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28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00:54
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用于反射来自外部的热量的热反射部(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条导电路径以及容纳该导电路径以保护该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
技术介绍
通常,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通过高压(即,用于高压使用)线束在蓄电池与逆变器单元之间或者在逆变器单元与电动机单元之间做出电连接。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包括充当高压导电路径的高压电线和容纳该高压电线的外部部件。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04-224156A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线束可以被布置为使得线束的一部分安置在诸如排气管、排气歧管、发动机或者电动机这样的热源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根据
技术介绍
,外部部件直接暴露于从热源辐射的热量中。因此存在热可能也影响容纳在外部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可能。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具有以下特征(1)至(8)。(1)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以及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2)根据上述(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被构造成具有管状本体。(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将要装接到车辆下地板的部分。(4)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为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5)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附加到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者后装接部件。(6)根据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利用气相沉积而形成。(7)根据上述(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8)根据上述(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根据上述(1)的线束,线束具有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的热反射部。因此,能够利用热反射部反射外部热量。因此,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导电路径的影响。根据上述(2)的线束,通过应用具有形成为管状本体的外部部件的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线束的导电路径的影响。根据上述(3)的线束,通过应用总长度足以布置成穿过车辆下地板的下方的线束,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线束的导电路径的影响。根据上述(4)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涂覆部或者无涂覆部的热反射部反射外部热量。根据上述(5)的线束,能够利用附加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构件或后装接部件反射外部热量。根据上述(6)的线束,能够利用由气相沉积形成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根据上述(7)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浅色部或者有光泽的部分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根据上述(8)的线束,能够利用形成为充当反射镜的部分的热反射部来反射外部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线束的布置的图。图2是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图3是外部部件的构造的视图。图4A至4D是示出热反射部的实例的视图。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参考标记列表1…混合动力汽车,2…发动机,3…电动机单元,4…逆变器单元,5…蓄电池,6…发动机室,7…车辆后部,8、9…线束,10…中间部,11…车地板,12…接线块,13…后端,14…前端,15…高压导电路径(导电路径),16…外部部件,17…屏蔽连接器,18…低压导电路径,19…连接器,20…高压电路,21…屏蔽部件,22…护套,23…导体,24…绝缘体,25…柔性管部,26…非柔性管部,27…热反射部,28…热源,29…非柔性管本体,30…地板非柔性管部,31…涂覆部,32…高压同轴复合导电路径(导电路径),33…第一导电路径,34…第一绝缘体,35…第二导电路径,36…第二绝缘体,37…屏蔽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以下各个实施例的线束具有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外部部件容纳并且保护至少一条导电路径。每个热反射部都具有反射从外部热源辐射的热量的功能。从热源辐射的热量能够由热反射部反射,使得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热量对导电路径的影响。在外部部件中,热反射部和其它部件形成为不同的颜色。热反射部以易于反射热量的颜色形成。<第一实施例>下面将通过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图1是示出线束的布置状态的示意图。另外,图2是线束的构造的视图。图3是外部部件的构造的视图。图4(a)至4(d)是示出热反射部的实例的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布置在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是电动汽车或者普通汽车)中的实例。图1中,参考标号1表示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1是由发动机2和电动机单元3两种动力的混合所驱动的汽车。电力通过逆变器单元4从蓄电池5(换句话说,蓄电池组)供应到电动机单元3。在本实例中,发动机2、电动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位于靠近前轮等的发动机室6中。另外,蓄电池5安装在靠近后轮等的车辆后部7中。蓄电池5可以安装在存在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处的车室中。电动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互相电连接。另外,蓄电池5和逆变器单元4也通过高压线束9互相电连接。线束9具有布置在车辆下地板11中的中间部10。另外,线束9布置成与车辆下地板11基本平行。车辆下地板11充当已知体和所谓的板部件。通孔(未示出)形成在车辆下地板11上的给定的位置处。线束9通过该通孔而插入。线束9和蓄电池5通过设置在蓄电池5中的接线块12而互相电连接。线束9的后端13通过已知的方法电连接到接线块12。线束9的前端14侧通过已知的方法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电动机单元3具有电动机(未示出)和发电机(未示出)。另外,逆变器单元4具有逆变器(未示出)和转换器(未示出)。电动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壳(未示出)的电动机组件。另外,逆变器单元4也形成为包括屏蔽壳(未示出)的逆变器组件。蓄电池5充当模块化的镍氢基电池或者锂离子基电池。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可以用作蓄电池5。不特别限制蓄电池5,只要其能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1或者电动汽车中。接着,将描述线束9的构造和结构。图2中,线束9包括:高压导电路径15;外部部件16,该外部部件16容纳高压导电路径15以保护高压导电路径15;以及屏蔽连接器17(参见图3),该屏蔽连接器17设置在高压导电路径15的末端处。低压导电路径18与高压导电路径15一起容纳在外部部件16中。该构造仅是实例,并且如果需要可以容纳低压导电路径18。连接器19(参见图3)设置在低压导电路径18的末端处。线束9通过未示出的夹具装接到车辆下地板11(参见图1)等。高压导电路径15包括:两个高压电路20;屏蔽部件21,该屏蔽部件21覆盖两个高压电路20;以及护套22,该护套22设置在屏蔽部件21的外侧上。该构造仅是实例。每个高压电路20都是已知的高压电线。高压电路20包括导体23和覆盖导体23的绝缘体24。高压电路20具有电连接所需的长度。高压电路20形成为长的,因为线束9将逆变器单元4与蓄电池5(或者接线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和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10 JP 2012-1985801.一种线束,该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路径和容纳所述导电路径以保护所述导电路径的外部部件,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包括热反射部,该热反射部设置在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反射外部热量,并且其中,所述热反射部形成为附加到所述外部部件的外表面上的后装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尾伸一足立英臣小久江健雄鹿达也胜吕和晃尾崎佳昭吉田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