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液循环装置、工作电极和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安装有定位导杆、活动底板、弹簧、固定座、轴、凸轮、电机和顶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凸轮顶杆机构带动工作电极在管材上振动,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自动进给调节装置,大大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简化了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使用脉冲电源作为工作电流,非脉冲直流电源也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设备,同时采用振动系统取代传统的自动进给调节装置,进一步简化了装置结构,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刻槽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
技术介绍
电火花加工是在绝缘的工作液中电极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脉冲性电火花局部放电瞬时产生的高温,使工件表面的金属熔化、气化、抛离工件表面。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现有技术中电火花加工机床至少需要脉冲电源、自动进给调节装置、工作液循环装置(冲油系统)和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工具电极在自动进给调节装置的驱动下,缓慢接近工件,当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达到放电的要求时,二者之间会迅速产生电火花。电火花蚀除的屑渣被非可燃性工作液冲走。其中自动进给调节装置结构复杂,一般要求有较宽的速度调节跟踪范围、足够的灵敏度和快速性、必要的稳定性,常采用步进电动机、宽调速力矩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等。而且必须采用脉冲电源才能实现,脉冲电源由单片机、高频功率电子开关、电流检测电流等硬件、电路以及程序控制等组成,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火花加工装置结构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液循环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工作电极和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导杆、由导杆贯通定位的活动底板、安装在活动底板与固定底板之间的弹簧、安装在导杆上的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内的轴、安装在轴上的凸轮、输出端与轴传动连接的电机和连接工作电极与凸轮的顶杆,所述弹簧套在导杆上,所述工作电极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上。本专利技术利用振动系统带动工作电极在管材上振动,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自动进给调节装置大大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简化了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液循环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高度调节机构的基台、储存工作液的储液槽、安装在储液槽上的用于将管材支撑在储液槽上的托辊和能够使工作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进一步地,所述托辊为V型托辊,为便于防止管材径向滚落。进一步地,所述基台上安装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基台和固定底板的丝杆、与丝杆螺母连接的蜗轮、与蜗轮啮合的蜗杆和与蜗杆固定连接的转盘,所述蜗轮安装在基台上,所述蜗杆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台上,所述蜗杆与转盘的转动中心在同一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为非脉冲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活动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极放电位置在储液槽上方,以便工作液流入储液槽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使用脉冲电源作为工作电流,非脉冲直流电源也同样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简化了设备,同时采用振动系统取代传统的自动进给调节装置,进一步简化了装置结构,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工作三维图。图2是固定底板上的的电火花装置三维图。图3是高度调节机构的三维图。图4是电火花装置的全剖视图。图中:1.管材,2.工作电极,3.基台,4.储液槽,5.托辊,6.丝杆,7.蜗轮,8.蜗杆,9.转盘,10.固定底板,11.导杆,12.活动底板,13.弹簧,14.固定座,15.轴,16.凸轮,17.电机,18.顶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液循环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工作电极2和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导杆11、由导杆11贯通定位的活动底板12、安装在活动底板12与固定底板10之间的弹簧13、安装在导杆11上的固定座14、安装在固定座14内的轴15、安装在轴15上的凸轮16、输出端与轴15传动连接的电机17和连接工作电极2与凸轮16的顶杆18,所述弹簧13套在导杆11上,所述工作电极2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12上。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液循环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高度调节机构的基台3、储存工作液的储液槽4、安装在储液槽4上的用于将管材1支撑在储液槽4上的托辊5和能够使工作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进一步地,所述托辊5为V型托辊,为便于防止管材,防止管材径向滚落。进一步地,所述基台3上安装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基台3和固定底板10的丝杆6、与丝杆6螺母连接的蜗轮7、与蜗轮7啮合的蜗杆8和与蜗杆8固定连接的转盘9,所述蜗轮7安装在基台3上,所述蜗杆8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台3上,所述蜗杆8与转盘9的转动中心在同一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为非脉冲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活动底板12上。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极2放电位置在储液槽4上方,以便工作液流入储液槽4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1.将管材1放置在托辊5上,转动转盘9,转盘9转动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通过与蜗轮7齿轮啮合带动蜗轮7转动,固定在基台上的蜗轮7转动,蜗轮7通过与丝杆6螺母连接,带动丝杆6转动,丝杆6转动带动设置在丝杆6端部的固定底板10上下移动,调节固定底板10高度,使工作电极2与管材1之间距离适中。2.将非脉冲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工作电极2,负极连接管材1,启动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连接带动轴15转动,轴15转动带动安装在轴15上的凸轮16绕轴线转动,顶杆18经凸轮16转动而轴向移动,活动底板12和工作电极2受凸轮16、顶杆18和弹簧13相互作用而往复振动,工作电极2放电端即在距管材一端位置处往复振动。3.启动循环泵,向待加工部位喷洒工作液,再启动连接在工作电极2及管材1上的非脉冲直流电流,因工作电极2放电端在管材1上往复振动,遂工作电极2放电端与管材1之间产生脉冲电流,即进行电火花刻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电机17输出转速控制工作电极2的振动频率。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液循环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工作电极(2)和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导杆(11)、由导杆(11)贯通定位的活动底板(12)、安装在活动底板(12)与固定底板(10)之间的弹簧(13)、安装在导杆(11)上的固定座(14)、安装在固定座(14)内的轴(15)、安装在轴(15)上的凸轮(16)、输出端与轴(15)传动连接的电机(17)和连接工作电极(2)与凸轮(16)的顶杆(18),所述弹簧(13)套在导杆(11)上,所述工作电极(2)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工作液循环装置、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工作电极(2)和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上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导杆(11)、由导杆(11)贯通定位的活动底板(12)、安装在活动底板(12)与固定底板(10)之间的弹簧(13)、安装在导杆(11)上的固定座(14)、安装在固定座(14)内的轴(15)、安装在轴(15)上的凸轮(16)、输出端与轴(15)传动连接的电机(17)和连接工作电极(2)与凸轮(16)的顶杆(18),所述弹簧(13)套在导杆(11)上,所述工作电极(2)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底板(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电火花刻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液循环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底座(10)的基台(3)、储存工作液的储液槽(4)、安装在基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高江君,祝晓斌,杨之光,刘一鸣,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