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沛繁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0323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新型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器、内燃机进气管和内燃机排气管,涡轮增压器通过内燃机进气管和内燃机排气管与内燃机气缸相连,在内燃机进气管上设置有空气惰化器,新鲜空气经过涡轮增压器增压之后进入到空气惰化器内,空气惰化器能够将空气中很大比例的氮气过滤排出,然后将剩余的富氧气流送入到内燃机气缸内进行工作,富氧气流在不增加内燃机油耗的情况下,使得燃油更进一步重复燃烧,增加了内燃机功率和输出扭矩,同时富氧气流含氮量低,大大降低了内燃机尾气中的NO2和NO等有害气体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内燃机
技术介绍
飞机在执行航行任务时,一般燃油箱内都载有大量的燃油,燃油具有易爆、易燃特性,在大量的飞机事故中,因燃油爆炸引起的飞行事故不在少数,为有效抑制燃油的爆炸,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重量轻、价格低的空气分离装置,该装置通过分离空气分子,将氧气与氮气分离开来,通过该装置将分离出的氮气冲入到飞机燃油箱内,惰化燃油爆炸条件,以此降低事故发生机率。现在内燃机技术中,为了增加进气空气的含氧量,在内燃机进气管道设置了一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能够一定程度上通过压缩空气的条件下增加进气含氧量,但对于大幅度提高内燃机进气含氧量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由于大气中的氮气占比较大,氮气在内燃机高温条件下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能够形成硝酸型型酸雨,危害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单纯依靠涡轮增压器不能够明显有效的提高进气含氧量及在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燃机,该内燃机能够在不提高油耗的条件下,输出更大的功率和扭矩,同时燃烧排放的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非常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器、内燃机进气管和内燃机排气管,所述涡轮增压器通过所述内燃机进气管和所述内燃机排气管与内燃机气缸相连,其特征是,在内燃机进气管上设置有空气惰化器,所述空气惰化器包括壳体、空气入口、富氮气流出口、富氧气流出口、空气惰化器滤芯和封头;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包括中空纤维管束,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封头,所述中空纤维管束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封头后与空气入口和富氮气流出口连通;两个所述封头与壳体的壁组成富氧腔,在所述富氧腔上设置富氧气流出口。进一步的,在所述空气惰化器的外表面依次套置有膜除湿组件和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位于所述膜除湿组件外侧且两者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在所述密封外壳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除湿富氧气流出口 ;所述膜除湿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富氧气流出口将所述富氧腔和第二间隙连通;在所述膜除湿组件上设置有水汽排放管道,所述水汽排放管道穿过所述密封外壳与外界大气相通,在所述水汽排放管道的前端设置有水汽排放开关。优选的,所述富氮气流出口与内燃机排气管连通。进一步的,在所述空气惰化器的空气入口处串接二次增压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空气惰化器能够将空气中很大比例的氮气过滤排出,然后将剩余的富氧气流送入到内燃机气缸内进行工作,富氧气流在不增加内燃机油耗的情况下,使得燃油更进一步重复燃烧,增加了内燃机功率和输出扭矩;同时富氧气流含氮量低,大大降低了内燃机尾气中的腸2和N0等有害气体含量,减小了尾气污染环境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空气惰化器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空气惰化器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为中空纤维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滤清器、2涡轮增压器进气管、3涡轮增压器、4涡轮增压器排气管、5内燃机排气管、6空气惰化器、61富氮气流出口、62富氧气流出口、63空气入口、64空气惰化器滤芯、641中空纤维管入口、642中空纤维管壁、643中空纤维管出口、65膜除湿组件、651水汽排放管道、652水汽排放开关、66密封外壳、68封头、67壳体、661除湿富氧气流出口、7内燃机进气管、8内燃机气缸、9 二次增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首先结合附图介绍下空气惰化器6和膜除湿组件65的工作原理,空气惰化器6的核心部件是空气惰化器滤芯64,空气惰化器滤芯64内分布有数百万根中空纤维管组成的中空纤维管束,中空纤维管为圆柱型空心管(如图4所示),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中空纤维管利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气体在其中空纤维管壁642上的不同的渗透速率实现氧气和氮气的分离,分离原理为,当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通过中空纤维管入口 641进入到中空纤维管内时,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以很快的速度透过中空纤维管壁642渗透到纤维管外,而氮气因渗透速度慢将留在中空纤维管中,继而从中空纤维管出口 643排出,在空气惰化器6工作过程中,最终富氧气流从富氮气流出口 62排出,富氮气流从富氮气流出口 61排出。膜除湿组件65的工作原理,膜除湿组件65是由高分子除湿膜组成,在含有水分子的气体流穿过高分子除湿膜时,水分子被阻挡下来,而其他气体能够顺利通过,从而达到了对气体的除湿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器3、内燃机进气管7和内燃机排气管5,涡轮增压器3前端设置有涡轮增压器进气管2,在涡轮增压器进气管2设置有空气滤清器1,涡轮增压器3通过内燃机进气管7和内燃机排气管5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器、内燃机进气管和内燃机排气管,所述涡轮增压器通过所述内燃机进气管和所述内燃机排气管与内燃机气缸相连,其特征是,在内燃机进气管上设置有空气惰化器,所述空气惰化器包括壳体、空气入口、富氮气流出口、富氧气流出口、空气惰化器滤芯和封头;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包括中空纤维管束,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空气惰化器滤芯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封头,所述中空纤维管束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封头后与空气入口和富氮气流出口连通;两个所述封头与壳体的壁组成富氧腔,在所述富氧腔上设置富氧气流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繁
申请(专利权)人:李沛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