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及方法,所述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将多个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源接入,并将所有接入的数据解析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两类,并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从而可以通过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的配合工作打通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建立了一个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使得生产、调度、营销等各个部门都能够共享数据,保证了中低压配网很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中低压配网是电力系统的最底层,直接与用户用电情况的质量相关联,因此中低压配网的相关工作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由于中低压配网情况复杂多样、监控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了中低压配网管理方式落后。近年来,在电力企业中,营销系统、负控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逐步实现了中低压配网的营销、生产管理信息化。但由于各个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不同和后台数据库及存储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中低压配网整体工作系统为包括多种结构形式系统的异构系统,这就使得中低压配网管理工作,尤其是跨工作部门、跨专业管理和跨电压等级的很多工作的进行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中低压配网整体工作系统为包括多种结构形式系统的异构系统而导致的,中低压配网的很多管理工作不能高效顺利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接口、配网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和应用层;所述数据源用于提供基础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解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所述配网数据库包括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所述PI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文件;所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模型文件;所述应用编程接口包括组件接口和业务逻辑接口;所述组件接口和所述业务逻辑接口用于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配合工作响应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应用层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和应用编程接口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可选的,所述数据源包括电能量采集服务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服务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服务器和营销系统服务器。可选的,所述应用层包括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模块、线损统计分析模块和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模块。可选的,所述组件接口为基于应用层的图形组件和中间件;所述业务逻辑接口为基于应用层各业务模块的逻辑算法接口。可选的,所述应用层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包括:所述应用层通过浏览器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相应结果。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接口接收各个数据源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解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配网数据库将所述数据文件存入PI数据库,并将所述模型文件存入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层接收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操作命令,并发送给应用编程接口;所述应用编程接口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中的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通过组件接口和业务逻辑接口的配合工作响应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可选的,所述数据源包括电能量采集服务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服务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服务器和营销系统服务器。可选的,所述应用层包括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模块、线损统计分析模块和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模块。可选的,所述组件接口为基于应用层的图形组件和中间件;所述业务逻辑接口为基于应用层各业务模块的逻辑算法接口。可选的,所述应用层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包括:所述应用层通过浏览器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相应结果。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及方法,所述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将多个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源接入,并将所有接入的数据解析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两类,并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从而可以通过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的配合工作打通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建立了一个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使得生产、调度、营销等各个部门都能够共享数据,保证了中低压配网很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所述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10可以包括数据源101、数据采集接口102、配网数据库103、应用编程接口104和应用层105。其中,所述数据源101用于提供基础数据。所述数据源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能量采集服务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服务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服务器和营销系统服务器。由于营销系统服务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服务器数据量非常大,监测点多,因此,为了节省PI数据库系统的测点,可采用测点压缩技术进行数据接入。所述数据采集接口102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解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所述配网数据库103包括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所述PI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文件;所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模型文件。所述PI数据库和所述关系型数据库可进行数据交互,并可配合工作对其中数据进行查询或处理。所述应用编程接口104包括组件接口和业务逻辑接口;所述组件接口和所述业务逻辑接口用于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配合工作响应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组件接口为基于应用层的图形组件和中间件;所述业务逻辑接口为基于应用层各业务模块的逻辑算法接口。所述组件接口和所述业务逻辑接口可基于上述配网数据库中存储的内容,配合工作执行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应用层105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和应用编程接口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在一个示意性的示例中,所述应用层105可以包括: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模块、线损统计分析模块和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模块。所述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模块可以进行相应的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工作;所述线损统计分析模块可以进行线损统计分析的工作;所述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模块可进行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的工作。其中,所述应用层105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具体可以是:所述应用层通过浏览器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相应结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将多个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源接入,并将所有接入的数据解析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两类,并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从而可以通过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的配合工作打通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建立了一个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使得生产、调度、营销等各个部门都能够共享数据,保证了中低压配网很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方法。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方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接口、配网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和应用层;所述数据源用于提供基础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解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所述配网数据库包括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所述PI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文件;所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模型文件;所述应用编程接口包括组件接口和业务逻辑接口;所述组件接口和所述业务逻辑接口用于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配合工作响应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应用层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和应用编程接口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压配网数据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接口、配网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和应用层;所述数据源用于提供基础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基础数据,并将所述基础数据解析为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所述配网数据库包括PI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所述PI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数据文件;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模型文件;所述应用编程接口包括组件接口和业务逻辑接口;所述组件接口和所述业务逻辑接口用于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和模型文件,配合工作响应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操作命令;所述应用层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配网数据库和应用编程接口为用户展现所述操作指令的响应结果;其中,所述数据源包括电能量采集服务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服务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服务器和营销系统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包括设备负载监测与统计模块、线损统计分析模块和电量关口及电量平衡统计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接口为基于应用层的图形组件和中间件;所述业务逻辑接口为基于应用层各业务模块的逻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王激华,王灿,董芳芳,魏华明,王伟军,杨跃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电业局,宁海县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