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797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曲轴,包括曲轴本体(1),在所述曲轴本体(1)内设置有油道A(2),在所述曲轴本体(1)的主轴颈上水平设置有与油道A(2)连通的油道B(3),所述油道B(3)的出油口(4)位于曲轴本体(1)的主轴颈的非受力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设计巧妙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对机油的杂质进行分离,防止了杂质对曲轴和连杆孔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曲轴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轴,特别是一种内燃机曲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内燃机曲轴上设置有对曲轴和连杆配合表面进行润滑的油道(如图1所示),该油道包括油道A (I)和油道B (2),该油道B (2)的进油口(3)开设在连杆轴颈位置,该油道A (I)的出油口(4)设置在曲轴的主轴颈的上端面,虽然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使得曲轴油道的加工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但是,由于油道A的垂直曲轴布置,在曲轴进行旋转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油道内的杂质就会挤进曲轴和连杆的配合面,加剧连杆大头孔的磨损,严重时会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机油杂质的内燃机曲轴。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燃机曲轴,包括曲轴本体,在所述曲轴本体内设置有油道A,在所述曲轴本体的主轴颈上水平设置有与油道A连通的油道B,所述油道B的出油口位于曲轴本体的主轴颈的非受力面。 进一步,所述油道B的中轴线与所述曲轴本体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设计巧妙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对机油的杂质进行分离,防止了杂质对曲轴和连杆孔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的曲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内燃机曲轴,包括曲轴本体I,在所述曲轴本体I内设置有油道A2,在所述曲轴本体I的主轴颈上水平设置有与油道A2连通的油道B3,所述油道B3的出油口 4位于曲轴本体I的主轴颈的非受力面。 进一步,综合考虑杂质的分离能力、加工工艺性、曲轴强度、润滑性能等因素,所述油道B3的中轴线与所述曲轴本体I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当曲轴旋转时,油道B3内的杂质受到沿半径方向向外的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杂质堆积在油道B3的底部,从而有效减少杂质对连杆大头孔的磨损;当出油口 4旋转至曲轴的水平中心线的下方时,可以实现铁屑和磨粒的分离。当油道B3的中轴线与所述曲轴本体I的竖直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越小,离心力对杂质的分离效果越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曲轴,包括曲轴本体(1),在所述曲轴本体(1)内设置有油道A(2),其特征是:在所述曲轴本体(1)的主轴颈上水平设置有与油道A(2)连通的油道B(3),所述油道B(3)的出油口(4)位于曲轴本体(1)的主轴颈的非受力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曲轴,包括曲轴本体(I),在所述曲轴本体(I)内设置有油道A (2),其特征是:在所述曲轴本体(I)的主轴颈上水平设置有与油道A (2)连通的油道B (3),所述油道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超赵吉文蒋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