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改进的用于连接至低压源的连接元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17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改进的用于连接至低压源的连接元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该真空制动助力器(10)包括壳体(12)和用于将该真空制动助力器连接至低压源的角形的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16)包括:第一连接件(22),其延伸穿过所述助力器的壳体(12)中的开口(28)而进入真空制动助力器的低压腔室(14);第二连接件(26),其用于将所述连接元件(16)连接至低压源;和多部件壳体(18),其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连接件(22)的第一壳体部件(20)和承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以第一角度(α)布置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6)的第二壳体部件(24)。为简化自动组装,第二壳体部件(24)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20)的位置成第二角度(β)刚性地固定,且制动助力器的壳体(12)中的开口(28)的形状和第一连接件(22)的截面形状以这样的方式协调,即,至少基本防止第一连接件(22)在制动助力器的壳体(12)的开口(28)中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制动助力器,该真空制动助力器包括壳体和用于将 该真空制动助力器连接至真空源的弯曲的连接元件,其中该连接元件包 括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延伸穿过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中的开 口而进入该真空制动助力器的真空腔室中;以及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 接件用于将所述连接元件连接至所述真空源。所述连接元件具有多部件 壳体,该多部件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承载所述第 一连接件;以及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二壳体部件承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 接件以第一角度布置的所述第二连接件。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已经公知真空制动助力器,如今,几乎在每个装配有液压 制动系统的机动车辆中都使用真空制动助力器。真空制动助力器用于将 车辆驾驶员致动制动系统所施加的力保持在舒适的、相对低的水平。为 了实现这一点,制动助力器向由驾驶员施加的致动力添加由制动助力器 产生的辅助力,也称为伺服力,这样,在车轮制动器处可获得的制动器 致动力与由驾驶员施加的力相比大大增加。所述辅助力由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中的作用在活动壁上的压差产生, 该活动壁布置在制动助力器的工作腔室与真空腔室之间。为了控制压差 的水平,并随同控制由制动助力器产生的辅助力的大小,使用控制阀, 该控制阀一方面可以将制动助力器的工作腔室连接至大气压力(或过 压),另一方面可以将制动助力器的真空腔室连接至工作腔室。因此,真空制动助力器可以运行,在操作期间,其真空腔室必须连 接至使真空腔室中恒定保持相对于大气压力的一定真空的真空源。通常 采用在机动车辆内燃机的进气段中存在(prevail)的真空作为真空源;然而,在发动机节流相对较小的新型车辆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单独的真空 泵作为真空源。在所有情况下,真空腔室都必须流体连接至真空源。通 常,使用从制动助力器上的连接元件引出的软管,该连接元件用于将软 管连接至真空源。由于空间原因,连接元件经常釆用弯曲设计。尽管先前通常使用从连接元件延伸至真空源的弹性软管组件,但如 今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非弹性、预成形的软管组件,它们的一端热装(shrink)在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件上。如果要将这种非弹性、预成形的 连接软管组件自动组装在真空制动助力器上,那么对于一系列的每个真 空制动助力器来说重要的是,连接元件相对于连接软管组件的对应端部 总具有相同的位置。这与具有用于将制动助力器连接至真空源的弯曲的连接元件的传统真空制动助力器的情况不同。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从现 有技术公知的这种真空制动助力器来说,连接元件必须在其连接至连接 软管组件之前旋转至适当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目的,g卩,提供一种具有用于连接至真空 源的弯曲的连接元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其中,所述连接元件适于到达 预定、期望的位置并随后可靠地保持该位置。从以上介绍提及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出发,所述目的的实现在于,对 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壳体,使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 的位置成第二角度刚性地固定,并且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中的开口的 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形状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匹配,即,至少基 本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的开口中旋转。所述第 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彼此成第二角度刚性固定防止了这两个壳体 部件之间的角位置在一旦调节后被无意地改变。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 中的用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开口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的彼此匹配的形 状产生了形阻力,该形阻力将整个连接元件紧固在预定位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元件 的壳体仅包括两个所述壳体部件,并且所述两个壳体部件彼此抵靠的连接面是圆形的。因而所述两个分开的壳体部件可接合在一起并相对于彼 此旋转到期望的位置,然后刚性地固定。