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压机无触式进气卸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77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动系—空压机领域,对其进气卸荷方式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其结构为采用一个柱塞,受进气松压阀控制,直接作用于阀板上卸荷气孔,以实现空压机的进气卸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进排气系统采用舌簧阀结构的空压机,由于不直接触动进气阀片,故毫不影响进气阀片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动系--机械
,系对车用空压机进气卸荷方式的结构优化设计。因充气系数高,比功率低和结构简单的缘故,目前车用空压机进排气型式广泛采用舌簧阀片结构,但使其实现进气卸荷则较为困难。现常用机械装置直接触动进气阀片,使空压机实现卸荷(称为接触式进气卸荷装置,见附图一)。因阀片材料物理性质及工作状况的恶劣,很易使其发生断裂,造成严重故障,且使活塞顶部余隙加大,充气效率降低,故该方案很不理想。本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既不直接触动进气阀片,又可实现车用空压机的进气卸荷的装置,即无触式进气卸荷装置,并达到良好的制造工艺性。按权利要求特征部分设计的结构完成了这一任务。本技术(见附图二)为在缸盖(1)的进气腔(C)内装有柱塞(9),受进气松压阀控制,柱塞上方装有压缩弹簧(2),柱塞上有一通孔,使其背部与卸荷气孔(D)相通,且其背部有效面积与阀板(8)上卸荷气孔有效面积相同。空压机正常工作时,柱塞两端受平衡气体力作用,依靠弹簧力可封住卸荷气孔,使该孔与进气腔隔开;当排气系统压力达到一额定值(如0.7MPa)时,自缸盖气道(A)来的气体便克服弹簧力使柱塞上移,卸荷孔打开,进气腔直接与活塞顶部连通,空压机从此完成进排气循环,实现进气卸荷。在固定座(4)上开有小孔,使其内腔(E)与大气相通,以使柱塞运动时减少气体阻力。缸盖气道中系压缩空气,为防止其从柱塞侧隙泄漏,在柱塞上装有二道○型密封圈。本技术也可用于其它压缩机进气卸荷结构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制动用空压机进气卸荷装置,缸盖上装有与排气系统相联接的松压阀,压缩空气经一通道进入与缸盖进气腔相连的机械执行系统,其特征是a.该系统有一可直线运动的柱塞,并与阀板相接触。b.阀板上开有卸荷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柱塞上有一轴向通孔,使柱塞背部与卸荷气孔连通,至该背部与卸荷气孔通流有效面积相同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柱塞运动行程为1~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柱塞与压力气体相通区域两端分别装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柱塞背部装有压缩弹簧,其工作预压紧力≤13kgf。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柱塞背部装有固定座,其上开孔使区域(E)与大气相通,其与柱塞配合部装有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车辆制动系—空压机领域,对其进气卸荷方式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其结构为采用一个柱塞,受进气松压阀控制,直接作用于阀板上卸荷气孔,以实现空压机的进气卸荷。本技术尤其适用于进排气系统采用舌簧阀结构的空压机,由于不直接触动进气阀片,故毫不影响进气阀片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0T13/26GK2047242SQ88206860公开日1989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4日专利技术者穆乔民, 崔英建, 李炳烈, 乔善智 申请人:河北廊坊制动空压机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制动用空压机进气卸荷装置,缸盖上装有与排气系统相联接的松压阀,压缩空气经一通道进入与缸盖进气腔相连的机械执行系统,其特征是:a.该系统有一可直线运动的柱塞,并与阀板相接触。b.阀板上开有卸荷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乔民崔英建李炳烈乔善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廊坊制动空压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