比上腔刹车制动气腔 (19)的面积大,下腔壳体(3)内装有一个上下面积相等的下腔控制活塞(5), 下腔控制气腔(18)的面积和下腔刹车制动气腔(21)的面积相等。当主车和 挂车自备储气简气压平衡,刹车制动时,轻点刹车或半脚刹车,上腔刹车制动 气腔(19)的刹车气压比主车来的上腔控制气腔(17)的气压大,下腔刹车制 动气腔(21)的气压和主车来的下腔控制气腔(18)的气压相等,所以上腔刹 车制动气腔(19)的刹车气压比下腔刹车制动气腔(21)的刹车气压大(有力 平衡原理知),由于一个阀上下腔的刹车气压有大小,安装时后桥轮胎负载重, 所霈的刹车气压大,接上腔刹车制动气腔气口 (20),前桥轮胎负载轻,所霈的 刹车气压小,接下腔刹车制动气腔气口 (22),使后桥刹车比前桥刹车稍微提前,这样前桥刹车不再抱死,不再拖磨轮胎,使三桥刹车同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保拌了现有技术的全部优点,克服了现有 技术的不足之处,彻底解决了前桥刹车抱死,拖磨轮胎,三桥刹车不同步的难 题,具有管路安装简便、 一只继动陶能够代替两只继动阀控制三个桥,车辆刹 车同步性好、刹车快、解除快等特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图一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一的B-B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盖的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腔壳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的下腔壳外观图图7是美国进口超前紧急继动阀B-B剖视图上盖(1)、上腔壳体(2)、下腔壳体(3)、上腔控制活塞(4)、下腔控制 活塞(5)、上腔制动气腔阀门(6)、下腔制动气腔阀门(7)、进气接口 (8)、 进气孔(9)、进气孔(10)、挂车自备储气简气压接口 (11)、下腔进气孔(12)、 下腔进气孔(B)、紧急活塞(14)、控制气压接口 (15)、下腔控制气压进气孔 (16)、上腔控制气腔(17)、下腔控制气腔(18)、上腔刹车制动气腔(19)、 上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0)、下腔刹车制动气腔(21)、下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2)、 上下腔刹车制动气排气口 (23)、平衡弹黉(24)、 O型密封圈(25)、上腔控制 活塞上下间放气孔(26)。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的内部构造,外观形状。上盖(1)、上腔壳体(2)、下腔壳体(3)、上腔控制活塞(4),下腔控制活塞(5)、上下腔 制动气腔阀门(6) (7)均用铝合金铸成。滑动部分上盖(1)、上腔壳体(2〉 和下腔壳体(3),相连处均用耐油橡胶O型密封豳(25)密封。上盖(1)内装 有能沿中心轴线前后移动的紧急活塞(14),后有平衡弹簧(24),上盖(1)开 有进气接口 (8),控制气压接口 (15),下面开有和上腔壳体(2)相通的进气 孔(9),开有和上腔控制气压接口 (15)相通的下腔控制气压进气孔(16),上 腔控制气腔(17)的进气口。本技术有两个气腔,上腔和下腔。上腔壳体 (2)内装有一个上面积比下面积大的上腔控制活塞(4),上腔控制气腔(17) 比上腔刹车制动气腔(19)大,上腔壳体(2)下部装有上腔制动气腔阀门(6), 下腔壳体(3)内装有一个上下面积相等的下腔控制活塞(5),下部装有一个下 腔制动气腔阀门(7),上下腔控制活塞(4) (5)、上下腔制动气腔阀门(6) (7) 可上下移动。上腔壳体(2) A—-A两侧面设有进气孔(10)和挂车自备储气筒 气压接口 (11), B—-B两侧面有四个上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0),下腔壳体(3) B-B两侧有四个下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2)。本技术工作原理主车和挂车连接,主车充气管路和本技术进气 接口 (8)连接,主车控制管路和本技术的控制气压接口 (15)连接。主车 给挂牟充气,气压进入进气接口 (8),紧急活塞(14)受充气压力后移,进气 孔(9)打开,气压经进气孔(9) (10)到挂车自备储气简气压接口 (11),进 挂车储气筒,同时气压经下腔进气孔(12)到下腔进气孔(13)。车辆在行驶过 程中需要刹车制动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主车的控制气压经控制管路进入 本技术的控制气压接口 (15),进入上腔控制气腔(17),同时控制气压经 下腔控制气压进气孔(16)进入下腔控制气腔(18),上腔控制活塞(4)和下 腔控制活塞(5)受控制气压下移,同时推开上腔制动气腔阀门(6)和下腔制动气腔阀门(7),挂车自备储气筒气压接口 (11)内的压缩气压从上腔刹车制 动气腔(19),到上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0),同时制动气压从下腔刹车制动气 腔(21)到下腔刹车制动出气口 (22),再到刹车制动分泵,由刹车分泵控制刹 车。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上下控制气腔(n)、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三桥同步超前紧急继动阀,包括上盖(1)、上腔壳体(2)、下腔壳体(3)、上腔控制活塞(4)、下腔控制活塞(5)、上腔制动气腔阀门(6)、下腔制动气腔阀门(7)、紧急活塞(14),在上盖(1)内开有进气接口(8)、控制气压接口(15),下面开有和上腔壳体(2)相通的进气口(9),开有和控制气腔接口(15)相通的下腔控制气压进气口(16),上腔控制气腔(17)气压进气口,所述上盖(1)内装有能沿中心轴线前后移动的紧急活塞(14),其特征在于一只继动阀有两个控制气腔,上腔控制气腔(17)和下腔控制气腔(18),有两个控制活塞,上腔控制活塞(4)和下腔控制活塞(5),有两个刹车制动气腔上腔刹车制动气腔(19)和下腔刹车制动气腔(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传旺梁吉生
申请(专利权)人:梁山顺安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梁传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