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文彬专利>正文

电动手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758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手刹的改进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电动手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由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并传动,从而带动并拉紧刹车线,实现刹车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因疏忽或拉力不够引起的滑车现象,从而保证了刹车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刹车和释放功能只需通过手动开关实现,操作十分简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手刹的改进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电动手刹装置。技术背景现有汽车上的手刹装置,均为手动操作机构,通过一个手柄直接或间接拉动刹车线,从而控制汽车制动,但这种手动的刹车操作装置,在拉动过程中比较费力,而且操作行程和人体的动作幅度大,而且在制动停车时会因疏忽或拉力不够而导致滑车,进而给车辆和司机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电动手刹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并传动,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中,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还可包括一个调节拉力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所述传动装置中可包括一个拉杆,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拉杆上。所述传动装置还可包括一个蜗轮蜗杆机构和一个传动连杆,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与所述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杆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外一端可与所述蜗轮位置相对固定,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一个定位滑槽,所述蜗轮的一侧对应设置有一个凸出的定位键,并嵌入所述连杆的定位滑槽中,使所述蜗轮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连杆摆动。所述蜗轮的一侧还可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所述蜗轮转动极限位置的行程开关,蜗轮转动的极限位置时,在蜗轮上的与所述行程开关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起或凹槽,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调整装置可包括一个调整套、一个活塞缸、一个活塞、一个弹簧和一个拉线安装孔,所述活塞缸、弹簧、活塞一次套接在所述拉杆上,所述调整套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并与所述拉杆末端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调整套还同时与所述活塞相固定,所述拉线安装孔或安装槽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缸的外侧壁上。所述调整装置中还可设置有一个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所述活塞缸的外壁上,所述行程开关的触发端设置在活塞的行程上,所述行程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所述控制电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机、三个行程开关、三个继电器、两个手动开关和一个报警器。本技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由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并传动,从而带动并拉紧刹车线,实现刹车功能,本技术能够避免因疏忽或拉力不够引起的滑车现象,从而保证了刹车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刹车和释放功能只需通过手动开关实现,操作十分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放松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拉紧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蜗轮和行程开关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电机1、蜗杆2、蜗轮3、连杆4、拉杆5、外壳15和调整装置,所述连杆4和外壳15分别设置在所述蜗轮3的两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固定,所述与蜗杆2相配合的蜗轮3通过外壳15固定,并能够绕轴自由旋转,所述蜗轮3上设置有一个凸出的定位键7,对应的连杆4的中段设置有一个定位槽8,所述定位槽8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定位键7的宽度,所述连杆4的一端通过固定轴6铰接固定,中段通过所述定位槽套接在蜗轮3的定位键7上,另一端与所述拉杆5相铰接。所述蜗轮3与外壳15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蜗轮转动位置的行程开关17、18,如图3中所示,所述行程开关与外壳固定,所述蜗轮上设置有一个凹槽16,所述行程开关的位置,与所述蜗轮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时的凹槽位置相对应。即当蜗轮转动到如图1中的放松位置时,蜗轮上的凹槽16与所述行程开关17的位置相对应,当蜗轮转动到如图2中的拉紧位置时,即连杆为4’位置时,蜗轮上的凹槽转到16’位置。并与所述行程开关1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拉杆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刹车拉力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活塞缸9、弹簧10、活塞11、调节套12和行程开关14,所述活塞缸9、弹簧10和活塞11依次套接在所述拉杆5上,所述拉杆5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对应与所述调整套12一端的内螺纹相配合,所述活塞缸9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刹车拉线的拉线定位孔13,所述活塞11的内径小于所述调整套12的外径,起到卡位的作用,使所述活塞不会从拉杆5上脱落。当汽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损后,会导致拉杆5的自由行程过长,刹车不可靠,此时,只需通过旋转调整套,减少拉杆5的自由行程即可。所述行程开关14固定在所述活塞缸9的外侧壁上,触发端穿过所述活塞缸9伸入到所述活塞缸9内。在如图1所示的释放状态下,活塞能够顶住所述行程开关14的触发端,当拉动所述拉杆5时,带动所述活塞的移动,同时也使所述行程开关14的触发端释放。控制电路如图4中所示,主要由点火开关U1、手动控制的刹车开关S1和释放开关S2、继电器K1、K2、K3、电机MG和三个行程开关S3、S4、S5构成,汽车电源BT的正极分为两路,一路连接所述点火开关U1的输入端,另一路经熔断器F后同时连接继电器K2的线圈和组继电器中K31的公共端,所述点火开关U1的输出端同时连接释放开关S2的常开端和继电器K1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释放开关S2的公共端连接所述刹车开关S1的常闭端,所述刹车开关S1的公共端接回至所述继电器K1的触点另一端,所述刹车开关S1的常闭端还同时与继电器K1的线圈相连,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与刹车开关S1相连的一端还同时连接所述继电器K31、K32的线圈,所述继电器S31和S32的常开端和常闭端交叉相连,所述继电器K31的常闭触点还同时经过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后连接驱动电机MG,所述继电器K31的常开触点还同时经过行程开关S3(18)的常闭触点后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解MG的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熔断起F,另一端连接行程开关S4(14)的公共端,并同时经过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4后分别连接所述行程开关S5(17)和报警器U2。此外,还有一个用于指示刹车状态的发光二极管D1连接在所述开关S2的常闭、常开触点两端,其中,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S2的常开端,当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D1接通并发光,给司机以提示。基于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上述结构,其工作过程如下,当车辆启动时,装置处于如图2中所示的刹车位置,车辆启动后,点火开关U1工作,此时按动所述释放开关S2,使S2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1线圈带电,K1的常开触点也闭合,从而使所述继电器S31、S32的线圈也带电,进而S31、S32的常开触点也都闭合,使所述电机MG(1)的与所述行程开关S3相连的一端接通电源正极,电机反转,并通过所述蜗杆2带动蜗轮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杆4摆动至如图1中所示的释放位置,此时,蜗轮的位置触动所述行程开关S3的常闭触点断开,电机与电源切断,电机停转,这种状态的汽车手刹装置处于释放状态,车辆可以正常行驶。同时,与活塞11位置相对应的行程开关S4(14)也从常开位置转换到常闭位置,继电器K2通电吸合,K2的常开触点闭合。此外,因为这种结构必须先打开点火开关,使汽车启动后才能释放手刹,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车辆的安全,对汽车在坡道启动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当需要刹车时,只需按动所述刹车开关S1,使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进而使继电器K31、K32的线圈也断电,K31、K32的常闭触点闭合,电机MG(1)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手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并传动,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中,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邱文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