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延岭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974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包括物料腔,物料腔内设有加热管道;物料腔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加热腔,加热腔由固定连接在物料腔底部的弧形腔壁和物料腔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加热腔与加热管道连通;物料腔及加热腔共同围成的外壁具有分别与集装箱的内壁相切的顶板、底板及侧板,且相邻两板通过弧形过渡。物料腔与加热腔形成多腔体结构,且物料腔能够具有最大容量,弧形过渡便于黏稠液体在物料腔内的流动,加热腔的设置方式使物料腔的底板和侧板都成为了导热板,提高导热效率,避免黏稠物料在集装箱底部有较大残余,同时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共同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黏稠的液体物料的罐体集装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集装箱中运输的货物为一些黏稠的液体物料如沥青、炼油残渣、硫磺时,由于其在常温下很容易变成固体状态,因此,当以液体形式把这些物料装入集装箱,经过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时,这些物料就变成固态或不易流动的状态,需要重新将其加热成液体状态才能从集装箱中卸出。因此,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对于运输罐车来说至关重要。现有集装箱罐体的加热装置通常是将盘式加热管设置于罐体内部或外部下侧实现沥青等粘稠液体加热,而由于粘稠液体通常传热性较差,且加热后的粘稠液体快速上升,导致罐体底部的介质不易融化,卸料时残留较多。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包括:一筒形主体和连接在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底部的至少一加热管壁,所述加热管壁相对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拱起并与所述筒形主体外壁合围成供加热介质进入的流道。但该专利文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众所周知,现有的集装箱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增加罐体的容量,需要将罐体的内腔尺寸进行最大化设计以实现罐体的容量最大化;而在该专利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罐式集装箱的多腔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腔(1),以及设于所述物料腔底部的至少一个加热腔(2);其中,所述物料腔(1)内设有加热管道(02),所述加热腔(2)由一弧形腔壁(3)和所述物料腔(1)的相应罐壁共同形成,所述加热腔(2)与所述加热管道(02)连通;所述物料腔(1)具有与所述集装箱框架(01)相切的弧形顶板、弧形底板(8)及弧形侧板(9),且相邻两板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延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