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亦林专利>正文

汽车紧急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06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紧急制动装置,包括踏板(1)及总泵(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装置、分泵(7)、连接杆(8)、制动盘(9)、回位弹簧(10)、触地感应开关(11)、电磁吸铁开关(12)、真空储筒(13),压力装置为油压装置,油压装置包括油阀(3)、储油箱(4)、液压泵(5)及高压储油罐(6),总泵(2)由踏板(1)控制,其出油口与油阀(3)连通,用于推动油阀内活塞,液压泵(5)进油口与储油箱(4)连通,出油口与高压储油罐(6)连通,油阀(3)除与总泵(2)连接口以外设置有3个油口:进油口(15)、出油口(16)、回油口(17),进油口(15)与高压储油罐(6)连通,出油口(16)与分泵(7)连通,回油口(17)与储油箱(4)连通,分泵(7)泵壳活动固定在车体上,分泵(7)推杆与连接杆(8)中部活动连接,连接杆(8)上部活动固定在车体上,下端与制动盘(9)活动连接,回位弹簧(10)一端设置于连接杆(8)顶部,另一端安置于车体上或回位弹簧(10)设置于分泵(7)内,一端与分泵(7)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分泵(7)内活塞(18)连接;制动盘(9)呈倒置凹形,四周平坦以便接触地面,制动盘(9)上分散设置单个或多个触地感应开关(11),其感应触头设置在制动盘(9)底部,触地感应开关(11)通过电源与电磁吸铁开关(12)接通,电磁吸铁开关(12)与真空储筒(13)连成一体,电磁吸铁开关(12)的真空出口与制动盘(9)中间的密闭空间接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紧急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的公路修建得越来越平整宽畅,更适应汽车的高速行驶,使汽车的设计车速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汽车的制动性能也相应地要求更高,传统的制动方式局限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已经无法有新的突破,也就是说,现在的汽车制动性能已经接近传统制动方式的最好极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汽车制动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使汽车紧急制动时大大缩短惯性滑行距离,产生极好的制动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以真空附加力为前提,增加制动摩擦力,真空可通过发动机原有真空系统或增设真空发生器获取,并通过压力传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压力传动可用油压传动或气压传动两种方式。它包括压力装置、分泵、连接杆、制动盘、回位弹簧、触地感应开关、电磁吸铁开关、真空储筒,压力装置为油压或气压装置,采用油压装置时或增设一总泵或直接利用发动机原有总泵。油压装置包括油阀、储油箱、液压泵及高压储油罐,具体结构为总泵由踏板控制,其出油口与油阀连通,用于推动油阀内活塞,液压泵进油口与储油箱连通,出油口与高压储油罐连通,油阀除与总泵连接口以外设置有三种油口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进油口与高压储油罐连通,出油口与分泵连通,回油口与储油箱连通,分泵泵壳活动固定在车体上,分泵推杆与连接杆中部活动连接,连接杆上部活动固定在车体上,下端与制动盘活动连接,回位弹簧一端设置于连接杆顶部,另一端安置于车体上或回位弹簧设置于分泵内,一端与分泵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分泵内活塞连接;制动盘呈倒置凹形,四周平坦以便接触地面,制动盘上分散设置单个或多个触地感应开关,触地感应开关可为机械式或电磁感应式,其感应触头设置在制动盘底部,触地感应开关通过电源与电磁吸铁开关接通,电磁吸铁开关与真空储筒连成一体,电磁吸铁开关的真空出口与制动盘中间的密闭空间接通。气压装置包括气阀、气压泵及储气罐,具体结构为气阀分别与储气罐和分泵连通,分泵体活动固定在车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制动盘上层用弹性钢板制成,周围开槽,使之能与不很平整的路面全面接触,下层是橡胶层,用于接触地面摩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泵、连接杆、回位弹簧均为2个或4个,且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触地感应开关可为机械式或电磁感应式。触地感应开关内部设置有触头,碟形弹簧,活塞,弹簧及弹簧,电触头两个,触头设置于制动盘内,碟形弹簧一端与触头连接,另一端与开关壳体连接,弹簧安装活塞内空里,另一端与触头连接,弹簧一端与活塞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开关壳体连接,电触头绝缘安装于开关壳体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磁吸铁开关的内部设置主要有外壳、电磁线圈及运动铁芯,外壳安置于真空储筒上,真空储筒安置于车体上。