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延岭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72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包括物料腔,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物料腔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加热腔由固定连接在物料腔底部的弧形腔壁和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加热腔与加热管道连通;物料腔及加热腔共同围成的外壁具有分别与集装箱的内壁相切的顶板、底板及侧板,且相邻两板通过弧形过渡。物料腔与加热腔形成多腔体结构,且物料腔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物料腔内的流动,加热腔的设置方式使物料腔的底板和侧板都成为了导热板,提高导热效率,避免黏稠物料在集装箱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共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黏稠的液体物料的罐体集装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集装箱中运输的货物为一些黏稠的液体物料如沥青、炼油残渣、硫磺时,由于其在常温下很容易变成固体状态,因此,当以液体形式把这些物料装入集装箱,经过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时,这些物料就变成固态或不易流动的状态,需要重新将其加热成液体状态才能从集装箱中卸出。因此,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对于运输罐车来说至关重要。现有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通常是将盘式加热管设置于罐体内部或外部下侧实现沥青等粘稠液体加热,而由于粘稠液体通常传热性较差,且加热后的粘稠液体快速上升,导致罐体底部的介质不易融化,卸料时残留较多。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包括:一筒形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底部的至少一加热管壁,所述加热管壁相对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拱起并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合围成供加热介质进入的流道。但该专利文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众所周知,现有的集装箱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增加罐体的容量,需要将罐体的内腔尺寸进行最大化设计以实现罐体的容量最大化;而在该专利文献中,罐体设为圆筒形主体,而集装箱横截面为长方形,因此该罐体不能充分集装箱框架的四个角,罐体内腔容量并未达到最大值;而罐体外侧底部还设有多个拱起的加热管壁,为保证所述加热管壁与集装箱内壁具有一定间距,需进一步缩小罐体的内腔尺寸,罐体容量进一步降低;2.由于该方案中,在罐体外部设置加热管壁,其只能通过罐体壁来对罐体内的的黏稠液体物料进行加热,整个加热过程工作效率低,热量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罐体加热装置中罐体内腔容量小,且加热效率低,热量损耗大;进而提供一种罐体容量大,且热量传递效率高的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其中,所述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腔由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物料腔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及弧形侧板,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所述加热腔设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所述弧形腔壁设于所述物料腔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内部形成弧形凸面且在所述物料腔外部形成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与所述弧形腔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弧形侧板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所述弧形底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所述弧形腔壁具有一中间弧,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和所述弧形侧板连接的两个连接面;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内的连通管道将两个所述加热腔的延伸端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另一个所述加热腔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弧形腔壁与所述物料腔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所述物料腔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由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物料腔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及弧形侧板,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即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形成多腔体结构,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共同形成的整体外壁与所述集装箱内壁相切,也就是说根据集装箱标准尺寸将所述物料腔设置为最大,以使所述物料腔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同时在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所述物料腔内的流动,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和所述弧形侧板都成为了导热板,不仅提高了导热效率,且可避免黏稠物料在所述集装箱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还实现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的共同使用,以在保证所述物料腔具有最大容量的同时还有较好的加热效率。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腔设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弧形侧板的连接处,所述弧形腔壁设于所述物料腔的外部,且与所述物料腔的相应外侧罐壁形成所述加热腔;从而充分利用所述物料腔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底部空间,可以所述物料腔最大化的基础上顺利设置所述加热腔。3、在本专利技术中,物料腔的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中间过渡段,所述中间过渡段在所述物料腔内部形成弧形凸面且在所述物料腔外部形成弧形凹面,弧形凹面与所述弧形腔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上述中间过渡段可以保证加热腔具有较大的容积,且使物料腔的受热面积较大,加热腔的加热效率高。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侧板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一连接弧面,所述底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弧形凸面相连的第二连接弧面;所述第一连接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弧面的设置便于加热后的液体物料及时流向所述物料腔的上部,以便于所述物料腔上部的固化黏稠物料及时落下进行受热,从而提高了物料的受热效率,加速固化后黏稠物料的液化。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弧形腔壁具有一中间弧,以及分别与所述物料腔的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连接的两个连接面;其中两个所述连接面之间的夹角设为90度;这样,所述物料腔与所述加热腔所形成的整体将无限接近于所述集装箱的内腔,充分利用了所述集装箱的下方的两个角,进一步地增大了所述加热腔的截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率。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两个所述加热腔的一端端部成型有供外界热源介质进入的进入口,且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连通孔;这样在加热时可以通过两个所述进入口向两个所述加热腔同时输送热源介质,提高物料腔内物料液化的速度,提高卸料效率。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腔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腔位于对应的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并沿所述物料腔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一位于所述物料腔内的连通管道将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1),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2);其中,所述物料腔(1)内设有加热管道(02),所述加热腔(2)由一弧形腔壁(3)和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物料腔(1)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01)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8)及弧形侧板(9),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延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