如果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壳体 包括多于两个的壳体部件(这一定是可行的),那么仅必须确保所述第二 壳体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位置可以被刚性地固定,以获得根 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了使所述两个壳体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刚 性固定,也可以使用布置在两个所述壳体部件之间的其他壳体部件。在所述连接元件的壳体仅包括两个壳体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为 了相互的刚性固定,这些壳体部件优选在与所述第二角度相对应的预定 位置处焊接、粘结或压接在一起。如果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壳体由塑料 材料制成,则这些固定可选方案是特别有利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防止所述连接元件关于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旋 转,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中的开口的形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的 形状(它们彼此匹配)基本上都能够导致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中的开 口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互锁配合,所述连接元件的所述第--连接件引入所述幵口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优选实施方 式中,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的形状不是圆形的,而是优选 为椭圆形的。这种椭圆形截面形状可以按照与圆形形状同样的方式顺利 地形成,并且仍对于连接元件与制动助力器的壳体之间的连接产生期望 的形阻力,该形阻力防止所述连接元件旋转。为了在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的相关开口中可靠地密封所述第一连 接件,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布置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 密封圈,并且该密封圈包围戶斥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的开口边缘。为了进 行良好的配合,这种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优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形 状相适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其中所述连接元件的壳体仅包括两 个壳体部件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壳体在其两个壳体部件的连接面附近具 有扩大空腔。该空腔可以完全布置在一个壳体部件或另一个壳体部件中, 但是其也可以部分位于一个壳体部件中并且部分位于另一壳体部件中。 对于这种实施方式来说,所述空腔优选用于容纳单向阀,该单向阀防止大气压力流入真空腔室。在组装所述连接元件时,首先将该单向阀插入 所述空腔中,或插入一部分,然后将所述两个壳体部件接合在一起并最 终彼此刚性地固定在与所述期望的第二角度相对应的位置处。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助力器 的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以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区域,其 中用于将该真空制动助力器连接至真空源的弯曲的连接元件紧固在制动 助力器的壳体中;图2以三维分解视图示出了图1的连接元件;以及图3示出了从图2的Ill-Ill剖取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以剖视图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真空制动助力器 10的在此所关注的部分。制动助力器10具有碗状壳体12,该碗状壳体 12的内部被活动壁(图l中未示出)分成真空腔室14和工作腔室(图l 中未示出)。在装配有制动助力器10的车辆运行时,真空腔室14通过连接元件 16而一直连接至真空源,例如连接至驱动车辆的内燃机的进气段或连接 至单独的真空泵,因而在真空腔室14中总是存在一定的真空。如果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想要进行制动,就将该意图通过输入部件(未 示出)传递给制动助力器10,该输入部件以使大气压力流入工作腔室的 方式致动制动助力器的控制阀(也未示出),在制动助力器致动之前,该 工作腔室中具有与真空腔室14中大致相同的压力(即,工作腔室也被抽 空)。因此,在活动壁处形成压差,该压差与活动壁的面积相乘而产生伺 服力或辅助力,该伺服力或辅助力由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制动助力器(10),该真空制动助力器(10)包括壳体(12)和用于将该真空制动助力器连接至真空源的弯曲的连接元件(16),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6)包括:第一连接件(22),该第一连接件(22)延伸穿过所述壳体(12)中的开口(28)而进入所述真空制动助力器的真空腔室(14);和第二连接件(26),该第二连接件(26)用于将所述连接元件(16)连接至所述真空源;以及多部件壳体(18),该壳体(18)具有承载所述第一连接件(22)的第一壳体部件(20)和承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以第一角度(α)布置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6)的第二壳体部件(24),所述真空制动助力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2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20)的位置成第二角度(β)刚性地固定,并且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12)中的所述开口(28)的形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22)的截面形状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匹配,即,至少基本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22)在所述制动助力器的壳体(12)的所述开口(28)中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佩奥伊瓦拉罗梅罗伊纳基奇亚维库纳埃内斯托布拉沃比利亚马约尔
申请(专利权)人: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