本专利技术利用一个附加的制动盘,在紧急制动时与地面接触,制动盘中间形成一个空间,四周与地面接触后,中间便形成一个基本密闭的空间,这时通过真空系统使其产生真空,使制动盘与地面产生强大的吸附力,使汽车紧急制动。当路面越光滑平整,制动盘中空间的密闭程度越高,吸附力越强,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制动方式在光滑路面上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制动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增加了汽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且接触面安装在车辆的后半部的中间位置,因此也能有效增加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制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动盘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地感应开关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制动装置以真空附加力为前提,通过机构的连接与传动来实现增加制动摩擦力的目的,它包括踏板1、总泵2、油阀3、储油箱4、液压泵5、高压储油罐6、分泵7、连接杆8、制动盘9、回位弹簧10、触地感应开关11、电磁吸铁开关12、真空储筒13、真空发生器14。总泵2由踏板1控制,出油口与油阀3连通,用于推动油阀内活塞32,液压泵5进油口与储油箱4连通,出油口与高压储油罐6连通,油阀3除与总泵2连接口以外设置有3种油口进油口15、2个或4个出油口16、回油口17,进油口15与高压储油罐6连通,出油口16与分泵7连通,回油口17与储油箱4连通,分泵7泵壳活动固定在车体上,分泵7推杆与连接杆8中部活动连接,连接杆8上部活动固定在车体上,下端与制动盘9活动连接,顶部安置有回位弹簧10,回位弹簧10的另一端安置于车体上。制动盘9呈倒置凹形,四周平坦以便接触地面。制动盘9上分散设置多个触地感应开关11,感应触头设置在制动盘9底部,触地感应开关11通过电源与电磁吸铁开关12接通,电磁吸铁开关12与真空储筒13连成一体,真空储筒13的出口即为电磁吸铁开关12的真空进口,电磁吸铁开关12的真空出口与制动盘9中间的密闭空间接通。真空储筒13可利用车辆原有的真空系统产生真空储存或另设置一真空发生器14与之连接。真空发生器14和液压泵5设置在汽车发动机上,均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以利用发动机的动力分别产生真空和液压。制动盘9上层用弹性钢板制成,周围开槽,使之能与不很平整的路面全面接触,下层是橡胶层,用于接触地面摩擦。分泵7、连接杆8均为4个,回位弹簧10为4个或2个,触地感应开关11为4个。油阀3安置于车体上,其内部设置有阀壳31活塞32及回位弹簧33。阀壳31上设置4个相通的出油口分别与4分泵连通,总泵压力油可推动活塞32,活塞32与阀门一体,推动活塞32即打开阀门,关闭回油口17,使高压储油罐通过油阀内部与分泵连通。总泵压力消失时,通过回位弹簧33将活塞弹回,阀门关闭,打开回油口17。触地感应开关11内部设置有触头111,碟形弹簧112,活塞113,弹簧114及弹簧115,两个电触头116。触头111设置于制动盘内,碟形弹簧112一端与触头111连接,另一端与开关11壳体连接,弹簧114安装活塞113内空里,另一端与触头111连接,弹簧115一端与活塞113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开关11壳体连接,电触头116绝缘安装于开关11壳体上。其外壳安装在制动盘9的弹性钢板上。触头111触地时,克服碟形弹簧112的弹力上行,通过弹簧114推动活塞113,使活塞113上行至其顶部与两电触头接触,使两触头电路接通,活塞顶部与电触头接触后,触头继续上行,这时只会压缩弹簧114,不会使活塞继续上行而导致坏电装头。制动盘离开地面时,碟形弹簧112克服制动盘9底层橡胶的箍力,将触头弹开,使触头外的橡胶层略高于其他位置。弹簧115将活塞弹至与电触头不接触。要求弹簧114的弹力大于弹簧115的弹力,安装时弹簧114为自由长度,弹簧115为张力预置。电磁吸铁开关12的内部设置主要有外壳121、电磁线圈112及运动铁芯123,外壳121安置于真空储筒13上,真空储筒13安置于车体上。铁芯123的功能即是阀盖,不工作时,铁芯123盖住真空储筒13的真空出口,外壳12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与制动盘9密闭空间连通。当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力将铁芯吸动,使真空储筒13出口开启,让制动盘9密闭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管道和外壳上的通孔被吸入真空储筒13,使制动盘9密闭空间内产生真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液压泵使高压油罐储存适当压力的高压油,利用真空发生器使真空储筒产生真空。需紧急制动时,踩下踏板,通过总泵”所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亦林
申请(专利权)人:邓亦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